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激情岁月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要不,我投点(求推荐票)

    眼前这台卡式收录机,已经接近于邹建文心目中的完美了。

    至于它身上存在的不足,已经不是邱厂长他们能左右的,而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

    如果现在把这台卡式收录机投放到市场,与那些进口收录机一较高下也未必会输。

    “邹老板,你觉得这次的样机,质量怎么样?”

    邹建文直了直身子,说到:“接近于完美。”

    能得到高人的吹捧,周围这些研发人员自然是开心的,尤其是邱厂长,那模样就像是爱哭的孩子得到了老师一颗大白兔奶糖奖励一样的亢奋。

    他没办法不亢奋,因为从项目开发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自己身旁这群伙伴,陪着他不眠不休,终于在今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邹老板,你见过的市面多,要不给我们这款卡式收录机起个名字吧?”

    听到这话,邹建文的身子不免一震。

    后世这款收录机的名字,邹建文实在是太清楚了。

    八十年代中叶,这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它的名字,现在……就是现在,邱厂长居然让自己将这个名字冠在这款收录机上。

    邹建文有些激动地说出了两个字:“燕舞。”

    这两个字说出来,车间里一下就变得喧闹起来。

    “燕舞,这名字不错。”

    “这名字很亲民,而且读上去非常的简单。”

    “是很不错,燕舞,不就是让我们盐城舞蹈起来吗?”

    邱厂长此时也很是激动,当然他不是因为邹建文起的这个名字而激动,他是因为大家伙这些日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邹建文的认可而激动。

    去年在h市,自己带去的那台卡式收录机被邹建文批的一文不值,这让他像受了一百万暴击一样的难受。

    回到盐城,邱厂长把从邹建文那里带来的建议在研发组传阅了一遍,大家也觉得之前那一款收录机的确有些差强人意。

    之后无数次的改版,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拆解重装,终于在今天成功了。

    “燕舞,就用这名字了。”邱厂长拍板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邹建文带着毛德义,几乎跑遍了盐城所有的厂,而且还让毛德义在本子上记下了几个厂的联系方式,并且还在几家厂的名字上标注了红色的五角星。

    毛德义从那几家厂主营的产品也是看出来了,邹建文这是在为未来要办的电风扇厂做准备,因为标注的那几家厂,都是生产电机的,是电风扇里最重要的部件。

    转眼,邹建文和毛德义在盐城呆了半个月,而盐城无线电厂的燕舞收录机的生产车间已经改造完成。

    这一点是邹建文对邱厂长最佩服的,做事不墨迹,想干就干,丝毫不带犹豫的。

    不过,今天邹建文却看到一向开朗乐观的邱厂长脸上愁云密布,眉头那个结都快扭到一起了。

    “有心事?”邹建文问邱厂长。

    邱厂长平时也没有个交心的人,现在见邹建文问自己,也是把心里的苦水吐了一通。

    盐城无线电厂资金遇到瓶颈,新车间的计划被搁置,这让他纠结不已。

    “去贷款啊?”

    “不瞒邹老板,我们现在厂里还欠着银行一百多万,谁还敢贷款给我们啊?”

    邹建文倒是想投资,只是自己贸贸然开口,恐怕邱厂长心里会有想法,再说,人家大小也算国营单位,怎么可能会接受私人资金的进入呢?

    邱厂长一端酒杯,一杯就直接下了肚,然后就是无奈的“唉”了一声。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用来形容此时的邱厂长那是再贴切不过的。

    “要不,我投点。”邹建文尝试着抛出了自己想投资无线电厂的讯息。

    “什么?”邱厂长有些不敢相信的抬头,看了邹建文一眼,然后又是摇头,说:“我们现在负债累累,我怎么可以让你陪着蹚这浑水,那岂不是显得我太不仗义了。”

    “我没觉得自己是在陪你蹚浑水。”

    邱厂长再一次抬头,看到的是邹建文很是诚恳的表情,问:“邹兄弟可别跟我开玩笑?”

    “不开玩笑。”

    邱厂长问:“你到底图什么?”

    “如果我说,我图的是你们厂未来无限的发展前景,你信吗?”

    “你就对我们的厂这么有信心。”

    “必须的。”

    邱厂长又喝了一杯酒,站起来沉思了一会儿,说到:“这么大的事情,我一个人做不了主,等明天开个全厂大会让大家表决通过才行。”

    “静候佳音。”邹建文也不自觉的端起了酒杯,但是一闻到酒味,就赶紧把手里的酒杯给放了下来,他现在看到这酒就晕,重生后遗症太强大了。

    盐城无线电厂的全厂大会开的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就全票通过了邹建文以个人名义投资的决议。

    接下来自然是一系列的申报,审批,一整套程序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来到了1983年2月15日。

    回到h市的邹建文也没闲着,他去找了邹延亮,询问了一下银行贷款的事情,毕竟要投资那么大的一笔资金,他手里肯定是周转不开的。

    邹延亮对自己儿子要投资一家无线电厂也是吃惊不小,但是他还是帮邹建文联系了农行的行长。

    市计委会主任牵桥搭线,还是一个姓邹的生意人,农行行长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放贷款,这种恶人他自然是不会去做的,只是听到邹建文要的贷款金额,他被吓到了。

    “什么,要贷一百万?”

    当农行行长快十年了,他还没放过如此巨额的贷款,这让他犹豫了。

    “孙叔,如果一百万太多的话,那么给解决八十万,也是可以的。”

    “邹老板,不是我不给放贷款啊,而是你这数字,得要总行批才行。”

    这种事情,后世的时候邹建文也是知道的,数字太大的贷款的确是要上级银行批准,才放的下来,只是眼下自己手里的流动资金不多,贷的太少的话,也不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不知道孙叔叔有没有办法,帮我解决一下这笔资金。”

    农行行长望了一眼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邹延亮,说到:“我们一家银行要解决一百万的贷款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如果是几家银行一起放贷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