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厨师
字体: 16 +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丰泽园

    出了门,王师傅想起杨振兴似乎是第一天来店里,扭头问道“振兴之前没来过是吧?”

    看到杨振兴点头,王师傅也点头说道“这样啊,去厨房的路上,正好带你参观参观我们丰泽园饭庄。”

    丰泽园饭庄建立的原因,如果人们第一次知道的话,肯定第一印象是有些不太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要从开办丰泽园的人马说起。

    丰泽园当年是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的经理姚泽胜、西单商场经理永盛远的扶持下开起来的。

    而栾学堂之前一直都是八大楼之一新丰楼的堂头。

    新丰楼自清末民初创立以来,迅速在京城叫响名号,甚至可以与八大楼之首东兴楼相提并论。

    可好景不长,三十年代堂头栾学堂带着后厨20多位厨师集体退出新丰楼。

    导致新丰楼英才顿失,损失极大,生意也开始一落千丈。

    至于为什么栾学堂要带着人离开新丰楼另起炉灶成立丰泽园。

    是有矛盾还是理念不同?

    这段历史就无人而知了。

    远没有东兴楼因为二代胡闹,一群厨师出走建立萃华楼这样记载明确。

    也就导致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总是会认为栾学堂是反水的二五仔,跳槽就算了,还要挖走老东家的墙角。

    当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情况的发生已经不可考。

    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丰泽园以后的辉煌成就。

    刚开业,丰泽园的定位就是为上层人士服务的。

    不但装修富丽堂皇、环境优雅、风格别致,座椅板凳更是随着季节更换。

    冬天上绒座,夏天摆藤椅,台面四周镶嵌白银,餐具统一都是银器,酒器更是用康乾年间的名贵珍品。

    同时后厨有名厨掌勺,选料精,制作细,自然成为达官显贵首选之地。

    也让丰泽园立刻成为当时四九城最大、最有名气的饭庄。

    后来更是分别在胶东、津门、沪市、金陵等地开设分号,还在港岛和巴黎也开设饭馆。

    解放后一直都在为国家主要领导人服务,成为领导人举办宴会活动的总要场所。

    伟大领袖在家接待客人也经常请丰泽园的师傅去掌勺。

    像当年授衔授勋元帅将军的宴席,都是丰泽园的师傅作为主力来负责。

    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故事,丰泽园培养出了一位大师傅,也就是现在的海参王王师傅。

    动荡结束后恢复老字号,完全就是依靠王师傅,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更是凭着王师傅在1983年第一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上以葱烧海参获得海参王的称号。

    将饭店的招牌菜和经营核心定为了‘海参王’。

    成为重新包装丰泽园的关键一步。

    现在王师傅领着杨振兴往后厨走,经过贴有饭店历史简介的走廊时。

    上面最多描述的,都是关于王师傅此前人生经历和事迹的介绍。

    王师傅看着墙上的照片,忍不住开始跟杨振兴讲述自己的故事。

    比如如何来的京城,又比如来丰泽园之前的种种遭遇,还有刚来的时候如何蹭了三年勺、又如何利用蹭勺的机会偷尝味道偷师学艺。

    再后来拜师‘能把死鱼改活’的砧板掌案孙茂举、鲁菜名厨王世珍、牟常勋等大师傅。

    等等等等,从头到尾,所有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虽然讲述的内容跟杨振兴来请教厨艺的目的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但是杨振兴依然听得十分仔细认真,没有露出丝毫不耐烦的表情。

    一直陪在一边的王师傅的徒弟安主厨似乎已经听过很多遍,他有留心观察杨振兴的表现。

    在看到杨振兴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后,不由得心里感叹杨振兴跟其他年轻人是真的不同。

    别管现在的表现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心实意没有丝毫虚假的。

    就这份耐心,比其他同龄人强出很多倍。

    王师傅意犹未尽的说完,想到杨振兴此行的目的,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人老了,总是啰嗦起来没完,振兴等急了吧,咱们别耽误功夫了,这就去后厨,我好好教你两手。”

    杨振兴摇摇头,笑着说道“王爷爷,听完您的讲述,我觉得已经取得了这次最大最珍贵的收获,我还得好好谢谢您呢。

    谢谢您能不嫌麻烦跟我讲了这么多东西。”

    王师傅脸上惊愕的表情一闪而过,也笑着问道“哦?那你能不能说说看,都收获了哪些珍贵的东西?”

    杨振兴掰着手指,仔细认真的说道“从您的人生经历里,首先我学到了人不努力、不付出是不可能最后成功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练就一身本事。

    再一个从师傅身上学到了技术,不能觉得已经满足了,要在师傅传授的技术上继续深入刻苦钻研,真正学精学透,甚至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改良,才算真的学到了东西。

    而且您在取得了这么多辉煌的荣耀后,非但没有躺在功勋簿上睡觉,还在继续研究提高自己的厨艺,进行标准化开发,同时培养徒弟,传授衣钵。

    上面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时刻记住并学习的宝贵经验。”

    这下子别说刚就对杨振兴另眼相看的安主厨惊呆了。

    就连王师傅自己,也吃惊不已。

    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王师傅没少跟别人说起来过。

    有接受电视台或者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提起过,也有主动跟自己徒弟和看好的晚辈讲述。

    那么多人里面,迄今为止只有杨振兴一个人能在第一次他讲完之后就能悟出来这么多东西。

    连王师傅最看好的徒弟,也都是在身边学艺多年之后,才逐渐在自己身上理解和体会到这些道理。

    “不得了不得了!”

    王师傅满是感叹,连说了好几句不得了。

    “当初第一次见你我就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你的潜力!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你收为我的徒弟!”

    安主厨在旁边一听,整个人吓了一大跳。

    因为他的师傅已经好些年都没有再收过徒弟了,难道他要多一个才二十岁的小师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