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宝家
字体: 16 + -

第144章 算错数?

    随后的参赛者,唯一有看头的就是木家的木婉清,本身就是个美女,在这行很少见,自然引起不少关注。

    木婉清也没让大家失望,同样在几分钟之内,就给一件玉雕作出鉴定,是一件赝品。

    “带皮的玉雕,感觉最难鉴定,跟古玉里面的土锈、土斑太像了。”李修珉在陆繁旁边说道。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

    色皮,即和田玉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皮色是上天赐予和田玉的玉衣,让和田玉变得多彩,也得到许多人的追捧,以至于籽料带皮的价格越来越贵。

    “造假和田玉籽料,是挺愚蠢的行为。”陆繁则说道。

    籽料的珍贵,谁不知道?也正是因为贵重,所以造假的人绞尽脑汁,试图将和田玉带皮的籽料仿造出来。

    和田玉籽料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经河水不断的冲刷沉积,棱角全被磨去,变成了卵石形状的籽料。籽料温润细腻,都是珍稀资源。

    天然的籽料现在市场上都是留皮,也是籽料的一个标志。有枣红皮、虎皮子、黑皮子、洒金皮等。

    俗话说“洒金皮下必好肉”,带皮色的籽料往往玉质细腻、温润,油脂光泽强,韧性好。

    木婉清鉴定的那件,算是做得比较逼真的一件赝品,所以持宝人打了眼,也纯属正常。不要说一个业余的爱好者,哪怕是圈内的同行,遇到这种东西,也很可能中招。

    紧接着,陆繁才说李修珉的问题:“玉皮跟土锈、土斑有区别,认真观察,是不难分辨的。玉皮光亮而土锈暗淡,玉皮颜色较一致而土锈土斑颜色有深淡。还有些土锈、土斑更加明显,会渗透到玉质里面去,玉皮则是一层皮,不会渗透。”

    土锈和土斑是出土古玉长期埋在土里而形成的,土锈和土斑由表及里、深浅不一地埋在玉的表面和肌理,颜色深淡不一,形状没有规则,分布极不平均。

    可以说,稍微有眼力一点的人,都不会搞错玉皮和土锈的区别。

    可见,李修珉的眼力是真的有点烂,能在这行混那么久,也亏他资本雄厚,换成其他人,早就宣布破产了。

    “那是你们,陆兄弟,你的第一稳了。”李修珉最后开心道。

    很快,前十的排名出来,其他人则是淘汰掉。

    陆繁暂排第一,齐律第二,第三名则是名不见经传的靖少云,算是这届鉴宝大赛的两匹黑马之一。木婉清排第四,第五则是赵民豪夺走……

    前十名站到台上,陆繁感觉自己被碰一下,回过头,就看到赵民豪朝他举拇指:“兄弟,挺厉害的!”

    说着,还朝齐律那边瞥了一眼,显得心情不错。

    “侥幸、侥幸!”陆繁谦虚一番,毕竟自己跟那家伙不熟,该谦虚还是谦虚点好。

    事实上,陆繁不怎么想跟这些世家扯上关系。

    他原本的计划,就是打算低调寻宝,闷声发财。这次参加比赛,一来是因为自己想来见识见识,看看自己跟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所在;二来,是言老的劝说。

    在这一行,言老是他敬重的一位长辈,人家费尽心思帮忙,他不能忽视别人的好意。

    简单打了个招呼,陆繁和赵民豪一触即分,各有好感。

    “今天,看到你们的表现,老头子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活力,看到我们古玩行的未来。接下来,是擂台赛,我说一下规则……”

    首先守擂台的,是第一名,谁都可以挑战,挑战成功,就取代那人的名次。

    假如所有人都没有挑战成功,守擂台人的名次不变,擂台交给下一名,同样的做法。

    这次,将选出前五名,并且排出名次。

    也就是说,这是此次比赛的最后环节,比起以往的比赛,这次要简单粗暴一些,没有那么繁琐,没有那么多花式。

    “都明白了吧?那么,现在由我们第一名的陆繁守擂,谁不服这第一,就上来挑战。挑战的内容,我们一会公布。”木家老爷子声音响亮地说道。

    其实,规则很简单明了,通俗点说,就是第一名上去,有不服的就挑战,成功了就将第一拿走,不成功的话,第一就是原主的,然后轮到第二名上台,不服的来战,一直这么下去。

    陆繁没有废话,留在台上,望着其他九个人。

    首先开口的,竟然不是齐律,而是黑马靖少云。他弱弱地说道:“我想试一下。”

    陆繁朝他点头,对这个家伙印象深刻,居然凭借草根身份,将鉴宝世家都压在身后。要知道,他能拿到第一,金手指占了很大的功劳。

    言老开口:“好,那我来公布你们比试的项目。我们将提供各自两袋铜钱,每袋一百枚,其中有十枚是真品,谁先准确找出来,谁获胜。”

    话音刚落,就有人将准备好的两袋铜钱提上来,分别倒在两张桌子上。

    这是比眼力和速度,古铜钱属于古玩界中,最常见的一类收藏品,意义重大。

    “你们现在可以开始了。”言老说道,这次比赛很干脆,完全没有废话,就比拼大家的实力。

    两堆古铜钱,分别是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成色都差不多。

    靖少云跟前的,是康熙通宝。康熙年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康熙通宝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现在,靖少云看到的就是后一种。

    而陆繁要鉴别的,自然就是乾隆通宝。乾隆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两种古钱币,鉴别难度其实差不多,还算比较公平的。

    “速度,向来都是陆兄弟的长项,应该还不会输。”李修珉说道。

    在他印象中,陆繁鉴定一件物品,从来就不会花太长时间。所以,这一局对陆繁而言,应该是有优势的。

    当然,靖少云那小子,似乎也不是泥捏的,有几分道行。

    “主要还是看他们两人,各自对两种铜钱的理解。无论是康熙通宝,还是乾隆通宝,都有它明显的特点。”黄文斌身边的首席鉴定师老吴开口道。

    换成是他,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找漏洞。每一枚铜钱,假的都会有漏洞。

    此时的靖少云,显得很冷静,没有一丝慌乱,将古铜钱摊开,一枚枚上手。他把铜钱分成三堆,一种是肯定的假货,一种是能肯定的真品,还有一种是还不能肯定的。

    他的速度不慢,差不多每五秒钟就鉴定一枚铜钱。也就是十分钟多,就差不多分辨完毕。

    真品他找出八枚,不确定的还有三枚。那么,就需要从不确定的那三枚中,找出一枚假的。

    “最怕就是遇到这种情况,看着似真非真,看来靖少云要输。”木婉清说道。

    她看陆繁那边,已经找出九枚,只差一枚就完成。而靖少云这边,还要从三枚中,找出假的一枚,难度显然要比陆繁的要大。

    “不到最后,谁说得清楚?再说,赢了也不代表真正实力。”木荣华虽然也认同陆繁的实力,但比赛名次这种东西,不代表一个人的实力。

    说实在的,就算陆繁这一局赢了,就能认为陆繁比靖少云强?

    不见得,毕竟古铜钱只是众多收藏品的一种,有些人能擅长此道,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怎样。

    相比陆繁,木荣华对靖少云的了解更深,接触更多。

    靖少云眼睛偷偷朝陆繁的方向瞥了一下,发现陆繁第十枚真品已经确定,心头一慌。说到底,他还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论淡定的功夫,还真没有陆繁好。

    心慌之下,他立即将最不肯定的一枚移到一边,马上开口:“我完成了。”

    他的举动,也在有心人的眼中,言老等人心里对靖少云的评分下降了一点。不过,瑕不掩瑜,不能否认,靖少云是一个很厉害的年轻人。

    不怕直说,以他的表现,足以让八成以上的老前辈都感到汗颜。

    “哎呀!被他抢先了一点。”胡硕很遗憾、痛惜。

    李修珉却摇头:“速度领先而已,刚才那三枚,显然靖少云还没完全搞清楚,只是看陆兄弟快完成,他不得已,只好匆忙作出选择。”

    “咦!老陆这是干什么?不是已经十枚了吗?”刘启辉很诧异地说道。

    只见陆繁挑出十枚后,还没停下来,继续捏着一枚铜钱,有点犹豫。

    这一幕,让很多人惊讶。如此一来,陆繁看来是要输了。首先,速度上不如靖少云,现在还出现不确定的铜钱,还怎么赢?

    不止李修珉等人吃惊,就连言老他们也有点意外。

    按道理说,这应该是难不倒陆繁才对的。

    陆繁将手中那枚放到真品那儿,才开口:“我也ok了。”

    李修珉等人瞪大眼睛,深深怀疑,陆繁是不是算错数了。

    陆繁旁边的靖少云忍不住提醒:“陆哥,你这已经十一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