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情史:暴君的曼陀罗
字体: 16 + -

第330章 阉官邪见血色疑云

    朝野上下闻听盛乐行宫出了大事,东宫内外一时间车水马龙。乘风观望的,见风使舵的相继而来,下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拓跋晃却将自己关在寝殿里,除了近身的党羽亲信拒不会客。

    “太子爷,您还在犹豫什么?”给事中仇尼盛道心里七上八下,一脸谄媚,看上去已经等不及了,“兵变逼宫是何等罪名?主子,您可万万不要被那崔老头儿的鬼话给糊弄了。”

    “是啊。”平日里通风报信的内侍任平城捋了捋笼帽的穗子,在一旁跟着附和,“太子若答应万岁回銮,无异于纵虎归山。到那个时候,我等便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拓跋晃手脚发凉,心里隐约觉得盛乐之变有些唐突,“事情远没有你二人想得那么简单。唉,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本宫心里只顾着一己之私,才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荒唐之事。”

    “太子,箭已弹出,如今已是骑虎难下,我等只能进不能退啊!”

    “不退?你以为本宫坐得稳永安殿里的那把龙椅吗?”崔浩之前已将举国上下的内政外交兵匪战事仔仔细细地给他分析了一遍,一番高论出口,他的心里是越发没了底,“失了‘孝道’便失去了朝中汉臣的支持,更失掉了中原的民心。。。。。。”

    “太子爷,咱们鲜卑人打江山靠的是金戈铁马,不是靠什么民心。您自幼学的都是汉人的经史子集。读书可不能读傻了!”盛道眨巴着略显松弛的眼皮,无奈于太子优柔的个性。

    “抛开孝道不提,本宫问你,皇叔公拓跋范手里掌握了京畿近半数的兵权。古弼那班征伐在外的忠臣良将自是站在父皇一方。”

    “我方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良将,论兵力双方可谓势均力敌,就算真的兵刃相见,对方怕是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补给。朝廷的钱粮有几成攥在你我的手里?何况,内战若真打了起来,对我大魏国有什么好处?无非是给刘宋和柔然留下以可乘之机。”一手撑着前额,极不情愿地正视自己的弱点,“父皇在位一日,那柔然与刘宋就断然不敢犯我边境。与父皇横扫六合的天威相比,尔等以为本宫的战功如何?”

    “这。。。。。。”当朝太子不善征战,乃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刘宋、柔然来犯,本宫就派尔等前去迎战吗?”乐安王那样能征善战的重臣皆是父皇的亲信。生死之交的情谊皆是战场上血与火锻造出来的。就凭他手底下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能跟人家相提并论吗?

    想到国家被内忧外患所困,任平城的态度首先软化了下来,“臣只是担心,万岁回宫之后,真能将朝政大权交给太子吗?之前,万岁曾下旨让太子总揽朝政,结果没几天就把放出的权利又收了回去。”不得不承认,宦官就是宦官,窝里斗他们拿手,说到打仗就。。。。。。

    “这次貌似不大一样。兵变前后,父皇的表现让本宫一直觉得很奇怪。以他老人家的个性,不会就这么坐以待毙的。可直到今天也没见对方有一丝动静,听乐安王说,父亲是真的想要安居深宫,颐养天年了。”

    在安乐殿当差的任平城不住地点头,“这也很有可能。皇后不是把那小杂种送回安乐殿了吗?眼下,应该在黄泉路上了。”

    太子晃心急如焚,“天一放亮,速速派人入宫打问!”那孽种一死,就代表着他的处境终于安全了。虽说兄弟众多,可能让父亲想到废掉他这个储君的却只有那小野种一个。对方若死了,父皇还舍得杀他吗?他若死了,还有谁能继承大魏国的万里河山呢?以他对父皇的了解,对方即使对他恨之入骨,也不会做出这等动摇帝业根基的事。

    然而,任何人都想象不到会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结果。黎明时分,禁卫军终于在冷宫里搜出了些许线索。

    赫连皇后独守在钟粹宫的正殿里一夜未眠,忽听门外响起传令官急切的通报,“启禀皇后,我等奉命搜查冷宫禁地,在罪嫔高欢儿的榻上发现了可疑的血迹。”

    高欢儿?

    只觉得心口骤然一紧,轰然起身询问,“快说,还有什么线索?”心底弥漫着深重的恐惧,声音开始不稳。

    “房门内外血迹斑斑,在不远处的柴草堆里发现了小皇子的一只手镯。”说着话,将满是血迹的证物——甚至是遗物,毕恭毕敬地呈上前来。

    “什么?”皇后眼前一黑,险些晕了过去。用力撑着案头,强打着精神询问道,“高欢儿何在?”

    “已被我等拘押,送往刑苑拷问。临行前还一路大嚷着,要皇后娘娘还她的儿子。”

    “什么,她的儿子?她高欢儿什么时候有过儿子?”心里很清楚对方已经疯得不明人事了,怀疑跟她索要的儿子正是失踪的望儿。

    “对方一口咬定,皇后娘娘要把她儿子溺死。还说带我等去找证据。结果,我等在宫墙一角的废水池边发现了乳娘的尸体。”

    “乳娘她——死了?”脸色煞白。因为那个女人的一句疯话,她这后宫之主怕是难逃嫌疑。

    “是。乳娘乃是被人用发簪刺死的。那种长簪子乃是高句丽独有的款式。所以臣等推测,凶手正是那高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