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情史:暴君的曼陀罗
字体: 16 + -

第45节 摧花瘟神惊临教坊

    日上三杆,温和的阳光融化了皑皑白雪,天地间流动着潮湿而阴冷的空气。姿态妙曼的舞姬一大早便在教坊的场院里不厌其烦地修炼着身段,神情妩媚的歌姬聚于廊下依依呀呀弹唱着淫词艳曲。

    雁落羽和烟翠一左一右跟在老嬷嬷身后进了灵堂,相形见绌,一个素面白袍,一个珠光宝气。好在她容貌出众,资质聪慧,幸得老嬷嬷高看一眼,“进修”的科目不单单是“丝竹歌舞”,更兼有琴棋书画,诗书礼仪,当然也包括狐袖媚主的房中之术。

    来到京城已经快一个月了,一直没有机会出去。闲时只能仰望着天空偶尔掠过的归雁,或是远远眺望着朝阳下突兀高耸的永宁寺塔。

    听说烟翠是拓跋辰在京城包养的私妓,而她不久前差点成了那家伙的妾。实在难以适应一夫多妻的环境。妻,妾,妓,婢随手拈来,这样的世界谁敢奢望爱情?

    刚上罢香,结巴小厮便慌慌张张地冲进灵堂,“嬷。。。。。。嬷嬷!乐平。。。。。。王。。。。。。王。。。。。。来了!”

    “现在何处?”皱巴起老脸,顿时方寸大乱。疾步冲出厅门,心中暗暗咒骂:天杀的!这摧花瘟神怎么亲自来了天香坊?想尽办法也要将人挡在门外!对方若看见她这满园的“花枝儿”,还不把她这花圃连锅端了?

    可谁人敢拦王爷的驾呀?搞不好会掉脑袋的。我的天,这可如何是好啊?

    小厮酝酿了半晌,好容易又憋出一句,“王府潜人送。。。。。。送来了贴。。。。。。帖子!王爷随。。。。。。随后就到!”龇牙咧嘴,额头上暴出青筋。

    “都别唱了!”嬷嬷双手叉腰,朝场院里练功的美女们一通河东狮吼,“都给我回房躲起来!三儿,把房门上锁!想活命就别出声,还不快点退下去!”

    歌姬舞娘大惊失色,顿时鸟兽四散。。。。。。。

    混乱之际,院门外低哑而邪气的嗓音骤然压住了杂乱的脚步声,如一片诡异的血色在震荡的水面下骤然晕开,“嬷嬷何故将‘香玉’收于囊中?成心防着本王?”拓跋丕张狂的脚步踩着话音进了庭院,扬起瘦削的脸庞。

    就近躲入灵堂的雁落羽惴惴不安,扒着窗缝偷偷向院门口张望。来者神色阴郁,嘲讽的笑容里透着十二分的跋扈——

    他就是乐平王?

    不似那憨实直率的拓跋辰,到真象那骄纵凶残的暴君。虚假的笑容背后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阴森。

    老嬷嬷尴尬地迎上前去,强撑着一副被恐惧撑破的笑容,“王爷息怒,误会,误会!”迅速找到了借口,僵硬的表情随即缓和了不少,“这十余名歌姬舞妓并非我天香坊的倡优,乃是中山王命老身为王爷您今年的寿诞而调)教的贺礼。此时尚不懂规矩,不识礼仪,老身是怕污了王爷贵眼才命人将这些未成型的‘坯子’锁进房里。”

    “原来如此。辰皇弟用心良苦,居然瞒着本王备下如此一份厚礼。”淫逸的目光一一扫过挤在廊檐下的众多美女,顿感情慾激荡。

    调)教就不必了吧?他只在乎“色”,无所谓“艺”,在他看来女人骻下求饶的哀号远比靡靡之音更动听。

    忽然想起自己今日来教坊的目的,将目光投向挂着白色挽联的灵堂。轻蔑而森冷的眸子里忽然亮起一抹深邃的惊喜。倚门而立的佳人,衣裙华丽犹如神仙妃子,霎时勾起了亟待释放的淫/欲,“此女艳冠群芳,芳龄几何?”春情荡漾,体内流窜着阵阵酥痒。

    老嬷嬷连忙摇手拦阻,“此女确系我天香坊的花魁。怎奈王爷晚来了一步,烟翠早已是中山王枕边的人了。”

    “妾?”眯起双眼,探头轻问。

    “预付过包银的私妓。”恭顺答话,战战兢兢。

    “本王甚爱!命其随本王回府,我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向来不分彼此。嬷嬷若有为难之处,本王会向辰皇弟澄清。一名小妓。。。。。。”不屑地嗤之以鼻。心中忿忿抱怨:好你个拓跋辰!将一群庸脂俗粉送予本王,自己却藏起了“国色天香”。

    “这。。。。。。”不敢违抗,却又着实不舍。担心她花了十数年心血栽培出来的“摇钱树”会就此折在王府里。

    拓跋丕一脸猥亵,阔步走向灵堂,大手一扬傲慢地挑起女人的下巴,“芙蓉天香侍王侯,朱门紧锁倾城色。烟翠,你可愿随本王回府?”

    女人花容娇羞,媚眼流光,看似诚惶诚恐,实则绵里藏刀,“蒙王爷抬爱,烟翠本不该辜负王爷深情。怎奈辰王爷与奴情深意重,奴心已许,今世生为中山王的人,死是中山王的鬼。”诱魊的眸子如深不可测的潭水,轻易便可将身陷其中的灵魂溺死,“坊内尚有一姐妹名为落羽,论及品貌皆胜烟翠百倍。王爷若是惜花之人,不防将其接入府中给予恩宠,许以富贵。”

    “落羽?”拓跋丕口中暗暗呢喃,“此时,人在何处?”

    媚眼一瞥,“我这妹妹生得柔弱可人,刚刚似被王爷威名吓破了胆。此时,就躲在这灵堂里。”

    “哈哈哈。。。。。。”放浪大笑,一把将仓皇惊呼的烟翠凌空抱起,阔步跨入灵堂,“娼妇,休想迷惑本王。佳人难得,本王一个都不放过!”

    ********************************************************************************

    *永宁寺塔*

    《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武帝于天兴元年(398)下诏在首都平城修建宫舍,造五级浮图等寺塔建筑。皇兴元年(467),献文帝也在平城建寺,造永宁寺,并造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文中借用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