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宝家
字体: 16 + -

第93章 鬼脸

    马伟光跟他大哥一阵无语,十多二十年来,他们一直以为那护身符是和尚给的,谁知道到最后才发现出自道士之手。

    “婶子赚了。”陆繁笑道。

    一个银镯子,放在今天不值什么钱。虽然银制品也有古董,但大部分工艺都很普通,很多时候甚至还不如铜制品。

    “赚了?”马伟光的父亲惊讶。

    怎么看,银都要比木头值钱吧?

    这回,就连在房间内翻东西的马婶都走出来,听陆繁怎么说。尤其,那护身符还是她求回来的,当时还有不少人说她蠢,用一个银镯子换这么个东西。

    “嗯!是的。这件木符,首先它是珍贵木材黄花梨木做成的。它的名贵程度甚至超过紫檀木,属于最贵重的几种木材之一。”

    黄花梨是明清主要硬木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明清匠人宠爱。

    如今,市面上的明清黄花梨木家具,一张凳子可能就价值上千万元,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

    其实,黄花梨木根据产地的不同,也分好几种,最名贵的,就是国内海.南生长的木材。

    很遗憾,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掠夺性砍伐,至清晚期,原料日益匮乏,现已成凤毛麟角。

    “这就是黄花梨木?”刘启辉很意外。

    黄花梨木的大名,哪怕是他这种行外人也有所耳闻,经常有新闻报道,那个农民伯伯家里翻出一件黄花梨木家具,一夜暴富等等。

    “不错!别看这块只有两指宽,但居然有个鬼脸在,很难得。”陆繁最看重的,还是那“鬼脸”花纹。

    了解黄花梨木的人就知道,黄花梨木的纹路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一般,给人以柔和文静之感;又或在生长过程中的不规则的结疤,形成了变化多端的“鬼脸”,但不是所有黄花梨都有鬼脸。

    “鬼脸?”马伟光的爸妈吓了一跳。

    在农村,“鬼”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吉祥。

    现在,陆繁居然说他们儿子带了十多二十年的护身符上面有鬼脸,不吓人才怪。有那种玩意,还算得上护身符吗?

    陆繁顿时笑着解释:“婶子别担心,这鬼脸和你们想的不一样。这种木材,一旦形成这种花纹,身价会暴增。”

    虽然有陆繁的解释,但马伟光的父母心里还是膈应。

    先前,还觉得护身符卖掉会不好,但现在完全没有留恋的念头,只要有人要,立即脱手。

    最开心的莫过于马伟光的大哥,感觉自己总算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戴着超过二十年的护身符能值多少钱。

    陆繁拿着木符,继续说道:“此外,还有这块护身符因为长期和人皮肤接触的缘故,‘养’得非常好,包浆亮丽。”

    “是油光发亮的。”刘启辉盯了一会那块护身符说道。

    好不好,他们看不出来,可一块木质的东西,光泽十足,似乎真的不简单。有这种结果,估计就是“把玩”的缘故吧?

    其实,这种情况,日常生活也经常能看到。

    比如椅子,把手处往往会比其他部位要光亮,因为经常摩擦,所以光泽鉴人。

    “不过,这能值多少钱?”刘启辉替马伟光等人问出心中所想。

    陆繁沉吟了一会,开口道:“估价一向都是我的弱项,非要给个价的话,我觉得十五万上下吧!不过,这种东西很可能是某些人眼中的法器,遇到对的买家,或许会有一个比较离谱的价格。”

    马伟光等人瞪大眼睛,十五万?

    一块木头做的,他们以为就算再怎么珍贵,一万几千块就到顶了。要知道,这么小的一块东西,就算是金子做的,都不值十五万呀!

    “这么值钱?”马伟光的大哥震惊。

    “还好啦!如果雕琢的工艺再好点,那就不是这个价。有些时候,工艺更重要。”比如那些古字画,材料就是一些宣纸和墨,就能卖出上亿的天价。

    “要卖给谁呢?”

    马父都没有主意了,完全不认识买家,一切还要麻烦陆繁。

    他儿子却是知道的,陆繁准备开一家古玩店,肯定会收购。据说,花了上千万,他完全不敢想象,一家店砸上千万下去,得要多久才能回本?

    “马伯不用担心,十五万我也收购,只要运作得当,我应该还能赚一点。”陆繁笑道。

    马伟光一家人连商量都没有,立马拍板转手给陆繁。他们心知肚明,陆繁此行就是为了帮他们家的,刚才嘴上说还能赚,实则十五万可能完全没有利润可言。

    “婶子,我们先吃饭,晚点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不用急。”陆繁对房间里面的妇女说道。

    “对,对!先吃饭。”马父连忙说道,感觉有点失礼了。

    找到一件价值十多万的古董,马伟光一家人放松下来。有了这笔钱,家里暂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甚至还能拿出一部分,让小儿子跟着刘启辉一起做事。

    刚吃饱,就有人提着一袋大米和一桶花生油上门。

    “主任怎么麻烦您来?”马伟光的大哥连忙走过去,帮忙提那袋大米。

    他们家是村里的特困户,政府每年都会有各种补助,往日里,还有各种生活用品送来。当年,马伟光能读完高中,还是因为减免了学杂费等,才能享受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

    村主任温和笑道:“我就顺路,不碍事!今天有客人呀!”

    马父对自己老婆喊道:“去洗碗筷出来。”

    然后,就给村主任介绍自己小儿子的两个同学。

    村主任摆摆手:“别忙,我刚在镇上吃过饭的。这米和油,是镇政府给的。”

    “哎!太感谢政府了,缺什么送什么。”马父这话是真诚的。

    陆繁开口:“主任,不忙的话坐一会。”

    村主任也是好奇,刚才老马介绍,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做古董生意的,所以也就顺着陆繁的意思留下来。

    “那就讨杯水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