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佬来自地球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川菜

    在回来的路上,许文靖想过见到姥姥姥爷时,该如何说话,该怎样做,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看起来与前身一般无二。

    一直觉得见到两位老人后会很别扭,尽管在前身留下的记忆里,在相册上见过很多次了,可他毕竟换了一个灵魂。

    姥姥姥爷对他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

    可当他真见到姥姥姥爷后,这一切其实都不成立,姥姥姥爷就是姥姥姥爷,这里就是他的家。

    放下手中的礼物,许文靖给了两位老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老太太看着他,终究忍不住留下眼泪,却是笑着道:“回来好,回来好,我的好孩子,这一路累着吧,快进屋。”

    “不是坐飞机就是坐车,不累。”许文靖笑着说道,任由老太太拉着往屋里走。

    “这臭小子,这是把我当成搬运工的了。”看着老伴儿和小外孙的背影,老爷子嘟囔了一句,提起地上的东西跟着进了屋。

    进屋,老太太就说着还没吃饭吧,姥姥给你做,听许文靖说吃了,老太太又忙着给许文靖端茶倒水。

    许文靖连忙阻止了老太太,笑道:“奶奶,我又不是外人,我自己来就行了,您不用忙活了。”

    老爷子提着东西进屋,问道:“你回来的时候见着李老头了吧?”

    “见着李爷爷了。”许文靖点头,笑道:“我和李爷爷说好了,让您二老和他尝尝我的手艺,他等会儿就过来。”

    “尝尝你的手艺?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

    “学会有两年了,一个人在外,也不能天天吃外卖,所以就学着自己做了。”许文靖解释道。

    老太太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不吃外卖好,现在的外卖都不卫生。”

    外卖贵不贵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卫生,而在老人眼里,外卖都是不卫生的。

    许文靖也不反驳,打开冰箱看了看,因为知道他要回来,冰箱里有不少的东西,都是许文靖爱吃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年轻人爱吃的,并不适合老年人,所以许文靖跟着姥姥一起出门买菜去了。

    知道李老头要来,老爷子没去,在家里清洗很长时间没用的茶具。

    李老头喜欢喝茶,也特别讲究,茶具要精美,汤壶、温杯、置茶、高冲、刮沫、低斟,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瞎讲究。

    如果是李老头平时来聊天,老爷子管都不管他,你爱喝不喝。

    但是今天不一样,今天小外孙回来了。

    李老头夫妻早年照顾小外孙的恩情,他记得。

    平时无所谓,多年的老朋友了嘛,不过有小外孙在,李老头就是陈家的第一贵客。

    ·······

    距离陈家不远的地方就有超市,相比许多大学里的小超市,这里的超市东西已经很齐全了。

    需要的食材几乎都有,但是调味料很欠缺,许文靖问了好几种都没有。

    “文婧,你要做什么菜啊,需要那么多调味料吗?”老太太看着皱起眉头的许文靖问道。

    “姥姥,我要做川菜。”

    想起这个世界没有菜系的说法,许文靖补充道:“就是西南地区的菜式。”

    “西南那边的菜式啊,挺辣的,你吃得惯吗?”

    “姥姥,那边的菜式也有不辣。”

    川菜,几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也就是麻和辣。

    外地人吃川菜,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特么辣,川菜只会放辣椒。

    事实上,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川菜,勃兴发展,只是晚清民国以来的事。

    正是这短短百年间,川菜大师们横空出世,传承有序,既因地制宜,俯身市井,又能奇思妙想,竞相创制,并且不断的交流融合,才有了蔚为壮观的川菜菜系。

    川菜,从西南一隅走进了全球寻常百姓家。

    然而,由于技艺、材料、成本、市场等诸多因素,其中的大部分川菜已经湮灭在了历史中,只有少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而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其烹饪技法和讲究也和以前相去甚远。

    以前的川菜是以食材普通,调味出众而著称,川菜号称三绝二十四味。

    三绝,泡菜、豆腐、火锅。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二十四味。

    二十四味又分六主味和十八支味,现在大家知道的可能也就麻辣味、酸辣味、椒麻味、鱼香味、陈皮味这些了,而且以麻辣味为主。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川菜只有麻和辣。

    为啥只有麻辣这类味道比较重的菜肴流传?

    因为其他口味的菜肴都费时费料,很多菜失传主要就是原材料在现在已经不值钱了,但做工却太过繁杂,卖不上价钱,没有人愿意做。

    现在都讲究价值,一道菜如果投入的各项成本太高,而价格又上不去,是没有办法广为流传的。

    就像许文靖会做的芙蓉鸡片和甜黄菜。

    甜黄菜原材料很简单,只需要蛋黄、水、淀粉、糖,但炒制的过程中要讲究三不沾。

    而且十来个蛋黄才能炒出来一小盘,价格低了亏本,高了没人点,可不就渐渐没人做了嘛。

    至于芙蓉鸡片,锤个鸡绒都要把人累死,因为传统做法用是擀面杖。

    现在就连麻婆豆腐都没有肉末了,有些甚至连豆腐都不是正儿八经的豆腐。

    关键,你就算买到有肉末的麻婆豆腐,其实也算上正宗。

    因为不是牛肉的。

    川菜众多,可是真正了解川菜的人却很少。

    如果你吃过干煵肉丝、陈皮肉、竹荪肝膏汤、葱末肝片、豆渣猪头,那么你就算是见多识广了。

    如果你吃过川菜中的山珍海味,鱼羊肚烩、四上玻璃肚、清炖鹿冲、绣球鱼翅,那么你绝对能称得上吃货中的大神。

    如果你连三色鸡淖、菠饺白肺、烤酥方,软炸扳指都吃过的话,要么你是专业的川菜大师,要么就是食神。

    众多川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菜文化,但做生意的人,很少有人愿意为所谓的“文化”买单。

    如同同样遭遇的皮影戏,为什么越来越没落,你愿意花十几年的时间去钻研它,然后拿出来和电影比价值吗?

    这就是客观事实,时代在进步,部分东西注定成为牺牲品,只能说有好也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