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疑云
字体: 16 + -

9.第七章 检查中的困惑<2>

    [第1章  第一卷]

    第9节  第七章 检查中的困惑<2>

    郑恩茂厌恶地瞪了李小东一眼,内心直怪他那壶不开提那壶。李小东却不理会郑恩茂的眼光,顾自说着:“林老师,这有什么呀?又不是去偷去抢。我呀,知道您家里难,今天正想跟你谈个事呢。”

    林老师这才慢慢抬起头。张平波心里想,毕竟没有白教啊,勿忘师恩也是美德嘛。

    “我开了一小书店,前天有一书商来联系订书,有北京海淀区出的高考各科复习指南,给百分之二十八的发行费呢。老师,您就班里动员动员,学生每人订一套,呵,我这里有样书,您看看,发行费嘛,我拿八点做费用,二十点归老师。”

    “这不是拿……拿回扣吗?不……不行的。”林老师脸又涨起来,说话有点结巴,“再……再说,上……上级多次传达,要……要减轻学生学习负……负担,不能订辅导资料。”

    “老师,这又有什么呢!又不是去偷去抢。说回扣嘛,其实也就劳务费,就说我们学生穿的校服,每套收我们六十块,要搁自由市场,一套二十块人家都不看一眼。要没劳务费,鬼才瞎忙乎。再说那辅导资料吧,每学期都有订阅同步练习什么的,有的连书号都没的呢。”看来李小东做生意也真上道,连书号也闹明白了。

    林老师呆坐在那里,两眼看着李小东,那神态好象父母面对着重病的孩子手足无措,又好象小孩自己不知做错了什么事而被大人一顿训愣在那里。只见他嘴巴一张一合,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小东啊,那些都是学校统一订的,我可没那么干。”

    “老师,人家订您也订嘛,又不是去偷去抢,赚点劳务费嘛,总比您上车站蹬自行车拉客强。说实在的,看您蹬自行车的样子,我还真不敢认您呢。嘿,您就蹬趴下,也顶不上一点劳务费。”

    听了这些话,林老师站了起来,转过头背对着李小东说:“别提蹬车啦,从今往后,就饿死我也不蹬车啦,你走吧,谢谢你的好意。”

    “老师,您……您这是……”李小东真就闹不明白林老师咋就下逐客令,愣在那里。

    看这情景,张平波赶紧帮着圆场,拍了拍李小东肩膀说:“小同志,这样吧,您先回去,先让你老师合计合计,有啥打算再跟您联系吧。”说着和郑恩茂赶紧把李小东送了出去。

    李小东走后,林老师一脸无奈地对张平波说:“惭愧,惭愧,教育无方,教育无方。”

    “林老师,你也不必过于自责。你的学生也许出于好心啊。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好坏,不是某一个老师来负责的,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多的取决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整个环境,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吧。”郑恩茂安慰说。

    张平波也安慰说:“是啊,这跟我们现在存在的不诚信经营,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现象是分不开的。”张平波说到这里,内心隐隐有一团乱麻,到底是社会影响了在校的学生,还是在校的学生走上社会影响到社会,哪是源头呢?剪不断,理还乱。说起学生,张平波忽又想是吴淡雅,不由向郑恩茂问起来。

    “呵,郑老师,你的那位学生,嗯,吴大胆的女儿,现在怎么样啦?”

    一提起吴淡雅,郑恩茂的神情变得十分的沉重。“还算好吧。有了你们的帮助,她也总算上了大学。唉,象她这个年龄的姑娘,本该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可……”

    “咋的?”

    “事情发生后,她到现在还不敢告诉她娘,她娘本就有病呵!她现在是拼命补拉下的功课,休息日又拼命地做珠绣手工活帮衬点家用,活得够累的。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做为她的老师,能关心的就尽量地关心她吧。”张平波对郑恩茂说。

    “尽人力吧。”郑恩茂叹了口气说,“呵,张局长,淡雅她爹的案子咋样?他应该算投案自首吧。不应该受到重罚吧。您可要替他说公道话呵。”

    “对于吴大胆的案子,我也说了不算,要听检察官和法官的,当然,我会把他自首的行为,还有……他以前在部队的立功表现请辩护律师代为向法庭反映。吴大胆的案子,可能最近要庭审了,到时,你就陪他女儿去旁听,也可以出庭做证。”

    张平波正说着,忽听门口那边有人在喊自己,原是学校教导主任找过来,催他回去,便跟林郑俩位老师道了别。

    又忙活了一个下午,黄新平和黄金财终于把检查组送上车。舒过一口气后,黄新平问黄金财说:“黄校长,你觉得这次检查你们有什么大的问题吗?”

    “不会吧。从今天的全过程看,只有下午检查财务收支时,检查组的人问及购买学生作业本怎么只有支出凭证没有发票。这个问题我们都做了解释,这是县局统一订购的,至于发票,那是文具厂的问题,跟我们没关系。呵,就是中午时,人大张主任找教师聊天,恰好碰上高三英语老师郑恩茂。郑恩茂有时喜欢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嘿,也掀不起大浪!”

    “没有问题就好。师德教育还得加强啊,对于一些思想认识不统一的教师,必要时,报县局来,调离工作岗位。好了,我也该回去。”黄新平说。

    “谢谢县局领导的关心支持。”黄金财临送黄新平上车前,拿着一个信封塞到黄新平手中说,“这是一点资料。”

    黄新平拿着信封掂量掂量后,看了黄金财一眼,放进了公文包,爬上了车。

    回市区的路上,滨江律师事务所的刘主任跟张平波谈了对吴氏华侨中学原始档案的检查情况,特别提到有关评选省级“三好生”的事件,从学校行政会议记录到乡镇政府的证明材料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

    “不过呢,一个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要乡镇政府出具证明材料,可就有点此地无银罗。”刘主任又补了一句。

    “呵……”张平波陷入了沉思。

    “张主任。”后座的叫声打断了张平波的沉思。张平波回头一看,是人大代表滨江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会计师沈中川。

    “张主任,有件小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畅所欲言,参政议政是我们人大代表的权利。”张平波鼓励说。

    “这两天检查中,我在检查财务收支中,发现学校购买作业本都没有发票,只有盖有文具厂印章的收款收据。我问过县城中学和吴氏侨中的会计,他们都说,学生作业本是县局统一订购的,他们只是填订单、收货、按收据付款。当然就学校而言,这项支出是符合审批程序,可是对供货商而言,就涉及到税款征收的问题。当然这又好象跟学校没啥关系,不大属于我们这次检查的范围。我就这么简单给你汇报一下。”

    张平波又呵了一声陷入了沉思。司机斜了一眼张平波,放慢了车速,生怕打断张平波的思考。越野吉普平缓地走着,车里谁都不出声,车里好静好静的,静得张平波仿佛觉得后背有股寒气。就这样一直到回市人大大院。

    下车后大家都忙着回家。张平波忽然把沈中川叫了回来。

    “中川同志。”沈中川只好回转身来看着张平波,而张平波也看着沈中川的眼睛,彼此对视了好一会,仿佛都想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什么来。

    还是张平波先开口,“中川同志,您认为订购学生作业本的事情真是小问题吗?请您以一个人民代表、一个会计师的职责和良心告诉我。”

    “这个,这个……”沈中川犹豫了一会,又看了一下张平波的眼神,脸色也有点凝重。

    “张主任,我不是不能肯定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的事情,而是不敢肯定有没有问题的事情。海阳县有二十多万中小学生,一学期平均每个学生二十块钱的作业本费,一年订购的总额不低于八百万元,就算海阳县恢复建制十年的时间,那可就是近亿元的总额,如果都不开发票而影响税收的征收,那就是二千万以上的税款,如果有人从中……”沈中顿了一下,“如果有问题,那就不是我一个小小会计师所能解决的。涉及面可能很……”沈中川说到这里不自觉地打了个颤。

    张平波的视线从沈中川脸上慢慢地收了回来,也许初冬的寒风也许是沈中川的颤,张平波不禁也打了颤。

    “好吧,我先了解一下,回家吧。”张平波说。

    沈中川骑上了自行车,刚走了两步,张平波又叫住了他。

    “中川同志,这件事暂不扩散,嗯,汇报会上也暂不汇报。”

    沈中川沉默了一会答道:“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