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武者
字体: 16 + -

第四卷 问鼎中原 第二百四十四章

                      虽然黄继彦的说法,有点奇怪,但是,至少有关于元戎剑的最大特点,徐行已经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了。

    按照黄继彦的说法,这元戎剑,虽然在三名剑之中,重量最轻,也最是锋利,更是三名剑之中,唯一适合战斗的名剑。

    然而,额外的收益,自然也是如同双刃剑一般,会带来额外的负面效果。

    尤其是在争强好胜的人手中,最是明显,因为争强好胜的人,一旦手持元戎剑,就似乎会被剑中的杀气给掌握,变成一个残忍嗜杀的杀人魔。

    要知道,徐行作为一个杀气足以实体化,演变为杀气领域的顶级强者,尚且会被元戎剑的杀气给影响,虽然只是非常短暂的时间,却也足以证明,这元戎剑,真的是一把嗜杀的名剑。

    此刻的徐行还不知道,若非自己拥有杀气领域,那么早晚会被元戎剑的杀气彻底魔化,堕落成一个,见人就杀,甚至唯恐天下不乱的变态。

    万幸,徐行并没有如同那些手持元戎剑,却没有什么自制力的宿主,彻底魔化,否则,便是又要掀起一场无意义的,血雨腥风。

    不过,徐行和诸葛的关注点,并非在于元戎剑是否有魔化宿主的杀气,他们所关注的点,在于三名剑的谶语。

    “水润木,天子克元戎。”

    “木生火,元戎克天子。”

    事实上,这句谶语,才是让徐行和诸葛,有些腹诽的核心点。

    “啊?”

    “要知道有这个说法,我就不拿剑了。”

    “还说什么,名剑不可弃,弃之妨主,那么玄乎。”

    此刻,徐行和诸葛的心里面,想法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出于礼貌,他们并没有当场发牢骚。

    更何况,接下来,诸葛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便是成亲。

    结婚这件事,对于很多人而言,一辈子,都只有一次。

    诚然,有些失败的婚姻,属于是遇人不淑,但是本质上,依然是自身的问题,若不是轻信于人,又怎么可能会遇人不淑?

    追本溯源,还是自己种的大头菜,自己吃。

    不过,在诸葛看来,他的选择,一直都只有一个,那便是黄家小妹。

    其实,不管他是叫黄月英,还是叫黄贞,对于诸葛而言,都是他的唯一,只是,诸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重活一世,依然可以拥抱真爱。

    说是这样说。

    在幼年时期得知婚约之后,便已经对于未来,做好展望的诸葛,也丝毫没有过多的期待。

    因为诸葛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没有人可以知晓未来,正如同,在七星灯熄灭的那一刻,诸葛也不会知道,自己还可以保留记忆,或许真的命运让他卷土重来。

    周围的一切,早已经物是人非,但是,保留记忆的人,往往都要承担更多责任。

    现在的诸葛,虽然表面上,只有少年郎的模样,但是心智,却绝非常人能够比拟。

    事实上,早在第一世,以卧龙之名,响彻天下,最终输给了斯鸠留下的北魏。

    从那时起,天下文人,便以卧龙为偶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唯有平天下,是卧龙永远的意难平。

    事实上,卧龙对于西蜀,以及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从来都没有深刻反思过。

    相反,卧龙至今都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所谓的天命所归。

    天命在北魏,因此,大汉不能光复,最终也被司马篡位。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来到襄县之后,一直都特别排斥司马龙的原因。

    二人皆以“龙”为名,可惜,人中之龙,终究不是一个靠说就能完成的目标,并且,二人最终,到底谁可以为“龙”,还说不一定呢。

    不过,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

    卧龙不能光复大汉,不能完成那些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其实和天命没有任何关系。

    并非图图太弱,而是斯鸠太强。

    并非西蜀太弱,而是北魏太强。

    司马之所以可以篡位成功,也仅仅只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组成了世家贵族,协同制衡的局势,让司马一族,成为了当时庙堂的常青树。

    换而言之,卧龙一生,遭遇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在于能力不如斯鸠。

    更是在于厚黑不如司马。

    若是诸葛能力强于斯鸠,那么西蜀便可以在斯鸠死后,徐图发展,蚕食北魏,并吞东吴,以此来光复大汉。

    然而,事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斯鸠的用人之道,文武全才,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势力,其子嗣,也并非那种无能之辈,若非司马太过于了解厚黑之道,随机应变之术,加上主少国疑,断然不会有西晋八王之乱。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我们只能够用客观事实,去分析历史人物的情况。

    许多人推崇卧龙,但是,他们并没有推崇到关键点。

    历来文人墨客,写的是卧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故而才有英雄落泪,悼念蜀相。

    而那些统治者,则是在心里面,打了一手好算盘。

    统治者,日夜担心的事,便是被自己的手下推翻。

    尤其是主少国疑,事实上,一方水土,需要的是文臣武将,以及君主的理性权衡。

    但是,追本溯源,还是对于权力的渴望,以及执着。

    统治者和臣下的关系,古往今来,当属图图和孔明。

    图图这个人,看起来是个哭包,实际上,他一辈子,都是一个纯正的,热血青年。

    否则,图图也不可能被挂上一个昭烈的谥号。

    在演义之中,鞭打督邮的是三爷。

    但实际情况,却是图图亲手鞭打。

    此外,许多人认为,图图的军事能力一般,甚至是差劲,但是图图却在博望坡打退夏侯。

    若非兵力不足,资源有限,图图早就如龙入海,自由无阻了。

    可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如果,尤其是历史,更是不可能有如果。

    许多人认为,图图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怀有疑心,所以来了一出欲擒故纵,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从当年三让徐州的经典戏码,复刻而来。

    然而,这些都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图图和孔明的如鱼得水,君臣典范,真的是别人羡慕不来的美好。

    可惜,这份美好,和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一样,终究是不切实际的,也终究是会被现实主义者的正义铁拳,直接制裁的。

    并非其他杂七杂八的原因。

    仅仅只是因为,在汉末,图图和孔明,遭遇了斯鸠。

    汉末英雄如此多,无奈,都遭遇了汉末第一人。

    这便是所谓的,大王压小王,非小王小,乃是大王大。

    可惜,斯鸠依然没有深得厚黑之精妙。

    斯鸠曾言。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然而,他却在荀令君死后,一直压制着自己的。

    那一刻,不管他有没有称帝的冲动,他都没有称帝。

    人言汉末两君臣,有人说是图图和孔明。

    然而在我看来。

    或许是我最意难平的,斯鸠和令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