唐人街的厨仙
字体: 16 + -

第31章 锅包肉:哈尔滨膳祖传奇(完)

    “真多亏你们四代人的坚守,我们才能吃到好吃的锅包肉。”郝贤身边,一个背对着他的男人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这人白白胖胖的,肤色发色应该是亚洲人,郝贤觉得多半来自和之国或者高丽。

    “白老师言重了,哪怕没有我们家的传承,太爷爷的锅包肉也一样会传遍大江南北,这样的名菜一旦创造出来,就没有任何人能令它失色。我重开真味居不过是为了完成我爸爸和我爷爷的夙愿罢了,想力所能及地去将一些太爷爷的菜还原出来。”郑新文的曾孙郑书国回答道。

    “这就是你爷爷郑义凌整理的菜谱吧?我能摸摸看吗?”白老师一边问着,一边使劲用餐巾纸擦干净手。

    郑书国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本破旧到极致的老菜谱,封面上用端端正正的字迹写着:《老厨家京菜谱》郑义凌整理撰记。

    “这本菜谱是我爷爷手工刻板油印而成的,当时物资匮乏,用的都是旧纸,好不容易才将太爷爷的菜都记录了下来。现在的哈尔滨菜里,有融合了京菜、鲁菜、满族菜,这些都是太爷爷擅长做的。其实他老人家还会做苏菜,但在哈尔滨找不到合适材料,后来就很少做。菜谱你们可以拍照,摸就算了,已经很旧了,不小心点都可能把纸碰碎咯。”郑书国回答道。

    白老师有些遗憾地缩回了肉嘟嘟的手,向着一旁的摄影师说了句高丽话,对方便上前小心翼翼地给菜谱拍照。

    郝贤双目放光地看着这本菜谱,内心很想抢过来蹭蹭《彭祖厨经》。

    厨经只能吸收他爸的笔记,让郝贤猜测可能只有和自身有传承关系之人写的菜谱才能吸收。

    而这本《老厨家京菜谱》,是他师兄的儿子整理出来的,里面全是他亲爱的郑师兄的菜啊!

    厨经是不是就会愿意吸收掉给他开挂了?

    不过郝贤现在不能乱来,窗外看起来在下雪,天寒地冻的,他不想被扔出去。而且这也不是他自己的身体,是白老师采访团队中的一名成员,不能让对方事后替自己背锅。

    算了,我可是也在恭亲王府学艺十年,这些菜我早晚都能琢磨出来!

    等摄影师拍完,郑书国就将老菜谱用包好收了起来。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品尝锅包肉了,就最后再问两个问题吧!”白老师汉语虽然不标准,但迫不及待想吃肉这部分听起来莫名地有说服力。

    “白老师请问!”

    “举报你父亲郑雪章先生用领袖照片包食物的那个徒弟,后来你们搞清楚他身份没有?”白老师这问题问的,连他宽阔的背影都写着“我想吃瓜”。

    “我爸爸其实知道,但他不肯说,一直到他去世前,他都没有跟我们说出那个徒弟的名字,他只说:就是那个年代,谁都那样,我不能把仇恨留给你们。”

    郑书国回答完,在场之人都一副唏嘘。

    郝贤更是默然无言,他亲眼看着郑义凌送被下放的郑雪章远行。

    “最后一个问题!你在重开真味居三年后,就被评选为了华国烹饪大师,并且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你的父亲对此有何感想,是否非常骄傲?”

    “别提了,我把证书拿回去时,我爸就一脸严肃地跟我说:‘文学艺术界几十年都出不来一个大师,烹饪行业是个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行业,却今天一个大师、明天一个大师。你才多大年纪?把菜炒好得了,整那些没用的干啥!’”郑书国模仿着父亲的语气,脸带苦笑。

    白老师也笑出声来:“令尊真严厉啊!”

    “可不是嘛,后来我下班回家,我爸还会拿这事开我玩笑:‘哟,大师回来了呀?’搞得我特别尴尬。所以我小时候就老觉得我肯定不是他亲生的!”郑书国假装愤慨,语气中却难掩怀念。

    郝贤忍不住轻轻点头,觉得和郑书国充满了共鸣。他小时候也经常这样想来着!

    看来想让儿子学成手艺的厨师父亲都是一个样啊……

    “感谢郑大……感谢郑先生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真的是非常有收获!”白老师站起身来,和郑书国热情握手。

    “是我这边要谢谢白老师才对!我们赶紧用餐吧,让你们尝尝我得意弟子做的锅包肉,他现在的手艺已经比我都好了!”郑书国开始招呼服务员上菜。

    很快,一道道琳琅满目分量十足的哈尔滨料理被端上桌来,酥黄菜、洋春卷、鳇鱼烧土豆、酿猴头菇、地三鲜、木须肉、酸菜白肉、俄侨油煎包……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主角——锅包肉!

    “我要的延吉冷面呢?”白老师期待地问道。

    “马上就好,菜单上虽然没有,但做起来不难,白老师特地要求的我当然不会忘记。”郑书国笑着回答道。

    很快,用冰碗装着的延吉冷面也被端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延吉冷面是华国十大面条之一,源自吉林省延边市,并非哈尔滨料理。

    郝贤有些奇怪地看着面前汤水上飘着冰渣的冷面,白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

    “我走遍了华国的大江南北寻找各种美食,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吃法。”白老师脸上狡黠的神情,“这延吉冷面,是和锅包肉最般配的料理!”

    白老师夹起一块锅包肉,在冷面汤里泡了泡,然后和面条一起送进嘴里,脸上露出无比陶醉的表情。

    其他人立刻都忍不住纷纷效仿。

    郝贤自然也不例外。

    “咦……这面汤里居然有凉凉的水果味道,酸酸甜甜的,和同样酸甜口的锅包肉相辅相成,真的很好吃啊!”郝贤情不自禁道。

    “不错,延吉冷面的面汤里一般会加苹果汁菠萝汁,锅包肉刚发明出来时是会在上面放一块时令水果的,把锅包肉和放了果汁的冷面一起吃,酸甜的味道更加让人回味无穷!”

    穿越了百年的孤独好不容易回到现代的郝贤仔细感受着嘴里的甜味,脸上终于又有了笑容。

    郑师兄,你一定也猜不到吧?百年后居然有人能想到把你发明的锅包肉和冷面一起吃!

    看着郝贤发自内心的喜悦,白老师也开心了起来,充满感激地说道:“感谢郑大师,让我们能吃到锅包肉!”

    “感谢郑大师,让我们能吃到锅包肉!”

    “感谢郑大师,让我们能吃到锅包肉!”

    其他人跟着重复道。

    听着一声声感谢的话语,郝贤望向窗外的雪景。

    多少年来,哈尔滨的雪都是这般飘着。

    与百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雪夜下是灯火通明的千家万户,而在这万千灯火中,有许多人家正在品尝着同样的料理。

    或许是锅包肉,或许是酥黄菜,或许是任何一道能让人铭记于灵魂的美味。

    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此出生。

    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此生活。

    一代又一代的人最后离开。

    他们无法带走什么,但注定留下一些什么东西。

    比如,他们所热爱的美食会被长久地留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