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梦未央
字体: 16 + -

1.第二十一章 他的失落(1)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他的失落]

    第1节  第二十一章 他的失落(1)

    马邑那边的汉兵们回来了!却是计泄失败的结果,我虽早知道结局是这样,但从朝堂上的官员嘴里说出来时,我还是大吃了一惊,再看向刘彻的时候,蓦然发现他放在小几上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他的脸色阴郁,嘴巴紧抿着,堂下众人都不敢发言了。

    原来王恢到了马邑后,让邑人聂翁壹假装以卖马邑城的名义,迷惑匈奴的大单于领兵十万骑入武州塞。而三十万汉兵埋伏在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埋伏单于。单于到了汉塞,在离马邑还有百余里之地,看见牲畜遍布野地却没人管,深感奇怪便起了疑心,领着十万兵马直接就攻打马邑亭了。雁门尉史行微为了保住亭口和自己的性命,竟将汉兵埋伏之计全数告之单于。王恢他们再次约单于入城,单于便不肯赴约了,所以王恢他们此次出行一无所获,劳兵伤财不说,还使得匈奴宣布拒绝再与汉朝和亲。

    “王恢,此次失策你责任重大,部署不周全,以致计泄,导致匈奴与我朝绝交。你罪该当斩!”刘彻沉默了半晌,突然说道,“来人,把王恢押入狱中,日后处斩!”

    “陛下!陛下……”王恢跪在朝堂上,上半身伏在地上,额头都贴到地上去了。虽然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他的身体在抽搐,也许是自责,也许是恐惧,也许是后悔……我可怜他,一个现在在我眼前还好好的生命即将被结束,于心何忍!但,这个制度就是这样,我无能为力。

    下朝后,刘彻回到宣室殿就让所有的人都出去,留他一个人安静一会。我是最后一个走到殿门的人,因为心中有些心疼,不忍心让他一个人面对那些打击。

    “诗兰?”他忽然回眸望见我,那种失落的眼神似乎十分悲伤,“能留下来陪朕吗?”

    我微笑地点点头,轻轻地把门关上了,然后走到他跟前。他抱住了我,我仿佛感觉到他内心深处的绝望和挣扎。这个年轻的帝王,满怀雄心大略,刚登基那几年,雄心勃勃地在政治上想开辟新天地,却被信奉黄老思想的窦太后一手遏制住了。他唯有忍耐,用醉心于游猎的表象来迷了众人怀疑的眼,却一直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待窦太后一去世,他就开始改革换制,换掉了所有窦太后生前的亲信,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独尊儒术。孰不知,他提拔亲舅舅田蚡为丞相一举给他带来了很多隐形的阻碍。

    王太后和窦太后一样信奉黄老思想,田蚡嫉妒董仲舒得宠和步步高升,便利用王太后的势力逼着刘彻将董仲舒调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那不过是去年的事,然而除了我之外,他们都不知道董仲舒这一去江都就是十年!也许,刘彻感受到了很多束缚他实现帝王抱负的力量,又或者那些束缚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多。所以,他难免会压抑,难免会郁愤,没有人知道他深夜里的慨叹,没有人知道他一个人时的寂寞。

    我懂的,他所有的不快乐,他所有的苦恼,他所有的叹息,我都看得到听得见!

    我搂着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默默地陪他流泪。

    “朕该怎么办,该怎么做才能顺应天意?”他喃喃自语道。

    我想了一会,慰藉他道:“自古难有人能完全做到顺应天意,哪怕是孔圣人周游列国也未能找到重用他的君主,他的政治抱负亦是空余千年一叹。圣人尚且如此遭遇,陛下也不必太过悲怀,一切会好起来的,时机未到罢了。”

    他走到敞开着的纸棂窗前,仰望着高远的蓝天,长长地叹息着。我望着他的背影,好似一个失去指引的门徒,在命运面前徘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原来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彷徨,迷惘之后的奋起而堆积起来的泪水。

    我走到他身旁,与他一起望着苍穹,那天空真是宽广,宽广到我们看不见它的边缘,不知道尽头延伸在哪里,犹如命运的诡谲般神秘。当一个人的梦想在萌芽阶段就被无情地掐断,他该如何重新积蓄力量再次成长,那个过程又该多么难熬。

    我的手碰到他的手掌,我和他十指相握,我只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我会陪着他,默默地站在他身后支持他,虽然我出不了什么力量帮助他,但我有一颗关心他爱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