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凤栖宫小议
当明诗韵在风华宫接受教仪嬷嬷的指导时候,一大早就被皇后宫里来人貌似恭谨地强行带走的绿蕊,也正在接受掌事嬷嬷的教导。
“……不只是按照位分能得的那十四名宫婢与太监,风华宫里一应粗使宫女和太监们也都要管教好,娘娘身边还能有一位风仪女官,所以你是不需要负责娘娘的内事的,而相应的,风华宫的外事就全部归你了,责任是重,但姑娘毕竟是娘娘从大齐带过来的,为了娘娘辛苦点,也是应该了。另外……”
勉强自己专心听着掌事嬷嬷的训话与教导,绿蕊虽然一直很努力地想要集中精神,不过这位掌事嬷嬷说话实在有些唠叨,正经事情里掺着好多无关紧要的东西,本来绿蕊就不是那种很能够静下心来的人,这下就更难认真听进去了。
哎,为什么偏偏就挑了自己呢?明明梓菱才是更合适的人选吧。
轻轻地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绿蕊的意识忍不住开始往别的地方飘去。
不行不行,不能走神,必须好好听着,自己现在可是责任重大的,一定要学好了领事女官的各项事宜,否则公主日后在风华宫里的日子就要过不舒坦了。
才刚转开心思,绿蕊又赶紧把自己的思绪扯了回来。她虽然年纪还小,加之因着明诗韵的喜欢所以并不曾正经做过宫婢,但事情轻重还是分得清的,既然选择了同往魏国,就是做好了为明诗韵付出一切的准备,所以再难集中精神,再不好学,她都必须逼着自己学会来。
“巧嬷嬷,奴婢年幼不懂事,很多东西实在理不清楚,嬷嬷能不能给奴婢说得详细一些?奴婢实在很怕能力不够,伺候不好娘娘。”乖巧地仰着头看着面前的掌事嬷嬷,绿蕊实在没听进去刚刚说的那些,又不敢漏了,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好想着法子让她再说一遍了。
“姑娘不必这样惶恐,其实各宫里都会安排一名熟悉事物的女官帮忙领事的,不过既然姑娘这样有心,老奴就多辛苦一下也开心了。”笑眯眯地答应了绿蕊的请求,巧嬷嬷的面上满是好说话的慈祥模样,“实在很久没有遇到这么懂事又勤劳的好姑娘了,你家娘娘真是好福气呢。”
直到华灯初上,绿蕊才终于离开了凤栖宫,忐忑不安地准备回去将今日所习的都付诸实践,巧嬷嬷始终保持着慈祥的笑容鼓励着她,将她送至了门口,才慢慢转身回去。绿蕊在步出宫门的时候,还忍不住回过头去看了巧嬷嬷一眼,心里充满了感激。
“如何?风华宫的那个小丫头到底是不是个可以的人物?”才刚回到正殿大厅,一道冷冽威严的女声已经将巧嬷嬷喊住,开口就是直奔主题。
“回皇后娘娘,这个小姑娘虽然一副涉世未深的模样,不过对珏昭容确实忠心耿耿,只是心计不足,虽然很难将她拉到我们这边来,不过想要利用她倒也不算难。”收起可以装出来的慈祥模样,如今面对着皇后的巧嬷嬷自是一副严肃模样。
“嬷嬷,一直以来若不是有你帮着本宫平衡各方势力,想来本宫这个后位也是坐不稳固的。这位大齐来的公主虽然年幼,但早已艳名在外,本宫昨日虽然只匆匆见着一面,竟也觉得是要被深深吸引的,皇上那性子,会是对她如何的,就更不用说了。你可千万要为本宫好好注意着她,万不能由着她掀起什么风浪来。”
轻轻端起桌边的茶盏慢慢饮了一口,高坐主位的皇后娘娘尽显雍容华贵,满是母仪天下的端方威仪。而立于其下的巧嬷嬷也是恭谨应声着,一主一仆在三言两句之间,就将事情决定了清楚。
“皇后娘娘放心,风华宫那边老奴会留神注意着,敬事房那里也是交代了下去的。”
“那就好,你做事本宫一向是放心的。”轻声叹了口气,这位在后宫中有着绝对权势的女人显得有些忧心,“本宫也并不是要针对她什么,只是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新人在此时入宫,难免要起波澜。良淑妃和华贵妃都不是能够安分的人,而她又是新宠,若是这三方乱起来,后宫不安,就真是难办了。”
“皇后娘娘打理六宫事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实在是太辛苦了。”巧嬷嬷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好在太子殿下争气,也算是让娘娘能有慰藉的。”
“睿儿虽然出色,但其他几位皇子也个个都是人才出众,况且轩宜城一战之后,皇上对睿儿似乎就不如以往,这实在让本宫无法不担忧。”
“娘娘,不管怎么说,三皇子都是嫡长子,是皇上钦点的太子,陛下也许因为一时的期望太过,所以对太子殿下难免要求严苛,倒也不必因此而忧心的,娘娘且请放宽心了来吧。”巧嬷嬷又劝了一句,突然想到什么,小心翼翼地向皇后开口,“其实娘娘,珏昭容既然是皇上新宠,她又年幼得很,一时半会儿地也不会有孩子,您何不……”
“这……这合适么?”巧嬷嬷的意思皇后自然是懂的,如明诗韵这样的新晋宠妃,连身孕都没有,哪怕日后有了,那样年幼的孩子也是无法参与夺嫡之争的,但是如今她说出来的话,对陛下总还是有影响力,如果她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在陛下面前为太子提几句,那效果自然也是大的。
“娘娘,她反正是个怎么样都做不了母后皇太后的人,您现在可是给她机会,让她日后能够成为皇太妃的,若是个聪明能帮上忙的,当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巧嬷嬷对皇后的犹豫显然有些不以为然,“但如果她竟然连这样的选择都不懂,那可见是个帮不上忙的,也就当真是无妨了。”
“此事不急,还是先瞧一瞧她的势头吧。”再三斟酌之后,皇后还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由着她去发展一下,看看她在良淑妃和华贵妃面前能有多大能耐再说。”
。
“……不只是按照位分能得的那十四名宫婢与太监,风华宫里一应粗使宫女和太监们也都要管教好,娘娘身边还能有一位风仪女官,所以你是不需要负责娘娘的内事的,而相应的,风华宫的外事就全部归你了,责任是重,但姑娘毕竟是娘娘从大齐带过来的,为了娘娘辛苦点,也是应该了。另外……”
勉强自己专心听着掌事嬷嬷的训话与教导,绿蕊虽然一直很努力地想要集中精神,不过这位掌事嬷嬷说话实在有些唠叨,正经事情里掺着好多无关紧要的东西,本来绿蕊就不是那种很能够静下心来的人,这下就更难认真听进去了。
哎,为什么偏偏就挑了自己呢?明明梓菱才是更合适的人选吧。
轻轻地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绿蕊的意识忍不住开始往别的地方飘去。
不行不行,不能走神,必须好好听着,自己现在可是责任重大的,一定要学好了领事女官的各项事宜,否则公主日后在风华宫里的日子就要过不舒坦了。
才刚转开心思,绿蕊又赶紧把自己的思绪扯了回来。她虽然年纪还小,加之因着明诗韵的喜欢所以并不曾正经做过宫婢,但事情轻重还是分得清的,既然选择了同往魏国,就是做好了为明诗韵付出一切的准备,所以再难集中精神,再不好学,她都必须逼着自己学会来。
“巧嬷嬷,奴婢年幼不懂事,很多东西实在理不清楚,嬷嬷能不能给奴婢说得详细一些?奴婢实在很怕能力不够,伺候不好娘娘。”乖巧地仰着头看着面前的掌事嬷嬷,绿蕊实在没听进去刚刚说的那些,又不敢漏了,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好想着法子让她再说一遍了。
“姑娘不必这样惶恐,其实各宫里都会安排一名熟悉事物的女官帮忙领事的,不过既然姑娘这样有心,老奴就多辛苦一下也开心了。”笑眯眯地答应了绿蕊的请求,巧嬷嬷的面上满是好说话的慈祥模样,“实在很久没有遇到这么懂事又勤劳的好姑娘了,你家娘娘真是好福气呢。”
直到华灯初上,绿蕊才终于离开了凤栖宫,忐忑不安地准备回去将今日所习的都付诸实践,巧嬷嬷始终保持着慈祥的笑容鼓励着她,将她送至了门口,才慢慢转身回去。绿蕊在步出宫门的时候,还忍不住回过头去看了巧嬷嬷一眼,心里充满了感激。
“如何?风华宫的那个小丫头到底是不是个可以的人物?”才刚回到正殿大厅,一道冷冽威严的女声已经将巧嬷嬷喊住,开口就是直奔主题。
“回皇后娘娘,这个小姑娘虽然一副涉世未深的模样,不过对珏昭容确实忠心耿耿,只是心计不足,虽然很难将她拉到我们这边来,不过想要利用她倒也不算难。”收起可以装出来的慈祥模样,如今面对着皇后的巧嬷嬷自是一副严肃模样。
“嬷嬷,一直以来若不是有你帮着本宫平衡各方势力,想来本宫这个后位也是坐不稳固的。这位大齐来的公主虽然年幼,但早已艳名在外,本宫昨日虽然只匆匆见着一面,竟也觉得是要被深深吸引的,皇上那性子,会是对她如何的,就更不用说了。你可千万要为本宫好好注意着她,万不能由着她掀起什么风浪来。”
轻轻端起桌边的茶盏慢慢饮了一口,高坐主位的皇后娘娘尽显雍容华贵,满是母仪天下的端方威仪。而立于其下的巧嬷嬷也是恭谨应声着,一主一仆在三言两句之间,就将事情决定了清楚。
“皇后娘娘放心,风华宫那边老奴会留神注意着,敬事房那里也是交代了下去的。”
“那就好,你做事本宫一向是放心的。”轻声叹了口气,这位在后宫中有着绝对权势的女人显得有些忧心,“本宫也并不是要针对她什么,只是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新人在此时入宫,难免要起波澜。良淑妃和华贵妃都不是能够安分的人,而她又是新宠,若是这三方乱起来,后宫不安,就真是难办了。”
“皇后娘娘打理六宫事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实在是太辛苦了。”巧嬷嬷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好在太子殿下争气,也算是让娘娘能有慰藉的。”
“睿儿虽然出色,但其他几位皇子也个个都是人才出众,况且轩宜城一战之后,皇上对睿儿似乎就不如以往,这实在让本宫无法不担忧。”
“娘娘,不管怎么说,三皇子都是嫡长子,是皇上钦点的太子,陛下也许因为一时的期望太过,所以对太子殿下难免要求严苛,倒也不必因此而忧心的,娘娘且请放宽心了来吧。”巧嬷嬷又劝了一句,突然想到什么,小心翼翼地向皇后开口,“其实娘娘,珏昭容既然是皇上新宠,她又年幼得很,一时半会儿地也不会有孩子,您何不……”
“这……这合适么?”巧嬷嬷的意思皇后自然是懂的,如明诗韵这样的新晋宠妃,连身孕都没有,哪怕日后有了,那样年幼的孩子也是无法参与夺嫡之争的,但是如今她说出来的话,对陛下总还是有影响力,如果她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在陛下面前为太子提几句,那效果自然也是大的。
“娘娘,她反正是个怎么样都做不了母后皇太后的人,您现在可是给她机会,让她日后能够成为皇太妃的,若是个聪明能帮上忙的,当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巧嬷嬷对皇后的犹豫显然有些不以为然,“但如果她竟然连这样的选择都不懂,那可见是个帮不上忙的,也就当真是无妨了。”
“此事不急,还是先瞧一瞧她的势头吧。”再三斟酌之后,皇后还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由着她去发展一下,看看她在良淑妃和华贵妃面前能有多大能耐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