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的超感官系统
字体: 16 + -

第37章 别拿学渣不当干粮

    钟兆平之类的大师,就属于多维度思维。

    十分勤奋不如一分命,就算是网游里的宠物,也是看资质的。

    差的宝宝,只有一个归宿:被玩家丢弃、销毁,而各项属性强大的宠物,说值黄金千万两也不夸张。

    这种天分,在科学上,其实就是思维的高级运转方式。

    学渣的思维方式,属于单向思维,也叫一维思维。

    此类思维,对知识点的理解会非常混乱,凡事也只按照自己的需求思考问题,往往容易一条路走到黑,最终碌碌无为。

    相对学渣的单向思维,学霸则好很多,他们大多擅长分类思维,也叫偏二类思维。

    二类思维可以让学霸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清晰,可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类复杂问题,但一旦知识量增多,还是会陷入混乱。

    学神则超越前两者许多,在思维上也有大的飞跃,他们大多停留在结构思维阶段。

    麦肯锡对结构思维的定义是:完全穷尽,相互独立。

    结构思维之上,便是折叠思维。

    当学习成为“直觉”,便会涌现大量超越常人的品质,比如专注力、意志力、永不褪去的兴趣、永不停止思考的大脑等等,这些直觉,不是学霸学神可触及到的。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做一天一夜数学题后,依然心情愉悦。

    是因为责任?还是因为爱?

    都是!

    爱与责任,其实就是超越常人的品质,学习于他们而言,如同呼吸般简单、不可或缺。

    盯着系统界面,江澜突然好奇自己属于什么思维。

    

    “系统,检测宿主思维。”

    没反应。

    “系统,检测宿主智力。”

    

    为了验证准确性,江澜又默念道:“系统,检测宿主身高。”

    

    没错,很准确,与上次体检结果相同。

    转念一想,钟兆平这类大牛肯定拥有折叠思维,那自己又何必再练,也不怕走火入魔进了精神病院。

    书山有路为捷径,学海无涯抄作舟。

    “系统,启动意念搜索。”

    

    

    

    “模拟档案人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只能模拟,不能完全复制他人思维。”

    其实在搜索前,江澜也猜到会是这个结果。

    往大了说,思维可以决定人的性格,真是照搬照抄,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自己了。

    在面对问题,权衡利弊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性与冷静,少了人情味。

    比如看到恶心的事情,还不能随心所欲地骂一句我x,而是等大脑检索,选出最佳方案。

    那不就成ai了么?

    江澜曾经立过flag,绝不做ai,以前是,现在依然是。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如何才能,在自己不疯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如果有思维,他现在就想折叠。

    “喂喂喂,系统,能不能给点提示。”

    

    “......”

    

    

    提示刚刚消失,随后在任务栏右侧,多了六个进度条。

    

    

    

    

    

    

    盯着这一连串的(*/10),江澜脑子“嗡”声直响。

    升级里面还有升级?

    难道这踏马就是传说中的级中级?

    “那这六个,会不会又分出几十个东西来?”江澜有些担心。

    其实认真一想,能多出些细分类也不错,分类越细,提示就更清楚,那么任务难度相对就越小。

    望着各项数据,江澜暗叹:“这数据,华丽!怎么也算学霸级别吧。”

    也不知道这些数据如何计算出来,有没有将系统的力量一并纳入?

    反正这50积分没白花,只要自己挨个突破,在没疯掉的前提下,他就是系统培训出来的真?无双学神!

    从上往下又望了几眼,六个名词,也只有逻辑推理这四个字让江澜感兴趣。

    所谓逻辑推理,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反应就是:

    如果......那么.....(逻辑词前推后)

    只有.....才.....(逻辑词后推前)

    诸如什么摩根定律,矛盾关系,对立面关系之类,这些江澜都滚瓜烂熟。

    在语文方面,江澜还是有些信心的。

    或许是这个原因,才能拿到8分之多。

    推理不停,演绎不断,即便自己此刻对这些任务的猜测,也算推理。

    如果拿到满点10分,会不会成为福尔摩斯2.0?

    细细回忆,江澜识海中冒出关于对推理法的认知。

    推理有三种主要方法,演绎推理算一个,也是福尔摩斯常用的思考方法。

    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总结了经典的逻辑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

    大前提是:所有人都是必死的。

    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则是:苏格拉底是必死的。

    所以,演绎推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

    这些内容,都是江澜已知的,那么关于(8/10)中剩下的两点,又该怎么获取?

    只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任务便能迎刃而解了。

    江澜陷入了思考。

    他知道在逻辑学方面,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但那些世界级的难题,绝不可能只占两点。

    自己水平在哪,江澜还是知道的,拥有逻辑学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想都不敢想。

    而且任何学科,都是无止境的,很明显系统给出的(8/10)只是限定范围。

    江澜猜测,只要再获得2点达到(10/10),自己的逻辑推理就能达到“折叠思维”的及格线。

    如此一来,完成任务的方向便确定下来了。

    结论就是六个字:学习!学习!还是他娘的,学习!

    在未知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逻辑学是8,那就把它搞到10。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思维也可以靠学习获取。

    更大意义上,这次的任务是要江澜自己去探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折叠思维就是核心所在,是那把利器。

    同时江澜意识到,系统这次的任务,刷新的异常奇妙,毕竟在思维上,并不存在感官这种说法,往通俗了讲,最多是属于大脑感官。

    强化大脑与折叠思维,也不知道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江澜内心第一次,燃起主动学习的欲望之火。

    别拿学渣不当干粮,成为学霸太累了,所以我要成为学神!

    的腿部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