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情史:暴君的曼陀罗
字体: 16 + -

第74章 似佛非佛性力禅道

    “咖喱大师”仿佛会读心术,分明听到了她的心声,出尘一笑:“因缘似水,随业流转,命运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会向哪个方向流走。路,又怎么会走错?”

    雁落羽听懂了一点点,却又不太明白,总之,让人释怀。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手里的“活女神”像上,对视着神像额头上的第三只眼,“师傅,她跟我以前见过的所有佛像都不一样。在我的印象里,佛像都是仁爱慈祥的样子。说句大不敬的话,要不是您提前告诉我她是佛像,我一定会把这三眼十臂、周身漆黑的神像当做了夜叉。“

    昙慧欣然一笑,露出满嘴的白牙,显然没有生气:“‘佛魔一心’本是修佛的心地法门。人之善恶,皆由心生。心善则佛,心恶则魔。佛魔原无定性,无非随心念的善恶转移而已。

    诚实、谦恭、慈悲、勤俭,皆是善念。欺诈、骄慢、嗔恨、淫惰,皆属恶念。因而一念善,则佛应之。身心的环境就会变得祥和,而化于佛。不但会使善者更善,恶者亦会转而为善。一念恶,则魔应之。身心环境转为恶劣,而化于魔。不但会使恶者更恶,善者亦会转而为恶。故日‘凡圣不出一心,善恶皆由心造’。心佛则佛,心魔则魔,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雁落羽望着手里的神像轻轻点了点头,笑容略带自嘲,“照这么说,长得凶神恶煞,也未必就是坏人。”就像席乔政,从第一眼看见那张‘夺命夜叉’似的脸,她就认定他是个坏人了。后来又听说了关于他的那些血腥故事,知道他是北美洲最无法无天的大毒枭。到她终于摘下那张凶神恶煞的面具时,已经来不及了。。。。。。

    见鬼,居然又想到了面具。大概再也见不到那副“梨花带雨”了吧?大师说,路不会走错,那副面具背后真的是故人吗?

    刚刚那场梦里,江边的男人又是谁呢?

    可就算是那个“妻妾成群”又能怎么样?他就是长对翅膀也难飞进刑苑的重重高墙。

    “咖喱大师”笑眯眯地捡起她随手放在地上的白薯,在手里掂了掂,“不吃也不要浪费了,听和尚讲法,就当做是给和尚的布施吧?”

    “呵呵,用白薯布施,太没诚意了。”不是不舍得,心中多少觉得有些不妥。

    “和尚在意的是一颗布施的诚心。和尚心里甜,白薯到了和尚嘴里亦会变成美味佳肴。姑娘心里苦,美味佳肴到了姑娘嘴里也不过是块白薯。”

    “说得真好。要是能早些认识您,我大概早就安安心心地剃头出家了,也不会被关在这个鬼地方。”

    “佛法真理,本不可说。亦如中土的‘老庄之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世入世,皆是假名,终归一心。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心善是菩提,心恶是夜叉。”

    落羽一个劲儿摇头,越听越迷糊。什么名啊,世啊,好乱啊。

    “不懂没关系,临俗世经万劫而得菩提,禅悟只在花开的一刹那。”

    “但愿有一天,我的那朵花也会开吧?”法不法的不重要,反正她很快就会被处死了。真正感兴趣的是这尊“难近母”,没机会去尼泊尔,听这“咖喱大师”讲讲也好。回头看了眼一边啃白薯,一边听大师讲法的“姥姥们“,凑上前去问道,“师傅,给我说说这尊‘难近母’吧?”

    “难近母,原名杜尔伽,梵地及西域称其为突伽女神,原是大自在天湿婆的妻子。她的诞生有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远古的时候,西天有一个很厉害的大魔王,就是天神的死敌,檀那婆的首领——牛魔王。牛魔王非常厉害,将帝释天及众天神打得落花流水,并将他们都赶出了天界。

    帝释天没办法,只好向三大神求救。梵天、毗湿奴、湿婆听了都非常愤怒,愤怒得眉毛倒竖,眼睛喷出火。后来帝释天他们也跟着一起喷出火。

    结果,当大家的怨念结合到一起时,火堆中就诞生了狰狞可怕的杜尔迦女神。可称作世界上最强的诸神怨念集合而成的兵器!

    后来众神还把自己最强的武器交给了她。湿婆的三叉戟、毗湿奴的神盘、水神伐楼那的神螺、帝释天的金刚杵,以及其坐骑爱罗婆多神象脖子上的神钟,最后她还获得了喜马拉雅女神赠与的雪狮。最终,杜尔伽打败了牛魔王,将其送去了阎摩的枉死城。”

    “天啊,怨念真的可以杀人吗?”不禁想起横岛忠夫的那句经典:如果憎恨能杀人的话,你已经死了一百遍了!。“照师傅的话,这突伽女神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霸道的神了,那些什么什么大神貌似都不是她的对手。”

    “难近母是我‘陀罗尼怛特罗’的金刚主尊之一。依经文说,她是大菩萨化度众生的一门方便,是神人合一的女菩萨。她为男性众生说法,也以执手,拥抱,接吻等行为使天、人、阿修罗远离贪欲。依佛法说:不同类的众生,有不同类的‘淫事’,如‘二二交会’的,‘相抱’的,‘执手’的,‘相顾而笑’的,‘眼相顾视’的。她曾化身伎女‘婆须蜜多’,使每个和她睡过觉的男人最终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以欲制欲,使人销魂之至,触发男人内心里的爱,从而拯救他们肮脏、贪婪的灵魂。”

    “我一直以为菩萨是戒除男女之事的,怎么还可以这样?”远远悖离了她以往的认知。

    “和尚信奉的既非大乘,亦非小乘,乃是密宗之‘陀罗尼怛特罗’。所谓‘怛特罗’原是指印度教性力派的‘怛特罗’圣典。加上了‘陀罗尼’三个字,便成了佛化密教,亦或称其为密化佛教。因为修行的侧重点不同,密教内派别混乱。崇奉性力派者,以‘怛特罗’为中心,重视轮座礼拜,供献人身而行男女杂交之事,欲在合欢的恍惚中与神合一,姑且不论其心正邪,其行猥杂下流令人轻视。我等崇奉佛说者,以佛典“陀罗尼”为中心,乃去除前者猥杂弊风,潜修佛门教义。”

    “密?密宗?”困惑,貌似与二十一世纪吸引全世界眼球的“藏密”有某种说不清的联系。因为对中国历史没有概念性的坐标,雁落羽并不知道,她所处的北魏时代正是佛教东传,派别分支各自发展的时期。她脑袋里想到的“藏密”还要再等三四百年才会形成。“咖喱大师”信奉的“怛特罗佛教”可以看做是藏密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