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爆竹声里一岁除

    陈贤大年三十要在单位值班,所以这个年只有一家三口在一起过。

    大伯上次来安城给陈许家带了一条猪后腿和两只老母鸡。老母鸡被许媛捆上脚,放在一个大纸箱子里。

    两只老母鸡本来是想过年的时候再杀,但是它们像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般,想要给自己留下后代复仇,天天下蛋。

    于是,陈许天天早上有蛋炒饭吃,着实给他贡献了不少营养。

    陈许的稿费这件事也没有瞒着家里,许媛嚷着就要让他交出来帮他存好,不过被陈贤及时制止。

    “陈许都成年了,还需要你帮他存钱?”

    “怎么了,成年就不是我儿子了?成年就能忘了妈?”

    陈贤自然说不过斗争经验丰富的许媛,不过许媛也再也没提过这一茬。

    也许是因为陈许说了一嘴:“准备再存存钱,看看能不能在北京买套房。”

    然而,阶段性财富自由的陈许并没有存钱的打算,趁机给家里买了不少瓜子坚果,又被高一玮唆使着一道去吃了顿涮羊肉,肚皮都胀了一圈。

    鼓囊囊的钱包又快速瘪了下去,存折里的钱现在还不能跨地区支取,于是陈许又阶段性进入赤贫状态。

    大年三十。

    陈贤还在单位值班,许媛和陈许两个人在家操持晚饭。

    “这鸡还杀不杀,每天下只蛋,杀掉怪可惜的。”许媛手提着刀,一脸犹豫。

    大纸箱里即便每天清理,依然是臭臭的,许媛捂住口鼻。两只老母鸡在箱子里像是蔫了一般,完全搞不清处境。

    “杀,又不能一直养,大过年的对自己好一点。”陈许用一个塑料夹子把鼻口夹住,走进厨房。

    “儿子,你来。”许媛说完就将刀递了过来。

    陈许一听有些慌:“我可从来都没有杀过鸡。”

    “我也没有,以前都是你爸杀的。”许媛又将刀柄塞到陈许手中,“总有第一次,不会做饭以后怎么娶媳妇。”

    陈许一脸不愿意,好在手上的鸡也没什么体力了,掐着鸡脖子,闭着眼睛上去抹了两道。

    手上的老母鸡扑哧挣扎了两下,很快就不动了。

    许媛又端来一盆热水:“放进来,端下楼去拔毛。”

    陈许将死去的鸡放入热水中,很快满屋子里又是一股烧焦羽毛的味,臭烘烘的,陈许连忙把盆搬下楼,在楼梯口前的空地上开始拔毛。

    我一个未来首富,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现在来拔毛?

    不过这话也就是在心里吐槽吐槽,当着老妈面说,指不定再当头吃一爆栗。

    陈贤回家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有酱排骨、辣椒炒鸡杂、虾仁跑蛋、土豆炖猪肉、凉拌牛肉、糖拌草莓,此外锅里还炖着鸡汤。

    几道菜色泽诱人,摆盘精致。老妈的技能点全在这上面了。

    三人上桌,陈许直接对着肉菜一顿狂吃,米饭都吃的少,就是想往肚子里多填几块肉。

    “慢点吃,吃不完明天继续吃。”许媛有些心疼说道。

    得,吃不完又要吃剩菜,陈许夹肉的动作更勤快了。

    陈贤还想喝两杯,却被许媛立马打住:“吃完还得去高建国家看春晚,想什么呢?”

    陈贤只好作罢,不过陈许白天特意买了三瓶北冰洋汽水,正好派上用场,三人执瓶碰撞在一起,各自祝福。

    “祝老爸当上大官。”

    “祝老妈钞票多多。”

    “祝我自己成一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

    陈贤、许媛听不懂什么二代,只道陈许又在胡说八道。

    因为凑钱给陈永安,陈贤卖掉了单位发的电视机票,导致一家今年过年看电视的愿望再次落空。高建国又极力邀请他们去看第一届春晚,于是乎陈许一家吃完饭就带着瓜子坚果往高建国家赶去。

    许媛穿上新皮鞋,陈贤里面套上新衬衫,陈许继续一身旧衣裳跟在后面。

    “真羡慕你们。”陈许吃味说了句。

    “这话怎么说?”陈贤问道,许媛也投射过来好奇的目光。

    “羡慕你们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子。”陈许看了看新衬衫和新皮鞋。

    “跟谁学的,二皮脸。”

    到了高建国家,是高一玮开的门,将三人迎进了屋。他们一家也刚刚吃完晚饭,徐娟还在厨房里收拾碗筷。

    各自问候之后,大人们坐在沙发上,等着春晚开播,又老神在在开始侃了起来。

    陈许和高一玮则一人拿一个小马扎,抱着个垃圾桶嗑瓜子。

    有些事情不经历不知道,八三年的春晚是第一届春晚,还是录播,但是奇葩的是还能拨打电话点播节目。

    八点春晚准时开播。

    开头是一段卡通动画,一只黑皮小猪挥手告别乘着火箭离开的小黄狗。寓意着农历新年告别狗年,迎来新年。

    那只简笔勾勒的小猪像极了熊本熊,幸好这个时候熊本熊还没有出道,否则又该说抄袭了。

    之后是主持人出来串场,主持人四个: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这四人里陈许能认出三。

    今年的春晚还很简陋,很多时候一个人表演多个节目,各个节目也没有精细的穿插。

    马季老先生连说了三段相声,最夸张的是李谷一,全场独唱加合唱足足有十首。

    节目放到了《说一不二》,就是一句话里只能说“一”,不能说“二”。

    “一粒粒沙可以堆成高山。”

    “一滴滴水可以汇成大河。”

    “一块块砖可以盖起高楼大厦。”

    “一棵棵树可以聚成森林。”

    “每一个同志都要厉行节约。”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说漏了。

    “你说了。”

    “我说什么了?”

    “你说一分钱掰成两……”

    嗨,又套进去了。

    陈许来这里久了,长期没有娱乐活动,看着也挺新鲜。特别是后面熊猫拿着刀叉吃水果、滚球、跷跷板、吹唢呐,这可是连陈许都吓了一跳。

    快十二点了,陈许一家人恋恋不舍往家里赶,没有看到节目里马季、姜昆一帮人零点撞钟的环节。

    这个时代的人们,谁也无法预料就是这样的节目形式会一直陪伴中国老百姓除夕夜四十年,虽然日后的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却再也找不回如今的满足感。

    零点一到,安城各处陆续闪起了火花、响起了鞭炮声。陈许拿盒火柴下楼放了一条大鞭,刚一点燃就立马向后退。

    大半夜的还有居民楼里的小孩出来放烟花,捂着耳朵举着烟花就要发射,一个不巧,打到了别人的窗子上。孩子们知道闯了祸,不等主人出来叫骂就各自跑散。

    一年又过去了。

    ……

    第二天吃完早饭,三人就提着些礼物准备回小陈村。有提前约好的拖拉机来接,一家三口一路上棉袄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倒也没有什么受罪的地方。

    爷爷奶奶和大伯同住,也知道陈永安犯了事出了远门。难免心疼,这个年对他们来说不太容易。

    还好陈许的到来让他们心情好了了些,陈许特意给爷爷奶奶买了两双棉鞋,也算是开始拿工资尽孝心。

    大伯心态倒是比想象中的好,也许是村里的事忙得让他想不起这些。另外,大伯还准备今年再找人起个烧砖窖,卖出钱来先买个电视机给二弟,永安回来也能有个营生。

    在小陈村呆了两日,陈许一家又要去外公外婆家里走走。

    从小陈村到小河乡能走水路就走水路。轮船的速度不快,但是运行平稳且走的是直线,反而比坐汽车更快。

    这天收拾好东西刚要走,碰巧湖上雾大轮船开不了又耽误了一日,到了第四日才登上轮船。

    陈许一家到小河乡已经是午后,外婆便下了一大锅豆角肉馅的水饺,吃的三人全都撑了。

    小姨也在,许媛和陈贤便和她在那里唠唠家常。

    陈许是比较抗拒唠家常这件事。这个时候恰逢小河乡赶集,陈许吃完水饺打完招呼之后便独自一人逛街去了。

    说起集市这一块,其实就是大家约个时间一起摆地摊,卖的东西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卖野鸡野鸭的、卖香皂牙刷的、卖布匹的、买旧书的、卖鞋的、理发的、卖爆米花的……不一而足。

    这个年代改革春风已经吹满农村,农村的万元户越来越多,间接促进商贸的发展。

    陈许摸了摸口袋,还有几块钱。便四处在摊子上乱瞅,尤其是老物件。

    陈许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民国出版的《金瓶梅》,图文并茂,品相良好。不错,陈许看中的就是这本书品相良好。

    小心地把书夹在腋下,书脊向下,封面向内,尽可能低调些。

    “陈许……”

    陈许心里一紧,怕啥来啥,转头一看,两个辫子吧嗒吧嗒跑到跟前,竟然是卞千秋,她头上带着个耳捂,脖子上围了一条红围巾,两只用线连起来的手套绕过脖子搭在身前,脸颊被冻的红扑扑的。她后面还跟着个男孩,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个城里孩子。

    “你怎么在小河乡?”陈许惊奇地问,又松了松胳膊,把书身往后面又挪了挪。

    “我家就在小河乡,我从小在小河乡长大的。”卞千秋说。

    “那真是巧,我外公家在这,小时候我在这一片怎么从没见过你?”

    “哈哈,可能因为你来的比较少吧。”

    那个男孩子站在旁边有些尴尬,又往前凑了凑。卞千秋这才想起来要介绍一下。

    “这是陈许,我在县一中的同学。这是丁谦,在金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