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痞极泰来
字体: 16 +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被截胡的小寡妇(22)

    孟七姑瞧瞧冉佳诚挚的模样,无奈地摇摇头:“傻闺女,我们认你当干亲,是想着能替你撑腰,不让你受到欺负。如今这腰没怎么撑,光接收你的好处,我们着实没脸再上门了。”

    或许那一道美食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可在他们心上却成为了一种赠与,会让人心生贪意,哪怕他们以后有了诸多的银钱,也消磨不掉这种心上的污痕。

    “那不如我将方子卖给兄嫂,等他们挣了钱再还给我?”

    孟七姑在心里思量了下,若非他们是干亲,便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如此营生。可为了子孙们,她也只能厚着脸皮应了。

    领着孩子们回到家,她将所有人都给召集起来,也让所有的娃们参与这次的家庭会议。她把木杨的话说了出来,一共三件事情,一男娃们要去府城上学,二呢女娃们跟着冉佳学习然后考入绣女坊,三则是四个儿子小家的营生。

    她几乎是把俩人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一面是单方面透支的亲情,一面是关系到家族兴旺的子孙后代前程。

    大家也如同孟七姑般挣扎后,准备先厚着脸皮承了冉佳的情,往后要时刻谨记着,然后再加倍地补偿回去。大人们也跟孩子们说,因为冉佳姑姑的存在,家里才能有了一系列的改变,他们能去府城学习走出乡村,也得益于冉佳姑姑的帮助。

    冉佳是他们家的大善人,是他们不知道祖上积了什么福,给吹来的仙气儿。

    孟七姑深深记得冉佳跟她闲聊时候的一句话,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人学习最宝贵的时间不多,浪费了往后很难找补回来。她也跟儿子和儿媳儿说,往后他们在府城里挣了钱,除了交出一半给冉佳外,付了孩子们的束脩和各种书本笔墨纸砚的费用外,余下的钱交一半给家里。

    钱家也不算富裕,家里的孩子都是跟着钱里正念书识字,可钱里正也不过是个秀才,哪里有镇上学堂里举人夫子教授的好?孟七姑准备将从冉佳得来的对子孙们的帮助,传递给娘家,拿出一部分钱资助孩子们在镇上念书。

    不求他们一定走仕途,但学习要认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对得起家人的供养,对得起未来的自己就好。天赋是没法控制的,但是努力却是可控的。

    事情一有了决定,办起来就快了,因为孩子们多,安绪宁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寻找二进的小院,而是直接买了一个三进靠近学堂清幽的院落,花费了一千两银子。

    他们又分别在闹市和学堂旁边各买了三间不大的铺子,统共又出去了二千两银子。这些都是安绪宁自己出的钱。

    冉佳只是诧异了一下,并没有多问,身为男主,还是被看过完整剧情穿越女赖上的男人,怎么可能就真得简简单单地是猎户,其必定有些不同寻常,能够破除诸多难题。

    自个儿小女子都能揽入数千两银子,他怎能落后?

    安绪宁还买了几个老仆人用来看门和打扫,添置了些家具等,选了个吉日,大家便乘着马车和牛车,一趟从山村搬到了府城!

    孟家全家都出动了,连带着孟七姑那些亲戚也都到城门口来迎接,什么当府城师爷的叔伯,领着几个官差前来认人,往后得靠着几个兄弟照顾;府城镖局的姐夫,亦是带着一群五大三粗的镖师帮忙和看顾;走街串巷的二女婿也颠颠跑过来,还有闻讯而来的那个绣铺掌柜。

    虽然都不是厉害的人,但大家都在府城站稳了脚跟,不是别人轻易能够招惹的。这是给府城一些混混和不开眼的人看的,他们先去府里将东西给卸下来,然后去六个铺子里转悠了一圈,才在安府吃了顿丰盛又美味的饭,酒足饭饱后满意地离开了。

    大家忍着疲惫将东西归置好,才睡去,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他们满血复活,开始紧急地兵分数路忙活开了。

    村长拿着户籍和地契去寻师爷亲戚,将安家大小六口的户籍给落实下来。安绪宁带着一堆的男娃去学院里见夫子,在经过浅显摸底考试后,交了束脩正式成为一名学子,出了学堂,他又领着娃们买了一众学习用品,每人一份。

    孩子们背着小书篓,里面盛着笔墨纸砚和书籍,不重,但是却让他们感觉到一种神圣的人生使命。他们雄纠纠气昂昂,鼓足了劲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这次难得的机会。

    冉佳则领着孟家人在家里一一教授着他们吃食,最终他们讨论的是,她出方子、铺子,他们出劳力和经营,然后利益对半分。

    冉佳之前跟着孟七姑见过钱家的人,钱家的几个孩子也特别招惹人疼爱,是以她也帮着钱家开了俩铺子。

    反正铺子是自个儿家的,只出地方和方子,便能够吃一半的利润,给自己家的生活提供安稳地保障。再者还能让孟家和钱家的孩子们接受比较不错的教育,相信拥有着赤诚之心的人家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有所作为。

    那时候孟家和钱家的孩子说不定也能为宋云两家助一臂之力,不管最后如何,福泽子孙的事情都是好的,并不是无用功。

    既然是在铺子里做吃食,那么种类就不能太过单一了,而且铺子之间挨得很近,服务的人群不一样,再加上这个时代食材的限制,吃食的选择也便有所区别。

    不过冉佳是任务者,她脑海里储存了不少的方子,真的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全部涵盖了,完全能够在惊艳众人味觉的同时,又不会让孟美合乃至其他人质疑她的来历。

    在闹市里的,一家可以售卖传统糕点,像是桂花糕、绿豆糕、芙蓉糕、蛋黄酥、鸡蛋糕、蒸糕等等。只要味道好吃,根本不愁客源。

    一家卖西部吃食,肉夹馍、饸络面、凉皮、限量供应的羊肉泡馍、葫芦头等,正宗的酸辣荟萃绝对能让人们食指大动,从此爱上面食的各种混搭。

    一家卖灌汤包、武大郎烧饼,再配上撒了肉酱的豆腐脑。别看样数少,也不怎么显眼,但是这三样要是做好了,那绝对能俘获诸多食客,其中的利润也不少,而且走量。

    在学堂旁边,客户主要就是附近的居民和学子夫子们了,一家卖南方的米线、肠粉、河粉,这都是自家用大米制作的,成本不算高,加些自制的蔬菜丸子、肉丸子、香菇、蔬菜,主食滑弹的口感,配菜的精心,要价又不高,也很适合大众络绎不绝地捧场。

    一家卖直沽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搭配着卖各种麻花,还有风靡古今大江南北的煎饼果子!不需要多想,这也会成为大家最常光顾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

    一家则也售卖各种传统糕点,只是同闹市的种类不一样,味道却同样正宗,价格亲民,利润丰厚!

    冉佳教的很仔细又不藏私,孟家和钱家的人学得也很认真,男人们都认字,女人们心灵手巧是厨房小能手,三天时间便学了个差不多,又单独上手反复做了五天搁在店铺中试营业,味道基本上稳定下来。

    试营业期间他们是买两份送一份的,每天限量一百份,往往一开市不到一个时辰便被预订出去。众人瞧着如此火爆,心大定,干劲十足,抓紧装修着铺子。

    六间铺子他们统一地刷了一遍墙,由家里学木匠的孟老二带着家里一众劳力打得原木桌椅、柜台,厨房里也砌成了整体的,置办上铁的货架,一众锅碗瓢盆也都买的中等价位的,砂制的碟碗上有着精致的梅兰竹菊,还有一些自个儿编织用以外带的小筐。

    几乎除了铁架和锅碗瓢盆之外的物件,都是他们农家人自己制作出来的,钱老爷子钱里正背着手亲自看了番说,“咱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的,还没出现过光宗耀祖的人物,你们有了这样轻省赚钱的门路,可千万别糟蹋也不许自贬。

    咱一不偷二不抢,用劳动赚来的钱是干干净净的,没那种商户低人一等的道理。

    不过,我们家里的好品质不能丢了,咱做一份吃食就得用心来,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应付了事,不然是做不来长久生意的。咱也丢不起这样的人。

    再者,亲兄弟明算账,钱该是谁的如何分配,要提前掰扯清楚了,否则因为钱闹起矛盾来,伤了大家的情谊,这生意也是做不成的。”

    老爷子的话相当有用,起码在钱家里他是掌舵人,在孟家中有孟七姑这个盲目崇拜者的宣传,也是跟着风地冲。不过老人家说得很在理,冉佳听了都忍不住点头,在她那个年代怕是很少有如此开明懂礼的老人了。

    不忘初心,道理简单可坚持下来就很难。但是孟家和钱家最不缺的就是赤诚之心,他们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困扰,认准方向一路向前。

    店铺没有十天便开起来了,俩家人也是相当地有魄力,两他们暂时将家里的田地给交给本姓关系不错的人家打理,齐齐都扛着东西到了府城,府城六间铺子后面是带着巴掌大的小院,每个小院又有着堂屋和东西厢,紧巴地能住下两大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