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三个劫难
良久,皇帝出声,“覃儿现下伤势如何。”
“覃王殿下伤势反复,郁结于心,昨日一直昏迷不醒,多亏了王爷,覃王殿下才醒来。”
皇帝皱眉,“郁结于心?”
“是的,皇上。”
皇帝放下茶杯,眸中神色变化,“覃儿在黎洲,出了何事。”
郁结于心,心中有事才会郁结于心。
覃儿怎会如此?
不怪皇帝这般想,能让帝久覃郁结于心的,也就只有商凉玥。
可现下,商凉玥已然去了极久,帝久晋不可能还郁结于心。
尤其,之前帝久覃受伤都未有如此,此番,却如此。
侍卫眼中也划过一抹疑色,“覃王殿下在黎洲并未遇到甚事。”
可以说,帝久覃遇到的,帝久晋都遇到了。
帝久晋无事,怎的帝久覃就有事了?
此事,真真不明白。
皇帝右手手指落在扳指上,扳指随着他的动作而转动。
御书房安静下来。
“覃儿何时昏迷不醒。”
“前日夜里到昨日。”
“谣言何时传出。”
侍卫神色微顿,说“前日白日。”
皇帝落在扳指上的手不动了。
张鱼,夜姑娘,覃儿……
皇帝那落在扳指上的手,一瞬紧了。
侍卫离开了御书房,林公公把桌上凉掉了的茶给换了。
热气腾腾的茶,再次放到皇帝身旁的小桌子上。
林公公退到皇帝身后,身子微躬,站好。
事情不对。
林公公感觉到了。
皇帝眼眸看着一处,但实则他并未真的看那一处,他眸子里什么都未有,有的是,思索。
以及,随着他脑中想法过去,眼中不停变换的神色。
而随着皇帝眼中神色的变化,他身上的气息也在变化,连带着御书房的气息都变得不同了。
御书房安静无声,外面的日头火辣辣的挂着,热气无边蔓延。
远远的,一小太监迈着小碎步疾走而来。
他脚步很快,似有甚紧要之事。
小太监来到御书房外,躬身,“劳烦通禀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
站在御书房外的太监赶忙说“小的这便去禀告。”
转身快步进了去。
“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
皇帝垂着的眸一瞬落在太监身上,眼中层层神色被压下。
他当即起身,大步出了御书房。
站在外面的小太监看见皇帝出来,跪下,“皇上。”
皇帝脚步朝前,步子未停,“母后怎的回事?”
林公公赶忙跟着皇帝,听见皇帝这问话,立时看向身后。
小太监还跪在那呢,林公公赶忙让人让那小太监起来。
小太监才反应过来皇帝的意思,是要他跟着回话。
“回皇上的话,今晨太后便未怎么进膳,到今日午时,太后一点都未吃。”
“辛嬷嬷传了张太医给太后诊治,张御医说怕是这两日的暑热,加之太后气血淤阻,心中有事,这才伤了身子。”
皇帝眉心拢紧,步子是愈发快了。
太后年纪很大了,加上帝聿一直未成婚,这是太后的心结。
现下帝临与辽源,南伽奋战,帝聿一直在外,情况具体如何,太后并不知晓。
作为母亲,太后心中不放心,再正常不过。
慈吾宫。
太后坐在椅子里,辛嬷嬷带着宫婢在殿内忙碌。
张太医说了,太后这得好好将养,不然,病得大了去。
张太医与辛嬷嬷说了些法子,药方也安排了下去,大家都忙碌起来,不敢有半点耽搁。
只是,张太医也对辛嬷嬷说了,即便有法子,有药,如若太后不放下心中之事,也是难好。
辛嬷嬷担忧,着急的不行。
太后看辛嬷嬷忙来忙去的,那模样,好似出了甚大事般,“哀家无事。”
太后无奈出声,辛嬷嬷听见她这话,立时看过来,“太后,您已然一日未进膳了。”
“这岂是无事的?”
一个正常人,一日三餐,餐餐不少。
太后却是两餐未用了,这哪里是无事?
“是这日头大,哀家无甚胃口。”
“待日头未有这般大了,哀家也就想吃了。”
辛嬷嬷听太后这般说,走过来,“太后,您的身子,奴婢还不知晓吗?”
太后竟说这般话,让她真是又着急,又头疼。
“你知晓,你都知晓。”
太后呵呵的笑了起来,一点都不把自己的身子当一回事。
看见太后笑,辛嬷嬷顿时心急的不行,“太后,您这……”
“皇上驾到——!”
太监唱喏,明黄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
辛嬷嬷赶忙转身,屈膝,“皇上。”
“免礼。”
皇帝走进来,停在太后身前,“母后。”
身子微躬。
太后笑呵呵的,“皇上不必多礼,坐。”
皇帝提起衣摆,坐到太后旁边。
辛嬷嬷去泡茶,太后看皇帝,面上是满满的慈爱,看不出半点生病的样子。
“皇上怎的来哀家这了?”
“可是有甚事?”
皇帝看太后脸上的笑,如何看,如何都不似有事。
不过,下人不会传假话。
“儿臣听闻母后一日未进膳,特来看看母后,母后身子可还好?”
“好,哀家身子骨好的很,你莫听她们瞎说。”
说着,太后看向端着茶走过来的辛嬷嬷。
她未曾想,辛嬷嬷把话传到皇帝那了。
辛嬷嬷把茶放皇帝面前,听见太后的话,面对皇帝,屈膝,说“皇上,太后近来用膳都极少,刚开始,太后说这是暑热,确然这几日日头大,奴婢想着,无甚胃口也是常态。”
“可从昨夜开始,太后便不怎么用膳了。”
“本来奴婢昨夜便要叫太医来为太后诊脉的,奈何太后拦着奴婢,说睡一觉便好,奴婢也就未去叫。”
“但今晨,太后吃了点米粥,便不再进膳,午膳,更是一点未沾。”
“奴婢赶忙去叫了张太医来,张太医说,太后是气血淤阻,暑热气盛,心中有事,这般下去,对身子极不好。”
说完,辛嬷嬷跪在地上,“皇上,奴婢有罪。”
太后什么情况,辛嬷嬷说的清清楚楚,皇帝亦听的清清楚楚,太后心中早便有事。
但一直未说。
加之暑热,这身子便不好了。
“诶,好了,一点小毛病,哀家每年暑热都会犯的,大惊小怪。”
太后皱眉斥辛嬷嬷。
不过,倒也不是真的斥,就是意思意思。
辛嬷嬷对太后的关心,她心里清楚的很。
辛嬷嬷,“太后,张太医说了,您这般下去,身子好不得。”
“奴婢没伺候好太后,是奴婢之罪。”
“你这老东西,如今是年纪大了,越发唠叨了。”
“母后,辛嬷嬷也是担心你。”
皇帝终于出声。
太后笑着说“哀家知晓,她呀,就是事多,这样一件小事还要与皇帝说。”
“实在是小题大做,让皇帝心忧。”
太后如何不知晓现下的局势,也就是因此,她才不叫太医,不让皇帝知晓。
不然,皇帝会很累。
“母后,此事儿臣可就要为辛嬷嬷说几句话了。”
“儿臣是有许多事要处理,但有再多事,也不能不管母后的安危。”
“百善孝为先,母后有什么,儿臣必定要仔细的。”
“今日之事,辛嬷嬷做的好。”
“儿臣不怪责辛嬷嬷。”
“呵呵,好,哀家知晓,你们啊,都是有孝心的。”
太后看向跪在地上的辛嬷嬷,“起来吧,皇帝都为你说话了。”
辛嬷嬷起身,“谢皇上。”
皇帝抬手,看向太后,“母后可是不放心十九。”
太后脸上的笑,不那般浓了。
“打仗之事,自然是不放心的,但哀家相信十九。”
太后淡笑,面上确然是放心。
只是,眼中始终有一抹凝色。
皇帝看见了,眼眸垂了下,眼中神色划过,说“你们都下去吧。”
“是。”
辛嬷嬷,林公公,都出了正殿。
辛嬷嬷把门合上。
皇帝看着太后,“母后可是担心东无上师所说之话。”
在皇帝让林公公和辛嬷嬷都下去时,太后便已然猜到皇帝要说什么。
现下听见皇帝的话,她并不意外。
“嗯。”
这里未有外人,太后此时,也未对皇帝隐瞒。
而她面上的笑,此时也未有了。
这件事,知晓的人,甚少。
包括辛嬷嬷。
皇帝眸子沉了,他眼中神色在此时动起来,许多深色在这一刻涌现。
东无上师未说过十九的三劫是哪三劫,在何时出现,但东无上师说过,当十九性命垂危时,便是那三劫应下时。
前面两劫已过,确然两次都是十九性命垂危,危在旦夕时。
而三次,还未来。
但如今,三国开战,十九再次与辽源交锋,说不定,这第三劫,就是在此应验。
恰好,来太后这之前,皇帝听闻之事,让皇帝心中极不放心。
他隐隐有感觉,此次,是十九的大劫。
他担心。
皇帝未说话了,太后亦未说话,两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
一时间,正殿里,安静极了。
突然,皇帝说。
。
“覃王殿下伤势反复,郁结于心,昨日一直昏迷不醒,多亏了王爷,覃王殿下才醒来。”
皇帝皱眉,“郁结于心?”
“是的,皇上。”
皇帝放下茶杯,眸中神色变化,“覃儿在黎洲,出了何事。”
郁结于心,心中有事才会郁结于心。
覃儿怎会如此?
不怪皇帝这般想,能让帝久覃郁结于心的,也就只有商凉玥。
可现下,商凉玥已然去了极久,帝久晋不可能还郁结于心。
尤其,之前帝久覃受伤都未有如此,此番,却如此。
侍卫眼中也划过一抹疑色,“覃王殿下在黎洲并未遇到甚事。”
可以说,帝久覃遇到的,帝久晋都遇到了。
帝久晋无事,怎的帝久覃就有事了?
此事,真真不明白。
皇帝右手手指落在扳指上,扳指随着他的动作而转动。
御书房安静下来。
“覃儿何时昏迷不醒。”
“前日夜里到昨日。”
“谣言何时传出。”
侍卫神色微顿,说“前日白日。”
皇帝落在扳指上的手不动了。
张鱼,夜姑娘,覃儿……
皇帝那落在扳指上的手,一瞬紧了。
侍卫离开了御书房,林公公把桌上凉掉了的茶给换了。
热气腾腾的茶,再次放到皇帝身旁的小桌子上。
林公公退到皇帝身后,身子微躬,站好。
事情不对。
林公公感觉到了。
皇帝眼眸看着一处,但实则他并未真的看那一处,他眸子里什么都未有,有的是,思索。
以及,随着他脑中想法过去,眼中不停变换的神色。
而随着皇帝眼中神色的变化,他身上的气息也在变化,连带着御书房的气息都变得不同了。
御书房安静无声,外面的日头火辣辣的挂着,热气无边蔓延。
远远的,一小太监迈着小碎步疾走而来。
他脚步很快,似有甚紧要之事。
小太监来到御书房外,躬身,“劳烦通禀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
站在御书房外的太监赶忙说“小的这便去禀告。”
转身快步进了去。
“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
皇帝垂着的眸一瞬落在太监身上,眼中层层神色被压下。
他当即起身,大步出了御书房。
站在外面的小太监看见皇帝出来,跪下,“皇上。”
皇帝脚步朝前,步子未停,“母后怎的回事?”
林公公赶忙跟着皇帝,听见皇帝这问话,立时看向身后。
小太监还跪在那呢,林公公赶忙让人让那小太监起来。
小太监才反应过来皇帝的意思,是要他跟着回话。
“回皇上的话,今晨太后便未怎么进膳,到今日午时,太后一点都未吃。”
“辛嬷嬷传了张太医给太后诊治,张御医说怕是这两日的暑热,加之太后气血淤阻,心中有事,这才伤了身子。”
皇帝眉心拢紧,步子是愈发快了。
太后年纪很大了,加上帝聿一直未成婚,这是太后的心结。
现下帝临与辽源,南伽奋战,帝聿一直在外,情况具体如何,太后并不知晓。
作为母亲,太后心中不放心,再正常不过。
慈吾宫。
太后坐在椅子里,辛嬷嬷带着宫婢在殿内忙碌。
张太医说了,太后这得好好将养,不然,病得大了去。
张太医与辛嬷嬷说了些法子,药方也安排了下去,大家都忙碌起来,不敢有半点耽搁。
只是,张太医也对辛嬷嬷说了,即便有法子,有药,如若太后不放下心中之事,也是难好。
辛嬷嬷担忧,着急的不行。
太后看辛嬷嬷忙来忙去的,那模样,好似出了甚大事般,“哀家无事。”
太后无奈出声,辛嬷嬷听见她这话,立时看过来,“太后,您已然一日未进膳了。”
“这岂是无事的?”
一个正常人,一日三餐,餐餐不少。
太后却是两餐未用了,这哪里是无事?
“是这日头大,哀家无甚胃口。”
“待日头未有这般大了,哀家也就想吃了。”
辛嬷嬷听太后这般说,走过来,“太后,您的身子,奴婢还不知晓吗?”
太后竟说这般话,让她真是又着急,又头疼。
“你知晓,你都知晓。”
太后呵呵的笑了起来,一点都不把自己的身子当一回事。
看见太后笑,辛嬷嬷顿时心急的不行,“太后,您这……”
“皇上驾到——!”
太监唱喏,明黄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
辛嬷嬷赶忙转身,屈膝,“皇上。”
“免礼。”
皇帝走进来,停在太后身前,“母后。”
身子微躬。
太后笑呵呵的,“皇上不必多礼,坐。”
皇帝提起衣摆,坐到太后旁边。
辛嬷嬷去泡茶,太后看皇帝,面上是满满的慈爱,看不出半点生病的样子。
“皇上怎的来哀家这了?”
“可是有甚事?”
皇帝看太后脸上的笑,如何看,如何都不似有事。
不过,下人不会传假话。
“儿臣听闻母后一日未进膳,特来看看母后,母后身子可还好?”
“好,哀家身子骨好的很,你莫听她们瞎说。”
说着,太后看向端着茶走过来的辛嬷嬷。
她未曾想,辛嬷嬷把话传到皇帝那了。
辛嬷嬷把茶放皇帝面前,听见太后的话,面对皇帝,屈膝,说“皇上,太后近来用膳都极少,刚开始,太后说这是暑热,确然这几日日头大,奴婢想着,无甚胃口也是常态。”
“可从昨夜开始,太后便不怎么用膳了。”
“本来奴婢昨夜便要叫太医来为太后诊脉的,奈何太后拦着奴婢,说睡一觉便好,奴婢也就未去叫。”
“但今晨,太后吃了点米粥,便不再进膳,午膳,更是一点未沾。”
“奴婢赶忙去叫了张太医来,张太医说,太后是气血淤阻,暑热气盛,心中有事,这般下去,对身子极不好。”
说完,辛嬷嬷跪在地上,“皇上,奴婢有罪。”
太后什么情况,辛嬷嬷说的清清楚楚,皇帝亦听的清清楚楚,太后心中早便有事。
但一直未说。
加之暑热,这身子便不好了。
“诶,好了,一点小毛病,哀家每年暑热都会犯的,大惊小怪。”
太后皱眉斥辛嬷嬷。
不过,倒也不是真的斥,就是意思意思。
辛嬷嬷对太后的关心,她心里清楚的很。
辛嬷嬷,“太后,张太医说了,您这般下去,身子好不得。”
“奴婢没伺候好太后,是奴婢之罪。”
“你这老东西,如今是年纪大了,越发唠叨了。”
“母后,辛嬷嬷也是担心你。”
皇帝终于出声。
太后笑着说“哀家知晓,她呀,就是事多,这样一件小事还要与皇帝说。”
“实在是小题大做,让皇帝心忧。”
太后如何不知晓现下的局势,也就是因此,她才不叫太医,不让皇帝知晓。
不然,皇帝会很累。
“母后,此事儿臣可就要为辛嬷嬷说几句话了。”
“儿臣是有许多事要处理,但有再多事,也不能不管母后的安危。”
“百善孝为先,母后有什么,儿臣必定要仔细的。”
“今日之事,辛嬷嬷做的好。”
“儿臣不怪责辛嬷嬷。”
“呵呵,好,哀家知晓,你们啊,都是有孝心的。”
太后看向跪在地上的辛嬷嬷,“起来吧,皇帝都为你说话了。”
辛嬷嬷起身,“谢皇上。”
皇帝抬手,看向太后,“母后可是不放心十九。”
太后脸上的笑,不那般浓了。
“打仗之事,自然是不放心的,但哀家相信十九。”
太后淡笑,面上确然是放心。
只是,眼中始终有一抹凝色。
皇帝看见了,眼眸垂了下,眼中神色划过,说“你们都下去吧。”
“是。”
辛嬷嬷,林公公,都出了正殿。
辛嬷嬷把门合上。
皇帝看着太后,“母后可是担心东无上师所说之话。”
在皇帝让林公公和辛嬷嬷都下去时,太后便已然猜到皇帝要说什么。
现下听见皇帝的话,她并不意外。
“嗯。”
这里未有外人,太后此时,也未对皇帝隐瞒。
而她面上的笑,此时也未有了。
这件事,知晓的人,甚少。
包括辛嬷嬷。
皇帝眸子沉了,他眼中神色在此时动起来,许多深色在这一刻涌现。
东无上师未说过十九的三劫是哪三劫,在何时出现,但东无上师说过,当十九性命垂危时,便是那三劫应下时。
前面两劫已过,确然两次都是十九性命垂危,危在旦夕时。
而三次,还未来。
但如今,三国开战,十九再次与辽源交锋,说不定,这第三劫,就是在此应验。
恰好,来太后这之前,皇帝听闻之事,让皇帝心中极不放心。
他隐隐有感觉,此次,是十九的大劫。
他担心。
皇帝未说话了,太后亦未说话,两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
一时间,正殿里,安静极了。
突然,皇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