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
字体: 16 + -

第一四五章 诸葛初会黄承彦 河洛图访黄月英

    诸葛亮得了仙鹤尾羽做的羽扇,非常高兴,除了冬天,都拿在手上,时不时地摇两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这一天,诸葛亮正躺在院中葡萄架下面的竹椅上小憩,弟弟诸葛恪急匆匆地赶来!

    诸葛恪一把拉起诸葛亮说:“二哥,快随我去看热闹!”

    诸葛亮有些不悦,说:“三弟!读书人当稳如泰山,处变不惊,何事如此惊慌?”

    诸葛恪说:“出大事了!离此五里地,有座山叫南山。南山中的悬崖绝顶上有一个非常大的洞穴,常常有五色云气从里面冒出,很多人都认为那是神仙住的洞府。就在几天前,山中百姓看到一个神仙从洞穴里飞出来,对大家说:‘我在此地修炼已经千年,感念此地灵气充沛,你们也未曾打扰我。为了报答你们,三日后午时时分,你们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前来祭祀,祭祀完后,我便度他成仙。’”

    “大家一听‘神仙’要帮人成仙,一个个都很兴奋。消息传开后,远近求仙学道的人都聚集到悬崖上,推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前去祭祀。祭祀完,崖顶洞内飘出一朵五色祥云,将德高望重的人托起,送到洞口,接着有一对大红纱灯引入洞内,众人见了都非常羡慕。”

    “大家感叹一番,有缘成仙的不是自己。众人见成仙无望,渐渐散去。没想到第二天,有人看到洞里扔出许多骨头,白骨森森,像是人骨!大家正在骇异,洞穴里又丢出来一个头颅,被啃得面目全非!大家惊骇地围观了半天,认出正是那个去祭祀成仙的德高望重之人!大家这才知道是遇到妖怪了!于是山民们一哄而散,逃下悬崖,商议了要请道士去捉妖,就定在今天!二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诸葛亮说:“天生万物,都有灵性,都有修炼成精的可能。但是这妖怪吃人了,我倒要去看看。”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恪一路来到南山。

    山路上络绎不绝地有山民登山,去看热闹。

    诸葛恪一打听,当地百姓请来一个法力高强的道士,正要除妖,因此人人都去看。

    诸葛亮兴致勃勃地跟着人群走,来到悬崖绝顶上,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洞穴,深不见底!

    离洞穴不远,山石上摆了个香案,一位满头银发的老道,穿着一件明黄色的道服,前胸与后背都画着黑色的八卦图;头顶上戴着入云冠,一手持桃木剑,一手持古铜镜,正念念有词地作法!

    老道面前摆着一张香案,上面摆满了法器:香炉里烧着香,一对大红蜡烛正燃烧着,香案上还摆着许多黄色的符箓,还有一个铜铃铛,一大碗雄黄酒。

    老道口中念念有词,别人听不懂,诸葛亮博学,听出来了,念的是道教的《太乙救苦降魔真经》。

    老道念了半响,忽然眼睛睁大,把手上的古铜镜和

    桃木剑放下来,拿起桌上一把黄色的符箓,在蜡烛上点燃,口中念念有词。

    另一只手拿起香案上摆的铜铃铛,在燃烧着的符箓上转了几圈,猛然把铜铃铛往前方洞穴里一丢!

    铜铃铛裹着燃烧着的符箓一起掉进深穴,轰地一声大震,火光冲天而起!

    众人正看得紧张,猛然洞穴里传出一阵嘶哑的怪叫,紧接着一条色彩斑斓的大蟒蛇冲天而起,在空中转了个身,一低头,看见地面上的老道在作法,恶狠狠地将巨大的蛇头俯冲下来,张开血盆大口,要吞老道!

    老道念咒更急,抓起香案上的古铜镜对着蟒蛇一照,一道金光飞出,射得大蛇眼睛一闭!紧接着老道掷出桃木剑,一道红光一闪,桃木剑插进了蛇身!

    谁知这大蟒蛇长嘶一声,身子猛挣,竟然把桃木剑挣脱!接着眼睛也睁开了,张开血盆大口,又向老道扑来!

    老道大惊,急忙端起香案上的一大碗雄黄酒,喝在口里,猛然一喷!

    大蟒蛇嘶叫一声,五彩斑斓的身体急忙后退,缩回洞穴中。

    老道松了口气,拿起桃木剑,一直追到洞穴边,想斩杀蟒蛇!

    谁知老道到了洞口,看到里面一条巨蟒,吐气成云,眼光如火,嘴里吐出毒气,结成五色祥云,正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准备吞噬老道!

    老道看见蟒蛇身边有一堆白骨森森的尸骨,还有许多动物的骨骸,吓得大吃一惊!

    接着鼻子中闻到一股腥味,中人欲呕。老道情知不妙,急忙退回。

    可是大蟒蛇不依不饶,再次窜出洞穴,伸出长长的身子,昂着巨大的头颅,要吞噬老道!

    这下不光老道恐惧,在旁边观看的人,包括诸葛亮,都捏了一把冷汗!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忽然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隐隐响起!

    诸葛亮抬头一看,曾经教授他本领的龙王站在云层中,凝神盯着下面的大蟒蛇。

    诸葛亮大喜,连忙招手喊:“师父!”

    龙王朝诸葛亮点点头,却无暇说话,猛然扔下一道金光闪闪的灵符--玄雷符!

    顿时雷声大作,数不清的闪电击打在蟒身上,将巨蟒击毙在洞中,巨蟒被雷电烧焦,青烟四冒,一股焦臭味飘到诸葛亮鼻子中。

    围观的山民们大喜,捉妖的老道连忙拜倒在地,叩谢神灵诛此巨妖!

    诸葛亮再看看天空,乌云渐渐散去,空中的龙王也不见了,地上只剩下巨蟒的尸体,还缕缕冒着青烟。

    诸葛亮拉着诸葛恪说:“三弟,走吧,事情结束了。”

    诸葛恪顺从地跟着哥哥诸葛亮下山了,刚刚回到家,家里唯一的书童说:“主人,刚才你师父水镜先生派人来找你,等了半天,见你不回,刚走不久。”

    诸葛亮急道:“你怎不早说!师父找我,必有要事!”

    书童嘟囔道:“您不是才回来嘛。家里没有马,要不主人你

    把那推磨的毛驴骑去吧?”

    诸葛亮无暇多说,急匆匆地牵过毛驴,骑着赶去十几里外的水镜先生家。

    进去一看,水镜先生正和一个岁数差不多大的中年男子在饮酒,诸葛亮连忙上去跪拜老师,站起来又给老师的客人施了一礼。

    这位客人好像对诸葛亮颇感兴趣,上上下下地打量诸葛亮,看得诸葛亮不自在。

    就听水镜先生说:“徒儿,你坐下,陪同饮酒。”

    诸葛亮遵命坐下来,坐在下首。

    那客人拿起桌上酒壶,就要给诸葛亮斟酒。诸葛亮连称:“不敢当。”接过酒壶,自己斟了一杯。

    水镜先生笑吟吟地说:“徒儿,要给你斟酒的这位先生,是为师的好友,黄承彦先生!黄先生学识渊博,豪爽豁达,是沔南名士!你要多向黄先生请教。”

    诸葛亮一听,连忙举杯站起,敬黄承彦酒。

    黄承彦举杯和诸葛亮对饮一杯,笑问:“诸葛小友,听你师父说,你聪慧异常,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我请问你,《大学》一书,宗旨如何?”

    诸葛亮忙说:“黄先生您是长辈,请问不敢当!依学生愚见,大学的宗旨,就在开篇的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黄承彦点点头,说:“这段话的意思,天下读书人都懂。现在有不少文人,认为‘在亲民’这句,亲民要改成新民,要人每天自我更新,检点自己的缺失,你怎么看?”

    诸葛亮急切地说:“不可!这样改的人,是对圣贤书的污蔑!改亲民为新民,是为了和后面的句子‘苟日新,日日新。’相呼应。但是这一改,意思全变了,这是曲解大学的意义,学生不敢苟同!”

    黄承彦笑道:“我也是这个看法,不能擅改,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别人!我再问你,后面那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怎么理解?”

    诸葛亮说:“这句话,既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修身养性的妙法!一个人,知足常乐,谦虚谨慎,知道戒惧,才能够定下心来做学问。定心以后,才能心理宁静,修道之人,也是用这个方法入定。心理宁静后,身心才得安宁,才能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有所收获。孔子一生的修养,其实就在两句话上。”

    黄承彦眼睛一亮,问:“哪两句话?”

    诸葛亮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吃着粗疏的菜,喝冷水,穷得连枕头都没有,用自己的胳膊弯在脑勺后面当枕头,却不以为苦,乐在其中!还有一句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平民百姓攻击文人无行,常常说我们文人说的是圣贤之道,标榜自己清高,遇到一点利益就屈身变节,

    丧失人格,说一套,做一套!尤其现在天下大乱,诸侯群起争霸,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名利,坚守文人的气节,很不容易!我总结了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黄承彦眼睛发亮,举杯敬诸葛亮说:“令师水镜先生对你交口称赞,看来名副其实!来,我敬你一杯!”

    诸葛亮恭敬地敬黄承彦,又敬师父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问了诸葛亮的近况,诸葛亮见有外人在场,就没说出来遇到龙王学艺、巧得羽扇的事,敷衍过去。

    席间,诸葛亮见黄承彦频频地看自己,还不时点头微笑,心里百思不解,又不好问。

    水镜先生、黄承彦、诸葛亮都是极重修养的人,都不豪饮,饮了几杯酒都停杯不喝了。

    水镜先生命家人盛饭来,各吃了一小碗。

    吃完饭,水镜先生命家人泡上一壶好茶,品茗小坐。

    诸葛亮不声不响地出来,拿起水桶,出去挑了几趟水,把师父家里的水缸挑满,尽一下孝道。

    挑完水,诸葛亮惦记着家里的弟弟诸葛恪和书童岁数都小,放心不下,过来向水镜先生和黄承彦告辞!

    水镜先生要送诸葛亮,诸葛亮坚执不肯,就由黄承彦代送。

    黄承彦一直把诸葛亮送出水镜山庄,依依不舍地看着诸葛亮离去。

    诸葛亮走出老远,回头看见黄承彦还远远地看着自己,心中又是纳闷。

    第二天,诸葛亮刚刚起来,书童领着水镜先生的家丁,来请诸葛亮去水镜先生家里去一趟!

    诸葛亮不知何事,跟着家丁赶到水镜山庄。

    水镜先生笑呵呵地拿出一副图,放在面前桌上,说:“诸葛亮,我的好友黄承彦昨天我留他住了一宿,他刚刚回去了。他临走交给我这幅图,说是送给你的,你好好看看!”

    诸葛亮一愣,连忙上前观看。

    一看之下,诸葛亮愣住了,图上有两幅画,都画的是方阵!

    左边一幅图,最外围左边是八个黑色实心圆圈,用竖线连在一起,排成纵列;右边最外围是九个空心白圈,也用竖线连在一起,排成纵列;最上面是七个空心白圈,用横线连接排成横列;最下面是六个实心黑圈,用横线连接排成横列!

    这两横两纵围成一个正方形图案,内部又是一个小正方形图案,上方是两个实心黑圈横连,下方是一个空心白圈,左方是三个空心白圈纵连,右方是四个黑心实圈纵连!

    这四个图案也围成一个正方形,里面还围着一个正方形图案!

    最里面的正方形,上下都是五个黑圈横连,左右却是两道黑色竖线相连,没有圆圈。最中间,围着一个白色空心圆圈组成的图案,这图案中间是一个白色空心圆圈,以黑线相连,上下左右各连着一个白色空心圆圈。

    诸葛亮看了半响,说:“师父,这左

    边的一个图,圆圈代表的数字,纵、横、斜三条线上的数相加,都是十五!”

    水镜先生点点头,笑道:“你再看右边一幅图。”

    诸葛亮仔细看了半天,说:“这图也是黑色实心圆圈和白色空心圆圈排成一个正方形,但是排列却与左边的图不同!正中间也是一个空心白圈,上下左右各连着一个白色空心圆圈。以此为中心,上面也就是北方是九个空心白圈横连,下面也就是南方是一个白色空心圆圈。左边也就是西方,是三个白色空心圆圈纵连。右边也就是东方,是七个竖列的空心白圈。左上方也就是西北方,是四个方形排列的实心黑圈。右上方也就是东北方,是两个斜着向中心方向排列的实心黑圈。左下方就是西南方,是八个实心黑圈,排成两排,构成长方形斜对着图形的中央。右下方就是东南方,是六个实心黑圈,成两列构成长方形,斜对着图形正中央!”

    水镜先生等诸葛亮说完,笑眯眯地说:“徒儿,你可知道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沉吟片刻,说:“这两幅图大有来历,好似天上的星象图。这些圆圈的排列和数字,含义颇深,奥妙无穷!据徒儿推测,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推演成八卦,是后来《周易》的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水镜先生喜道:“孔明你果然聪明!我都没给你讲过,你就猜出来了。不错,这两幅图正是河图洛书!”

    诸葛亮问:“师父,河图洛书您为何不教给弟子?”

    水镜先生笑笑:“非是为师不教,这河图洛书是上古的天书,非常深奥难懂!为师也没有参透,所以不能轻易教你。这图是黄承彦送给你的,你拿回去好好参究,若不懂,去问黄承彦吧!”

    诸葛亮忽然问师父:“老师,黄承彦老丈和我非亲非故,昨日饮酒对我很客气,今天又送这幅图,莫非有所图?”

    水镜先生抚掌大笑,说:“孔明果然聪慧过人!实话告诉你吧,黄承彦昨天来找我,是为了他女儿黄月英的亲事!他女儿和你一样大,十六岁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黄承彦听人说你非常出众,特地来找我,昨天见了一面,他对你非常满意!他送给你这幅图,也是有深意的,据我所知,他女儿黄月英才华横溢,专门研究河图洛书!黄承彦想必是用这河图洛书为你和他女儿牵线!”

    诸葛亮说:“感谢师父关心,只是我家境清寒,依靠叔父为生,只怕娶不起大

    户人家的女儿!”

    水镜先生呵呵笑道:“徒儿你多虑了!这黄承彦膝下无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疼爱异常!他看中的是你的人品和学问,不会计较你的家境的!”

    诸葛亮问:“黄承彦是师父的好友,他家是什么情况?”

    水镜先生道:“这个时代,姓蔡的是个望族,势力非常庞大!襄阳名士蔡讽,是荆州都督蔡瑁的父亲,朝廷太尉张温的妻弟。蔡讽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小女嫁给刘表做了刘表的后妻。现在荆襄九郡都是刘表所有,你若和黄承彦的女儿结亲,日后对你的仕途大有帮助!”

    诸葛亮正色道:“师父,学生生于乱世,不想闻达于诸侯,更不想靠女人飞黄腾达!学生倒是对河图洛书非常感兴趣,想去求教一番!不知黄承彦老丈家住哪里?”

    水镜先生说:“孔明其志可嘉!黄承彦的住处,从我这里往西,过两座小山就到了,也在一座小山上,到那里一问便知。不过为师听说,黄承彦的闺女黄月英长相不好,肤色黑,头发又黄又少,只怕是和你不甚般配!”

    诸葛亮笑道:“师父,我是求知去的,又不想娶他女儿,管他作甚!”

    水镜先生含笑不语,过了会说:“今天天色不好,怕是有雨,不如你明日早起,去拜访黄承彦。”

    诸葛亮领命,告辞师父回家,对那幅河洛图爱不释手,研究了整整一天。越研究越觉得深奥。诸葛亮心里思量,这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却精通河洛图,这究竟是怎样到一个女人?

    诸葛亮带着这个疑问,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早上,诸葛亮起来一看,雨早停了,阳光灿烂,天气晴朗!

    诸葛亮心情喜悦地吃了早饭,骑上毛驴直奔黄承彦家。

    诸葛亮按师父水镜先生说的地址,一路找到了黄承彦的府邸。

    黄家在一座山坡上,傍山而建,青瓦白墙,房屋很多。

    正中间是一座朱漆大门的建筑,隐约看见里面有许多屋檐,有好几进房屋。大门两边各有一排矮一些的瓦房,大概是下人们住的。

    诸葛亮把毛驴拴在大门对面的一块石头上,上前叩门。

    须臾,一个穿着青衣,家丁模样的男子来开门,问找谁。

    诸葛亮说明来意,家丁客气地要他稍等,进去禀报。

    没多久,家丁和黄承彦一起出来了,黄承彦满面春风,吩咐家人把大门打开,迎接诸葛亮!

    诸葛亮反倒不好意思,进去对黄承彦施礼。

    黄承彦连忙还礼,引着诸葛亮进入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