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谋杀
字体: 16 + -

第三部【05章】凤凰爱情

    窦大勇的死,对杜比安的打击很大,可以说是致命的。

    窦大勇是窦大鹏青少年时期的榜样,当然,也是一直照顾他的人,对于哥哥的管教和偶尔的批评,杜比安曾经还心中积怨甚多,甚至觉得他多管闲事。

    长大之后,他才发现,长兄如父并不是一句空话。

    慢慢地,他终于体会到,哥哥要承担的东西太多。

    窦大勇是联邦建立大学入学考试选拔制度以来,欢乐田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时候,联邦还分为三个阶段的考试,接受联邦教育后,五年进行初级考试,八年进行中级考试,中级考试后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继续完成两年的大学前学习,此为后期基础教育高阶的模型,其他部分则可以进入专业技能培训学校。

    中考统考前还要进行一次预考,会刷掉很多人。

    据说,是因为有的教育专家认为,一次考试有运气的成分,两次才能测出真才实学。

    虽然说预考也是各州招生处委托外州老师出题,共两套试卷,再由各州郡随机抽选,但是预考出题的老师们,因为不了解本州所学,便经常会出现所考非所学。有时候,因为发挥不好,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乡村地区的学生,预考便让他们正式的考试无缘,而发挥好的却在正式考试中考得一塌糊涂。

    所以,到最后,乡村的学生,能够通过中考,进入基础高阶或者中等师范或者中等专业学校的,可算是凤毛麟角了。

    窦大勇那一届,中阶三个年级一百四十人,只有六个获得统考机会,最终只有两人通过了考试。

    在那个年代,联邦进行教育改革不久,对乡村的学子来说,最好的莫过于中等专业学校,因为它能确保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州政府基层岗位工作,虽然是基层岗位,但是,那便算是进入州政府序列了,就可以吃公家饭,算是铁饭碗了。

    其次,是考入中等师范,因为中等师范回来之后,最起码也能成为州的公办教师,可以到初阶年纪上课,再进修还能到中阶上课,也算是拿工资的人。选择高阶则不太受欢迎,因为它的产出比较小,不能及时获得收益,而家庭负担更重。

    所以,窦大勇的选择的路可算是一个少之又少的小路。

    算起来,这还要归功于窦大勇的母亲,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在她的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女性,能够接受五年教育的也很稀有了,所以,她作为民办初阶的教师,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便无论如何也要支持窦大勇上高阶,让他考大学。

    窦大勇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得益于外公的强力支持。

    韩秀英的父亲就是联邦成立后的大学生,虽然没有毕业,但是担任过公共社区主任。杜比安有时候想,这哥哥能上大学,还得感

    谢外公呢,所以,窦大鹏,曾一度以哥哥为榜样。

    欢乐田出了大学生,大家都觉得很是厉害,尤其是他考上的是联邦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这个层次的大学,在其后的十多年,不止是欢乐田,包括整个小镇里,没有后来者,也无人能够企及,整个县里能够比拟的也不过三五个。

    窦大勇便是被叫做金凤凰的那一类典型。

    杜比安记得,欢乐田有些人传言,中专毕业能分配到镇里,上大学的就到市政府,名牌大学,直接分配到州政府了。

    所以,没多久,窦大勇在欢乐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没见过他的,也知道他的大名。

    甚至多少年后,他还被很多家庭用来勉励孩子奋斗。

    但是,窦大勇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回到传说中的州政府,或者是市政府。而是去了一个在他们看来很遥远的地方。

    从那以后,欢乐田的人们甚至觉得,这样的大学生虽然很厉害,但是没有用,他们总想着,窦大勇能够分到州政府,这样便能照顾欢乐田了。

    甚至在欢乐田被强制拆迁的时候,有人还说过,说要是窦大勇在州里就好了。

    虽然在杜比安看来,是因为他们对资本的力量认识不足,对政权的力量认识根深蒂固,但是他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他们并不关心窦大勇是如何奋斗的,他们只关心这些头戴桂冠的人能够为自己谋得什么。

    他们听说窦大勇去了远方,甚至还有人专门来慰问韩秀英一家,因为觉得她是个可怜的人,还有人说,以后可能窦大勇的后代跟窦大鹏的后代会逐渐疏远,或许,慢慢的就互相不往来了,亲情也就断了。

    窦大勇的亲戚们都将此描绘得悲凉极了。

    窦大勇在家乡时,穷怕了,也苦怕了。

    他的孩童时代,每每五六月便是青黄不接之季,不过,便饿肚子,因为自己是大哥,要做大哥的样子,所以,窦大勇往往要干最重的活,却吃最难吃的食物。

    他们的父亲窦文臣因为贫穷,因为同年时期遭受批斗的心理阴影,总是喝酒解闷,刚开始的时候他没钱喝酒,醉酒的机会不多,后来孩子也大了,能够帮忙养家糊口了,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有了闲钱,有了闲钱,窦文臣便去购买白酒。

    尤其是在窦大鹏上大学以后,家里的负担小了很多,于是,窦文臣有酒喝了,便总是醉酒闹事,惹出了很多麻烦。

    所以,窦大勇一心想离开家乡,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

    其实,窦大勇的初衷便是离开贫穷,离开酗酒的父亲。

    大学入学考试,对很多学子来说,都是个非常狭窄的独木桥,不过,桥虽然很窄,窦大勇下定决心要努力跨过去。

    他曾经想过,只有这样才能离开这个让他憎恶的父亲

    。

    果然,最终,窦大勇如愿了。

    而且,在毕业的时候,本来是按照生源地分配回去,可是阴差阳错,他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来到了仙来市。

    那年,正好一个家乡在仙来市的同学,此人父亲母亲因故到了窦大勇的摩尔区州府,这位同学便跟窦大勇商量,两人调换了,于是,窦大勇分到了仙来市,先是到了工商局,负责企业登记,后来又调转的城市管理部门。

    在这里,窦大勇一干便是二十个春秋。

    窦大勇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新的地方却从不敢怠慢,总是兢兢业业,勤奋无比。

    慢慢地,他便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立足,不管怎么样,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农夫向城市居民的转变。

    当然,这样的转变是对他来说,也是艰难的,不仅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更遭受亲戚朋友的流言蜚语。

    窦大勇的父亲几次告诉他,亲戚都问窦大勇是不是做了上门女婿了,因为在家乡,做了上门女婿是一种男人臣服于女的象征,而且告诉窦大勇说某些人还添油加醋的说窦大勇一脉以后便不再姓窦了,上门女婿的孩子要跟着女方姓。

    窦大勇听后很是难过,他感觉到自己为了自己的生活,却让他们受委屈了,纵然父亲多有不是,纵然也听出了某些父亲身边的人不过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还是觉得很是惭愧。

    所以,窦大勇更加努力了,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成功来维护父母的尊严,虽然说他自己毫无所谓,但是,为了给那些说闲话者一个回击,也是为了尽一种社会关系中的孝道吧。

    他很勤奋,而且认真、专心、细致,为人也很谦和。

    他良好的人生状态和优雅的处事态度,为他的事业开拓了道路,当然,也为他找到了爱情。

    窦大勇的爱情属于那种中规中矩型的,双方出于对对方性格和工作态度的认可而走在一起,也可以说是日久生情。

    那个女孩,也就是窦大勇后来的妻子,叫做叶晓彤,他们还是在工作中认识的。

    窦大勇转到新的单位以后,因为人员变动很大,体制调整也很大,工作压力也大,单位想要一个翔实的心理测试和辅导调整计划。

    叶晓彤是一名大学教师,刚刚分配不久,是承担这个项目三人小组中最年轻的教师,所以,另外两个老教授都把活几乎派给她了,由她在窦大勇的单位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分类和分析。可是,那时候,窦大勇的单位没有配备电脑,所以,很多都是手工操作,就很费时费力。

    由于资料过多,叶晓彤不想将资料带回家,所以,总是加班很晚。而这个项目恰好是由窦大勇对接负责。领导说,一个方面是看他认真,另外,也是看中他的研究能力和学识

    ,于是在领导的指派下,他跟叶晓彤便成了工作搭档。

    于是,加班晚了送她回去似乎便是理所当然了。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相处,他们都喜欢上了对方,欣赏彼此的性格和才华,便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了。

    叶晓彤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个区卫生局的工会主席,他们一开始是反对二人交往的,因为,他们觉得,婚姻应当门当户对,但是在见了窦大勇以后,加上叶晓彤的坚持,他们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婚后十余年,二人相敬如宾,相互欣赏,恩爱非常。他们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长长久久,平平淡淡的。窦大勇也总是说,自己很幸福,其实,他的内心,总是觉得缺点什么。

    他没有说,叶晓彤也不问,但是她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