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终有时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六章 春节

    fri nov 28 19:57:04 cst 2014

    扫完爷爷奶奶家的房子,许正扬和姐姐再去姥姥家扫房。姥姥很高兴地在饭屋里给姐妹两个包饺子,说是吃了饺子,就有了年味儿了。这时候,姥姥就会唠叨起在平都的舅舅一家人来。

    许正扬的姥姥年轻时曾生养过八个孩子,到最后只落下舅舅和母亲一双儿女。母亲和舅舅年龄差一旬十二岁。姥姥说舅舅和母亲的命硬,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被克死了。许正扬不太相信姥姥迷信的说法,因为在生活、医疗条件极差的解放前那个年代,有大病大灾的孩子很难活下来。舅舅和母亲能活下来长大成人,很是万幸。其实,姥姥家从前也是家境殷实的上等人家,家里地多人少忙不过来,姥姥的娘家小舅常年在家里帮忙干活。直到解放前土改的时候,姥姥的公婆预见到新社会的到来,就卖掉了家里的几十亩田产。一夜之间,姥姥家从中农成为贫农。姥姥的公婆把舅舅杨肇光和舅舅的堂哥杨肇义送进私塾读书。解放以后,堂兄弟俩人进入省城育英中学读书。舅舅杨肇光凭借着天资聪慧考上了省高级技工学校,后被招工进入平都航天部门工作。而堂哥杨肇义厌烦读书,辍学回到家乡,在乡水利站当了一位水利工程人员。后因好饮酒不到五十岁就得病去世了。这些事都是许正扬儿时的记忆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年迈的姥姥每逢过年,就特别想念平都的儿子杨肇光。姥姥说儿子杨肇光在飞机场工作,一年到头地工作忙,一九六几年的时候,曾经有十年未回家一趟。直到现在,舅舅一家人也是隔几年过年回家来。姥姥常说,自己是为国家养活的儿子。说到这里,姥姥总是老泪纵横。

    许正扬和姐姐许艳霞问姥姥,舅舅考学出去之后,一家人倒是成了城里人,多少年也不回家来一趟,养儿防老,姥姥图的是啥啊!

    姥姥听了,抹干了眼泪,新社会了,年轻人不能再像老人们一样在农村里干一辈子农活儿,到了城市里过好了,也好有条件养老人的老。

    许正扬和姐姐许艳霞惊奇于年逾古稀的姥姥的思想这么地跟潮流。但反过来又一想,要不是母亲和父亲跑前跑后地侍奉姥姥,老人家的晚年也不会过地这样幸福。当然,舅舅也曾让姥姥去平都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因为姥姥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又回到老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形容老师的这句话来形容姥姥的一生,绝对不为过。

    大年初一,许正扬仍然和许正强一大帮许家院儿的兄弟们走门串户地拜年,之后是汇聚到十字街上,玩起不曾脱离童真的游戏打尜尜。直到各自家人来叫他们回家吃饭。

    过年重要,完成寒假作业更为重要。许正扬和许正强哥儿俩个白天各自走自家的亲戚,晚上凑到一起马不停蹄地做作业。正月十六开学之前,寒假作业终于做完了。

    许正扬和许正强长出了一口气。许正强说这才是高一,到了高二、高三,不知道假期怎么样过。许正扬说到时侯昏天黑地也不是没有可能。

    过了正月十五,又该开学了。许正扬和许正强收拾好了行囊,一大早就上路了。

    因为没有带被褥,哥俩个骑起车来比较轻松。许正扬和许正强高兴地谈论着昨天晚上电视上的元宵晚会。

    “扬哥,昨天晚上蔡国庆演唱的《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真好听。”接着,许正强哼哼着唱起来。

    “哎,强子,还别说,你学唱地蛮像的唻!”许正扬一致认为,许正强有很强的表演天赋。

    “不行不行!我也就是胡乱唱唱。扬哥,你就是太内向了,别看咱哥儿俩个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可人一多,你就手足无措了。怕啥哩,说说话,人家也不会把你吃了!”许正强一直认为许正扬在众人面前太不善于表达,虽然高一上半学期锻炼地大有进步,但与好说好笑的人比起来,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