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章 你好,2010

    2010年,秋。

    大一军训刚完。

    风衍躺在草坪上,嘴角衔着一根杂草,看着空中飘浮的白云。

    脑中一阵发蒙。

    他重生了,从2020年重生归来。

    用了五天他才接受了这一事实。

    2020年他28岁,2010年他18岁,刚刚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学生”。

    上一世余生落魄,事业爱情距之甚远,现在呢?

    别的不知道,但爱情好像还是挺远的。

    2010年是个美好时代,移动支付还未蔚然成风,共享经济还不知在何地潜伏,网购用户注册已过两亿,聊天工具自然人手一个。

    那什么最赚钱呢?

    科技、文化。

    那什么来钱快呢?

    风衍想了五天,沉思了五天,最终也仅得出了两个字——做梦。

    2008年的萧瑟过去了两年,现在虽处处繁荣,但风衍知道,药材市场依旧寒冬萧瑟。

    不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风衍还真想去碰碰运气。

    据前世记忆。

    中药党参2008年、2009年经历有史以来最大寒冬,价格直线降落,直到2010年前半年才缓慢开始复苏。

    现在是2010年9月24日,再过一两个月党参价格也会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260元一公斤。

    风衍感觉这是个机会,就是不知能不能参一脚。

    想至此,随即起身。

    “风衍你干嘛去?”舍友张训帆问。

    “身份证丢了,回家补办。”

    “报告。

    “进来。”

    “怎么了?”李雪梅抬头问。

    “身份证丢了,打算请几天假去补办。”

    “这不马上国庆放假了吗?”

    “我们放假了人家也就放假了。”

    “也是。”李雪梅微微一沉思,“那好吧,请假条在那,填好之后交给班长,回去小心一点。”

    风衍点了点头。

    李雪梅是一五十来岁的老太太,特别负责,一天来班里的次数比风衍还要多。

    风衍曾一度怀疑他上的是假大学,人家常言:大学班主任就一稀有物种,一年能见的次数屈指可数。

    但风衍呢?一天见到的次数就数不过来。

    李雪梅签完字,风衍直接将请假条扔给班长。

    走出校门,直奔药材交易市场。

    宣冕还是那个宣冕,高楼大厦,天桥接空,十年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据说要搞个新区,最后却变成了鬼城。

    有钱的话倒是可以去囤几块地,等待征收。

    现在,呵呵,还是算了。

    摸了摸兜里的两百元,不要说地了,就连墓地也买不起。

    一个小时后,风衍出现在了宣冕药材交易市场。

    党参虽然有所回春,但价格始终走不高,或许大户、囤积者知道价格将要走高,但散户、农户还是洗洗睡吧。

    这便是风衍的机会。

    找一大户谈好价钱,然后回家收购党参。

    虽然宣冕大户已然着手准备,但自家那偏远小县城还在沉睡啊!

    上一世他就有所耳闻,农户等不到“春季”,直接将党参剁碎喂成了猪。

    风衍进入交易所,先未着急询问,而是左边看看右瞧瞧。

    原本热闹非凡的市场,此时略显萧瑟。

    “小兄弟,要看看。”

    一位男子走来询问,同时不忘给风衍递根烟。

    其实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二道贩,专门吃一些小门小户,然后转手给他们的上家。

    风衍摇摇头,“没有吸,党参最近价格咋样。”

    “哎,还能咋样,不景气呗。”

    “嘿嘿。”风衍轻笑不言,若真如男子之言,他还过来干嘛。

    “看样子小兄弟也是个实诚人,这样吧,我给你上浮百分之十。”

    风衍依旧“嘿嘿”一笑,“叫你上家吧!你吃不下。”

    “哎吆,还有我马老五吃不下的。不是我马老五说大话,三五百斤吃下都不带皱眉的。”

    “那要是三五吨呢?”风衍轻笑一言。

    “啥?三五吨!”马老五瞬间不淡定了,就连声音也提高了两个分贝。

    这两年寒冬萧瑟,在加上种植户低迷再加上降水严重不足,导致党参产量持续飙低。

    三五吨还真有点分量。

    “所以还是让你上家过来谈吧!”风衍笑了笑。

    “好的,您稍等。”

    不觉就连称呼也变的尊敬了很多。

    大约过了半小时左右,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小哥从大奔上走了下来。

    “老吴,是谁?开口就是三五吨。”

    小哥吴涛,排行老三,故称三哥,早先年搞过一段时间工程,也算有点小资。

    现在,嘿嘿,什么来钱快就玩啥。

    “三哥,是他。”马老五指着风衍回答。

    “小兄弟是?”

    吴涛思索须臾,就是毫无踪迹。

    按常理来说,能囤积吨三五吨自然不是泛泛之辈,要不是自己早有耳闻,断然也不敢如此激进。

    “嘿嘿,小门小户而已,就是赚点零花钱。”

    吴涛笑了笑,显然不信风衍鬼话。

    “三五吨的话我可以给你这个数。”语罢,吴涛伸出了两根手指。

    “二百?”

    吴涛点点头,“恩,两百,但成色一定要好。”

    “这个自然。”风衍点头回音。

    随即二人交换手机号码,相约三日后在此交钱交货。

    风衍面露喜色,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剩下的就是回家看看了。

    自大学毕业,每年回家的次数逐渐稀少,最后就连电话也变成了奢望。

    此番回去正好看看老两口。

    君县距宣冕也就两百来公里,火车两小时,汽车三小时。

    晚上六点,风衍来到了家。

    老旧的低矮红砖平房,电视上正播放着87版的《射雕英雄传》。

    “不是刚开学吗?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想你了吗?”说着风衍直接撞进了朝亚玲的怀里。

    朝亚玲,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几年学,于是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风衍身上。

    风衍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一安安分分的“自家孩子”。

    “是不是没钱了。”朝亚玲问。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点朝亚玲还是做的比较好,自上大学,风衍的就从未因生活费而困惑过。

    “额,你怎么来了,不是还没放假吗?”大约过十分钟,风建林骑着摩托车回来了。

    “你这是什么话,儿子想家就不能回来了。”

    朝亚玲没好气白了一眼。

    风衍唯有讪讪轻笑的份。

    别看风建林高中学历,但在朝亚玲面前唯有吃瘪的份,斗争了十几年,输了十几年,现在就连私房钱也上交了。

    “想吃啥?妈给你去做。”

    “啥都可以,只要妈做的都好吃。”

    朝亚玲带着得意走进了厨房,风建林则一脸惊讶。

    自家儿子啥时候转性了,以前可是最不喜欢吃自家老母亲的黑暗料理,此番怎么……

    要说朝亚玲的做饭天赋真不是盖的,大盘鸡,鸡是鸡,土豆是土豆,甚至鸡肉还没有熟。

    果不其然,大约半小时左右,朝亚玲端出了她那拿手“大盘鸡”。

    虽然不是很美味,但风衍却吃的异常满足。

    若干年之后,他才知道,世间最美味的饭菜是亲人的味道。

    上一世他没有好好品尝,这一世岂会辜负。

    “来,多吃点。”

    “谢谢妈,你也多吃点。”

    风衍为朝女士夹了一块肉,目光不由瞅向了微微凸出的小腹。

    记得不错的话,明年这时候风家将会再添一员——风思琪。

    “爸妈,你们坐吧,今天我去洗锅。”

    吃过晚饭,风衍主动承担起了洗锅重任。

    “哎呀,我儿长大了,竟然知道主动洗锅了。”朝亚玲打趣一言。

    风家日子还算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风衍自然不会进入厨房,原以为因庆幸,后来才知是不幸。

    上一世,大学毕业的风衍,为了“爱情”前往西北偏远地区支教,就连吃饭也成问题,不得不吃了两周泡面,随后毅然还是拿起了锅碗瓢盆。

    风建林盯着刚刚从厨房出来的风衍,“明天去看看你奶奶。”

    “知道了。”风衍点点头。

    就算不说,他也要去看看,不然那两三吨的党参如何着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