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星安陈
字体: 16 + -

第1章 EMP

    北京时间:2178年 4月26日 1:37

    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近地轨道

    任务:登陆火星,开展星际殖民。

    任务执行:“墨子号”宇宙飞船

    任务观测:远望7号、远望11号远洋观测船。

    任务代号——“荧惑”

    “发射中心,墨子号姿态良好,助推火箭分离顺利,火箭回收程序已启动,远望7号报告完毕!”

    “发射中心,墨子号姿态正常,已进入近地轨道。远望11号报告完毕!”

    “发射中心,墨子号飞船运转正常,请求准许启动绕地加速飞行,请指示!”

    “墨子号,这里是地面指挥中心,准许你调整姿态,启动绕地飞行!”

    大屏幕上,来自墨子号驾驶舱的画面流畅清晰,主驾驶座上的宋晨宇,操控飞船启动了绕地程序,一旁的梁馨晨冲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指挥中心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总指挥安晓激动得嘴唇微颤,一时间思绪万千。

    早在2017年,中国就率先在石墨烯材料的运用上取得重大突破。这种革命性的新材料彻底改变了21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技术水平。它的厚度是头发丝的20万分之一,强度是钢的200倍。将它应用在航天领域后,航空器的起飞质量大幅减小,超级石墨烯航空电池极强的储电放电性能为航天器节省了大量的燃料储备空间,也使得航天器能够拥有更多用于支撑星际旅行的空间,利用石墨烯材料制作的新一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大大提升了一个代际...高科技材料的技术突破,加上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工业加工体系,使得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2021年,中国成功完成了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2031年,中国人成为全球首个完成载人飞船登陆火星的国家。

    此后10年间,受限于采用常规化学燃料做动力的航天器飞行速度的限制,仅陆续进行了5次火星载人登陆任务。

    当然,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2041年开始,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开展合作,在地球至火星的飞行航道上陆续修建了系列空间电站,连接它们的是无数的中继站和见首不见尾的石墨烯输电线缆。空间站将通过太阳能得到的巨大电能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送至相邻的中继站,整个系统形成了一条星际超导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星际高速公路”。整条“星际高速公路”横亘在地球至火星轨道中间,地球这一端相对静止,另一端指向火星轨道。宇宙飞船从地球端进入,一路以超导形态逐级加速、极速狂飙,飞出轨道后即进入火星运行轨道。以往每28个月一次的火星地球窗口期永远成为了历史,因为自从有了这条快速通道后,人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把飞船、货物或者各种物资“扔”到入口就行了,货物运输全程由电脑程序根据货物各自不同的抗过载强度精确控制速度。源源不断的太阳能,通过空间电站不间断地为整套系统提供充足而稳定的电能,其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将原本天文数字的航天成本,减至近乎为零。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归会是你们的”。

    安晓感慨着。他脸上的皱纹不多却很深,头发已经全白但仍旧浓密,给人一种很有型的感觉。此刻,他的内心心潮澎湃。

    没错,科学的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奋斗基础上积累得来的。就拿空间电站技术来说,早在1968年,美国工程师彼特·格拉斯就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概念。直到差不多80年后,“星际高速公路”工程才正式采用了这一概念,并将其从原来的由太空为地球输送电力,变为在太空就地获取电力。当年,这一工程牵动着全人类的关注。安晓当时是这项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他借鉴了之前“地球至月球超导通道”被一颗陨石击中而导致全线崩溃的惨痛教训,亲手设计了“一个空间电站涵盖1000台中继站的分段式独立结构”。这种设计保证了即使某一段通道受到意外损坏,也可以保证整条通道不至于完全瘫痪。就算某一个节点出现了问题,货物仍可以凭借惯性继续前进,直至进入下一个通道。通道养护部门的维修力量也可以通过其余完好的路段及时到达。也正是因为这个设计,保证了“星际高速公路”30多年来一直正常运转。

    随着空间探测器、宇宙飞船不断地来往穿梭于地球和火星之间,近火星轨道卫星覆盖完成,火星地面基地已初具规模。火星上广袤的土地、近似于无限的生存空间、丰富的矿藏、稀缺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对未知新世界的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让地球上的各个国家自然而然地制定了各自的“火星移民计划”。是的,这个计划不同于别的科研计划,它不适于国际合作。显然,对于潜在的殖民地,谁更有能力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地盘。

    “荧惑”,就是中国火星移民计划的代号。

    在2078年4月26日这一天,“荧惑”计划率先正式启动。

    “荧惑”是中国古人对火星的命名。执行任务的飞船是代表着中国顶尖科技水平的“墨子号”。用“墨子号”命名这艘飞船,是延用了62年前的一颗同名的量子学科研卫星的名字。之所以用墨子来命名,是因为墨子是全人类最早期的科学家之一。他早于西方世界数百年提出了物质、时间、空间的概念,最早提出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理论。“墨子号”上搭载了成熟的基于量子学理论、引力学理论等最前沿科学理论而研制的一系列设备,以及为星际移民提供基础技术保障的相关设施。

    “年轻人,祝你们好运!”

    年逾七十的安晓注视着屏幕上两张年轻的脸庞,由衷地轻声说出了这样一句祝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接下来的路,要靠新一代年轻人自己开拓了。

    飞船主驾驶员宋晨宇,今年30岁。他在26岁时,以各项指标空军全军第一的身份,破格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他在空军时就接受过空军王牌特种部队“雷神突击队”的严格训练,熟练掌握全军各型飞行器的驾驶。在1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之后又经过4年航天员大队的训练,已经成长为一名能够胜任在各种极端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航天员。

    飞船副驾驶员梁馨晨,今年26岁。她的成长旅程与宋晨宇截然不同。15岁完成国际关系学院学业后,进入全军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深造。主攻专业涉猎极广,医学、生物学、化学、量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论文在相关领域最高刊物发表。20岁即进入航天员大队,是辅助宋晨宇执行本次任务的不二人选。在这次任务中,她还担任着领航员的职责。

    “绕地飞行两周结束,飞船加速度稳定,开始调整航向。”

    宋晨宇依照流程,下达了脱离近地轨道的指令。

    “航向修正,2,2,3,目标‘星际高速路’近地入口,确认完毕”

    “辅助发动机点火”

    “飞船模拟重力系统启动”

    随着各项指令依次有条不紊的下达,“墨子号”开始自转,模拟出1g的离心力。此时的飞船运行至地球与太阳的另一边,即地球的“夜区”。飞船尾部喷射出淡蓝色的火焰,以一道完美的航迹驶向“星际高速路”近地端的入口。

    突然,来自与地球和太阳相反方向的一阵强大的电磁爆,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骤然而至。猛地,“墨子号”上的设备全面停机,刚才还传来欢呼声的耳机中也是一片死寂。这股电磁爆来的太过突然,也太过猛烈,以至于地球上的两艘远望号观测船都没来得及发出任何警示。

    “这是什么情况?!”梁馨晨顿时惊呼。

    “这是emp攻击!!”宋晨宇第一时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原本“墨子号”的设计是可以抵御常规的“emp”导弹袭击的,因为在残酷的太空竞争中,任何可能的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可是,这次的“emp”强度却远远超出了飞船设计的上限。不但是“墨子号”无法抵御,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宋晨宇通过飞船的主舷窗本能的望向地球,太阳的光芒透过地平线露出了小半个身子,蔚蓝色的地球镶着一道灿烂的金边,不停地在“墨子号”悬窗上方旋转。恐怖的是,原本灯火辉煌的夜区,现在却陷入了茫茫黑暗。饶是有着数万小时飞行经验的宋晨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一时间也陷入了恍惚。一个声音不由自主的从心底响起: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那里去?”

    科幻,是我从小就最喜欢的题材。

    创作科幻作品,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却一直没敢做的事情。

    现在想来,大致应该是两点原因:一是怕自己没有这个才华;二是怕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难以坚持下来。

    个人觉得,科幻应该是一门严肃文学。因为它总能给人以正面启示,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点燃前进方向的一点星火。

    所以,科幻这个题材,应该是被人敬畏的。

    第一次尝试文学创作,第一次写科幻作品,第一次尝试网络文学...太多的第一次!

    如果你看到了这边文字,烦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希望我们能一起沉浸在科幻的世界,不负好时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