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
字体: 16 + -

第六十六章 滚雪球(求收藏 求推荐)

    井妙竹和牛夫人如愿见到了《新民晚报》总编辑。

    总编辑客客气气的,一脸和善。他让程编辑先回去办公,然后亲自给井妙竹和牛夫人泡了两杯茶。

    他之前已经详细听了事情的原委,跟两人解释道:“这件事是有原因的,这个写《神鬼七杀》的作者就是程编辑的侄儿。你们广告里这么大张旗鼓的给不良人做广告,他自然不高兴。”

    “那总编辑,你看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井妙竹问道。

    “这么着,这个打广告的事我们上会先讨论一下,等结果出来的时候通知你们。”总编辑想了一下,说道。

    井妙竹继续问:“那这个文案……”

    “这个文案你们先拿回去吧,留在这里也可以。”总编辑抬起腕表看了看时间,“也快到饭点了,就不留你们吃饭了,快回去吧。”

    “你看我们还有机会吗?”井妙竹最后问了一句。

    “这个需要上会讨论,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不要急。”总编辑和颜悦色地解释。

    井妙竹和牛夫人出了报社。

    这个时候的冷气团也已经开始入侵南方,大片的云层将太阳遮掩住。偶尔一阵风吹过,路上的行人也不由感受到一阵凉意。

    看着牛夫人一副开心的样子,井妙竹好奇的问道:“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开心?”

    “俺这不是立了大功了吗,这次出来一趟也不算混吃混喝了。”牛夫人说,“俺家老牛在家还天天说俺除了洗衣服做饭啥都不会,这次一定要说给他瞧瞧。”

    “什么呀,人家都没同意。”井妙竹说。

    牛夫人有一些疑惑:“不是说好了要上会讨论了吗?”

    “讨论什么,文案也没留下来,我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都没有,就算有结果了怎么通知我们?”井妙竹说,“压根就是想把我们打发走。”

    牛夫人终于明白了过来:“这不行,我得找他们去。”

    “别去了,你刚刚和程编辑关系已经弄成那样了,他们铁定是不会同意的。”井妙竹解释道,“这个时候做主编的不给下属出头,怎么带队伍。”

    “我又搞砸了?”牛夫人有些慌,“那接下来怎么办?”

    “离了张屠夫,不信还能吃带毛的猪?”井妙竹说,“沪城的报纸这么多,这一家算他们倒霉我们不要了。”

    “那今天的事你可别往外传,尤其是你以后遇见老牛,可千万把住嘴……”

    牛夫人跟着井妙竹回了招待所,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又赶去《沪城日报》。

    《沪城日报》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被《新民晚报》压着打,尤其是去年以来《新民晚报》在大陆首次开创连载武侠小说的先河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沪城日报》也不傻,差距拉大的第一时间也找了一些武侠小说连载,但是质量不太行,期间还有一起抄袭风波,搞得灰头土脸的。

    经人介绍,《沪城日报》只好拿了《倚天屠龙记》的授权。一开始,确实吊了一波读者胃口,但是读者很快自发去找到了全文内容。早已完本的《倚天屠龙记》和《新民晚报》的《神鬼七杀》相比,确实成瘾性差了一些。

    井妙竹来到沪城之后,早已买了各式报纸仔细比对,又问了问一些老大爷、老阿姨,这里边的情况一清二楚。

    井妙竹早上憋了一肚子气,见到了《沪城日报》的负责人之后,将条件一丢,直接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我们是来合作的,不是来打广告的。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就去找《新民晚报》合作了。”

    负责人一听这话,立马好言好语:“那《新民晚报》家大业大,怎么会重视你们呢?而且他们手上还有《神鬼七杀》,现在沪城的书迷不少。再来一部《沧海》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如同鸡肋。哪里像我们,朴实无华,真诚待人。”

    “行,那我们现在就签合同吧。”井妙竹说,“我们也赶时间,明日还要去粤省。”

    江浙沪地区最后的硬骨头啃了下来,井妙竹便要加快进度。

    她把张龙赵虎留了下来,负责后续地方报纸的扫尾工作,直接带着牛夫人坐上火车一路往广州赶去。

    与此同时,东北的邢飞鸿留下一人扫尾,和另外一个小伙子搭上了去蓉城的列车。

    太冷了,火车车窗还漏风,两人同时抽了抽鼻子,没有卫生纸也没有手帕,只好拿袖口一抹。他们透过车窗,看了看外面白雪皑皑的广阔天地,丝毫没有欣赏的态度,心里暗暗的发誓:“下次过来,一定要多穿些衣服。”

    同样还在旅途中还有文劼,他早已在首都就联系了全国各地的几个出版社,准备人肉过去串联一番。为了提高效率,特意找的作协的朋友批了几张飞机票。题外话说一句,这年的飞机票相当的便宜,就是买不到。

    坐飞机什么都好,又快又有面子,还能在云海中穿梭,近距离观察云海翻腾的样子。早知道如此,就应该把陈许的相机借过来,好好拍几张照片。

    若说坐飞机的缺点,那么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现在还允许在机厢里抽烟喝酒。旁边的一位老干部是个老烟枪,和文劼聊了几句之后,便开始吞云吐雾,片刻不得停歇。

    文杰浑身难受,也不好阻止,不由得向乘务员多要了几口茅台,趁着酒劲睡了过去。

    陈许的四合院里,每天都有不少人从外地风尘仆仆赶过来。几个老太太精神抖擞,自从上次借电话失败之后,盯得更勤快了。也幸亏年纪都大了,若是让她们再年轻个四五十岁那还得了。

    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进,各地报纸的软硬广告陆续打响。先是不要钱的报纸一番引导,钱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邮局账户,越来越多,在这已经达到的冬季如同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钱一凑手,之后是要钱的大报也开始加入宣传阵营。

    如是三番,杂志社的资金流终于打通!

    另一个好消息是,各地软硬广告的费用比想象中更少一些。一些地方大报本来要狮子大开头,都被陈许给砍了。没了张屠户,就要吃带毛猪?这一下,需要给广告费的报纸就不多了,至于其中是否还有工作人员窜起伙来中饱私囊,陈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正也是一次性的活动。

    最后折算下来,一共花了不到两万块。

    啧啧,钱多的烧得慌的陈许又去央广打了广告。一次花了两千,一周就是一万四,而且这还是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给打的折扣。

    李文学被陈许关在后院里逼着他写稿子,如今已经写了四五万字,怎么都够第一期用的了,真是辛苦了。

    至于名字,暂时还不能用《秦时明月》,先用个《鬼谷使者》练练文笔,顺便测测市场热度。至于卞千秋,陈许不清楚进度怎么样了,不过约好了今天中午过来看稿子,到时候就一清二楚了。

    任双人这周开始已经在四合院里正常办公,刚刚来的时候还忙东忙西,有时候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现在有些空闲了,有些强迫症的他已经开始考虑家居风格的问题。一开始只是嘴上念叨着,后来想了想账上的钱也挺多,就开始和陈许反复吹嘘。

    哪里有成批的黄花梨准备出手啦!以前认识个师傅,做明清式的家居怎么怎么好看啦!这老式的门槛、屋檐、窗户也要修理修理啦……反正陈许是非常动心,不过过几日有人来装化粪池,这个家具的事只能延后,正好过几日等文劼到了再听听他的意见。

    “哎呦,时间过得可真快,这一个星期都快过去了。”任双拍了拍手上的几份稿纸,看到蓬头垢面的李文学终于走出了门。

    “是啊,千秋还没过来,要不你先看看李文学的《秦时明月》?”陈许问。

    “那自然好,我早就迫不及待了。”李文学搓了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