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海往事
字体: 16 + -

第63章 瓮葬

    这瓮子转动了一下,要不是瓮子上的三道金漆线有断裂的痕迹,很难看得出来,另外这个瓮子底下有一个小洞,只见一只红眼老鼠,从里面钻了出来,叽叽的叫了两声,看到我们,叫着跑开了。

    玉儿哥将瓮子上的花敲碎,接着一棍子将瓮子砸开了个大洞。里面的一切呈现眼前,是一个瓶子。这是水晶的瓶子,里面躺着一个小孩,要不是瓶里有气泡,我都看不出,瓶子里边还有液体,这个小孩就泡在里边。他浑身上下呈绛紫色,真的长了四条手臂,安详的闭着眼。

    看着这瓶子里的小孩,我突然觉得头皮发麻!这是一种感觉,玉儿哥慌忙将手中的瓶子放进破瓮子里,说了声:“快走!”,我们闻声赶紧走人,返回到偏殿,就听见身后传阿里一声小孩啼哭的声音!我浑身上下的汗毛孔全都浸出冷汗来,脚下不禁加快步伐,恨不得飞起来,赶紧离开这篇是非之地。

    我紧紧的握着右雨儿的手,拉着她没命的跑,她问道:“那是什么东西?”,我回道:“没法解释的东西!”,她闻言,“哦”了一声,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我们回到碑殿,玉儿哥用力砸向大殿最里面的一面墙,将三层砖墙砸出了一个一人大小的洞,我们赶紧钻了进去。但是我心里有一个疑问,就是玉儿哥怎么会知道这里有路?他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或者他来过这里?

    进入到这条墓道后,我看像破开的墙壁,这里的砖的颜色不同,看来这里以前就被打开过,很可能是刘伯温从这里进去的地方,玉儿哥可能早就发现了这里的不同,但是没有说出来,按着他的性格,确实不会说出来。

    我们沿着墓道走,身后的啼哭,愈来愈远,看来那东西没什么心智,不会追来。这里的墓道虽然是土地面,但是非常平整。

    忽然,我脚下一软,墙面上的洞口,射出来一支支羽箭,不过这东西也只是轻轻的弹出洞口,估计里面的机巧是一般的木头,早就腐朽了,没了力气。我想这里有箭镞,指不定还有陷洞,我得换成小步子前进才行。

    走了不久,在前边的墓道边上,竟然靠着两具尸骨,衣服上好多窟窿,窟窿下边,露出的骨头呈黝黑的颜色。虽然服饰很是破烂,但依稀看的出来,这是类似马甲的直领对襟式的甲衣,前胸有一块破烂的护心镜。虽然没有带着帽子,但是看得出来,这应该是明初的兵种,这应该是跟着刘伯温进来的的兵,估计是中毒身亡了。这是一种喷溅式的腐蚀性毒液,喷到了他们的身上,所以造成了现在看到的情况。

    竟然还没走到尽头,这里的墓道应该也是呈口字型的,转过三个弯,差不多就到了呀,竟然转过了五六个弯了都还没有道,走着走着吗,我们停下来了,因为我们发现了那些洞口上的箭镞,这不就是我刚才触碰的机关,这里的墓道是一个环形,我们怎么走,也走不到入口,那这里肯定有暗门。

    我抬头看向墓道顶,这里的顶竟然比前边得大殿顶都要高,真是奇怪,一处墓道何必要修建这样的,而且仔细看了,也能发现这里的墓道很宽,有近五米,这么大费周章的修一条这么好的墓道,却不修缮一下地面。这就有问题。

    玉儿哥用纤细的手指,按了一下地面,看着手上的土灰说道:“这不是明墓!”,我用匕首,插进土里,撬出来一些土一看,这土还真是硬!这应该是“三合土”,有火山灰、细砂石、黏土。这种三合土倒是没有见过,但是却很硬!

    据现在的发掘发现,三合土出现在明清时候,材料不尽相同。明朝的时候,用石灰、陶粉、石灰组成,质地坚硬,常用来打墙,铺路,造桥可见这种东西有多硬。清朝时的种类较多,主要是石灰、炉渣、细砂石组成的三合土,也有石灰、黏土、砂子组成的。

    这三洋东西是讲究比例的,《宫式石桥做法》中提及,“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其中的黄土,主要是黏土和砂子组成,里边也有讲究,在此不做过多提出。

    眼前的三合土可能年代更早,而且这种硬度也不是明清时期能比的,这种硬度恐怕不是人力打夯出来的,那是什么东西弄出来的?

    玉儿哥说道:“这下边怪异!”,豹头走上前来说道:“那咱挖挖看?”,见玉儿哥点点头,豹头叫了大和尚,开始弄起来装备,把工兵铲子头和钢管拧到一起,动手挖起来。我也搭把手,动手加入其中,无奈这土实在是硬,一铲子下去,也就上来一点土,用的力气大了,反震的自己虎口疼。

    大概挖了半个小时,向下挖了有半米深,每个人的手上多多少少都有几个水泡,这铲子上全是崩出的豁口,眼看着是报废了!这东西简直就是矿石,豹头从背包里拿出爬山路用的尖头锥子,对着地面凿了过去,凿了几个土眼,再用铲子铲,这样倒是轻松了不少。

    右雨儿看不过去,拿了一把豁牙铲子,加入了进来,大概用了一个小时,下面露出一片黑乎乎的东西,用铲子铲断以后,拿起来一看,这好像是树皮,这东西怎么看,都像是冥殿老鼠棺里那个人裹得树皮。

    我铲下来一块,拿在手里看了看,这东西就是树皮,外面长着短短的毛,里面是一层白乎乎的东西,像是墙上抹的白灰,我用食指和拇指沾了一点,双指搓了两下,这东西有些滑滑的。

    玉儿哥说道:“元代蒙人!”,我一听就心里一喜,这玩意出土的很少,今天算是让小爷碰见了,心里美滋滋的,这下算是开了眼界,看看这蒙古人的葬法到底是如何。

    这元代的蒙古人,统一了中国后,墓葬方面的事情,是不会让汉人参与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葬法,所以一直到现在,很少有元代历朝皇陵被发掘出来。

    对于元代皇陵也是众说纷纭,我曾翻阅过明朝的叶子奇的著作《草木子》,上面曾提及元朝的墓葬风俗,“元朝皇帝死亡后,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以万马蹂之以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大概意思就是说,用沉荫木弄成两半,挖空其中,将人的尸体放进去,在合起来作为棺材,埋下去之后,用千军万马践踏此地,使之犹如平地。在埋葬的平地上,杀死一只骆驼,应该是有其他的骆驼看着,利用动物的记性来记住地点,守住此地,等着长出了草,再把帷帐移走,这样看上去,就犹如平常的地方,常人难以看出,但是那只骆驼因为看见同伴死在这里,对这里就记忆较深,人们知道大概的方位,牵着这只骆驼,走到墓葬之处,骆驼就会停滞不前。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过于玄乎,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动物可以记住方位,利用自己身体面朝的方向,和太阳之间形成的角度,透过眼睛中形成不同的光线,来记住方向,但是骆驼明显不在其中,我说的是大部分的骆驼,有些比较独特的骆驼是可以记住的,因为他们的眼睛和脑子比较独特,过多的我就不再说了。

    之所以说这些,就是想说明这个叶子奇很有想象力,这种方法,大概是他耳闻目染了一些相关的风俗,自己加以想想编造的,或许是真的,但是那只骆驼肯定比较独特,而且一旦骆驼死亡,哪里的墓葬就成了遗迹,难以找到。他们若是养盅的奇人,或许可以利用这种办法,利用蚂蚁,因为蚂蚁就可以做到,它们有独特的复眼,记住某个特定的地点。

    《草木子》中提及的万马踏平,如今的真相却是这种特殊的三合土。而三爸哪里有一本古籍,上面记载了元墓的特点,就是“无丘无陵,不封不植”。元代没有皇陵,他们的葬法主要是没有明显的皇陵与丘子,没有封土台和绿植。

    眼前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心中大喜。我们又把人影周边的土挖了挖,我和大和尚合力将这人“拔”了出来,就跟拔萝卜一样。两块树皮绑的很紧,全都用的金线,来来回回的帮了很多圈。我用匕首贴着金线,用力一划,金线应声而断,而两块树皮因为绑的时间太长,已经成了这个模样,没有自然散开。

    我没敢直接上手,而是用匕首挑开了上边的一层树皮,这里面的人是一具干尸,可能是因为树皮内侧的白粉,这具尸体上面全是白色的。双手抱着一个方形的盒子,头戴漆纱制成的青表帽子,身着青罗做的衮龙服,上有日、月、星等图案,领子用的紫貂的皮草,袖口用的玄狐的皮毛……

    十有八九,这是一位元朝皇帝,但是不知道是谁。罗大炮慢慢的从尸体的手上,拿走盒子,一边拿一边说:“老兄,你留着也没个用处,但不如散财济世,积点善德。”然后慢慢的打开了盒子,盒子是金丝楠木做的,香气迷人。

    他伸手准备打开盒子上面的盖子,刚翻开大约四分之一,就听见盒子里面,咔吧一声!玉儿哥手入闪电,迅如猛雷,一把按在罗大炮的手上,说道:“这不是元朝的盒子!”

    大家都奇怪了,我问道:“玉儿哥,这是……?”,玉儿哥说道:“你们还记得六道甲子锁那个盒子吗?”,我们三个齐点头,玉儿哥没再说话,但是从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盒子和那个盒子差不到哪去。玉儿哥说道:“可能是纳音五行盒!”

    一群大老粗,哪里懂得这东西,倒是右雨儿一脸的若有所思。我看着她说道:“你听说过?”,她说道:“不知道,倒是名字挺好听。”,我心里叹息,女人就是女人,只知道好玩好吃,只是我没胆子说出口。

    说道纳音五行,就得先解释解释,这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这就是纳音五行,也称作假借五行,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组合而成,而这盒子估计和六十甲子纳音有关系,这就与六道甲子锁有些相似,颇为难解。

    想要解开的人,不但要熟悉正五行和纳音五行,还有六十甲子之间的关系,还要懂得音律,这前边的好懂得,后边的难分辨!我懂得前边的,但是不通晓音律,而且这盒子发出的声音,大概需要按着一定的顺序才行。

    玉儿哥收起了盒子,视线又转向了人影。或者说转向干尸脖子上的金玉珠带,他伸手的瞬间,我就觉的这干尸的脖子估计要被拽断,因为玉儿哥的手段,没有那么温柔。忽然他轻轻的试了两下,让我们躲到一边去。

    他用力一拽,将干尸拽的做了起来,干瘪的嘴一张,一股子酸臭的黑水,就射向了玉儿哥,他早有准备,用地上的树皮一挡,这黑水顺着树皮流到地上,冒起黑色的泡沫和黑雾,而这块树皮竟然没事!难不成这树皮也是一宝?不过就是拿出去,估计也没人买。

    他扯下的这条金玉珠带,以金丝编制,玉珠镶嵌,估计也能卖上个价钱。玉儿哥将东西递给豹头,豹头笑呵呵的装进背包。我看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笑得跟傻子似的。

    不过这玉带上的字符倒是挺吸引我,这好像是八思巴文,属于远处西藏僧人八思巴创制的文字,极为生僻,被元代皇帝定为国书,企图代替汉字,不过没有推行,只用于章文上,虽然我认识这语种,却不认识那几个字。

    右雨儿底低声说了一个词,我没听清楚,便问道:“你刚才说了什么?”,她盯着我的眼睛说道:“那上面写的是通宝!”,我好奇的盯着她,问道:“你认识八思巴文?”,她说道:“哼,小看谁呢!”

    不过,我可没空和她追问到底,心中想着这“通宝”,难不成是元代的“八宝”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