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宝家
字体: 16 + -

第89章 老墨斗

    两个银元宝,算是余大叔的底气,觉得最有可能值钱的东西。也正是有这底气,才带着东西过来,不怕白走一趟。

    “具体什么时候留下的,我也不清楚,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家试过一段时间比较困难,那时候我父亲曾想过将这两块元宝拿去典当的。”余大叔开口道。

    两锭那么大块的银元宝,放在古代也是挺值钱的。银虽然没有金子价值高,但比铜钱又要高不少。

    陆繁没有回话,翻着两块银元宝观察。

    这跟电视剧里面的白花花的银子不怎么一样,造型并没有那么“白白胖胖”,没有那么可爱。

    眼前的这两锭,卖相已经算好的,保存得好。

    历史上不少遗留下来的银元宝,表面都是黑色的氧化银,而且古代最简单的鉴别银子的方法,就是咬一下看看它是否能够留下印子,如果有印子那就说明这个元宝是真的,所以古代很多留下来的银子上都是那种牙印,坑坑洼洼。

    余大叔带来的这两锭,元宝表面还有字。

    “清朝的银元宝,表面没什么氧化反应,保存那么好,比较少见的。另外,这上面还有字,应该是民间用于商业的元宝,属于商号银。”

    余大叔不是文盲,了解清朝到现在有多少光阴。

    “清朝吗?两三百年历史?那应该算古董了。”

    陆繁点头:“算,准确说,是清朝宣统年间的银子。这么一锭,在古代是五十两银子,属于大元宝。”

    银元宝的表面,还有一层原色包浆。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那是氧化形成的包浆,其实不然,保存至今的大部分都是硫化形成的包浆。

    硫化层只是银子表面的一层附着物,硫化物,其附着性强,轻易不变化,比较稳定,但一般比较薄,不像铜绿锈红锈等硬度高。

    看得出,两锭银元宝,往日余大叔家人极少触摸。

    因为,银子的包浆往往都是很薄的,不用经常触摸,都会被擦掉。

    “这对银子,我给十二万吧!拿去拍卖的话,或许会更高一点,不好说。”陆繁不准备赚余大叔的钱,给出的价格很公道。

    余大叔预料到两块银子应该值点钱,但听到十二万,也还是微微失神。

    出门的时候,自己老娘还吩咐,没有一万不要卖。这回,足以给老娘一个交代。哪怕其他东西都不值钱,这十二万就令他此行不虚了。

    “大叔的祖上是工匠?”陆繁看到那四件木头做的工具,忍不住问道。

    其中三件是古代木工用的刨子,大小规格不一,具体用途也不一样;另一件是墨斗。

    在古代,木匠是不错的饭碗。锯子锯出千条路,刨子刨得一坦平,斧头就是摇钱树,墨斗就是聚宝盆等等。

    刨子是把一寸宽的嵌钢铁片磨得锋利,斜向插入木刨壳中,稍微露出点刃口,用来刨平木料。刨的古名叫做“准”。大的刨子是仰卧露出点刃口的,木料用手拿着在它的刃口上抽削,这种刨叫做推刨,制圆桶的木工经常用到它。

    至于墨斗,相信很多人在电影电视剧里面看过,尤其是僵尸片里面,墨斗可是“神器”,由墨仓、线轮、墨线、墨签四部分构成。

    余大叔带来的这只墨斗,墨斗线已经不翼而飞。

    然而,从墨斗外观上的雕琢来看,算得上一件艺术品。

    只见那墨斗的木轮外侧各雕一狮形,狮子造型简括质朴,前肢抚铜钱一枚,一条线从两个铜钱中穿入。整个墨斗雕刻不很细致但朴素无华,结构设计巧妙,整体造型繁简得当,线条曲直有节奏。

    余大叔闻言点头:“好久以前了,到了我爷爷那一代,手艺基本上就丢掉。”

    他爷爷那一代开始,新中国解放,木匠这种古老行业的手艺,已经不吃香,所以那时候觉得丢了也不可惜。

    “它们都是香樟木做的,两件工具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但木刨没有艺术价值,即便勉强称为古董,也不值钱,没什么人收藏。倒是这个墨斗有点意思,做得挺华丽。”

    陆繁没有听说过谁会收藏木刨,但老墨斗好像有人喜欢,一些好的老墨斗,甚至能卖几十万。

    老墨斗造型、装饰各式各样,墨仓有桃形、鱼形、龙形等,既是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炫耀。

    “墨斗值钱?”

    余大叔微微有点侥幸,他听说,太公是最后一代木工,他去世的时候,这些工具原本是打算烧给太公带走的,毕竟后面的人都不会木工活,留着也没有用。

    “这是清代的老墨斗,造型很讨喜,虽然材料一般,但多少值点钱。我估摸着,三万到五万之间吧!可以折中卖给我。”

    余大叔听后,没有犹豫就点头:“行。”

    对他,对他家里人来说,都是意外惊喜,能卖多少钱无所谓。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是木质的物件,看上去是一个框架,鸟笼大小。

    “我听长辈说过,这是灯笼架。”余大叔解释。

    陆繁自然也认出来:“不错!民国初期左右的物件,酸枝木做的。这里有吉祥两个字,我猜测应该还有一只,雕刻如意二字。当然,也有可能是好几件。”

    事实上,在古代,灯笼讲究对称,大门两边都有。

    哪怕不是挂在门墙上的,提着的灯笼有时候也会讲究左右对称。一些大户人家,晚上出门,左右有仆人打灯笼。

    “还有一只?翻过,没有的。就算有,可能很久以前就丢失。”余大叔明言道。

    陆繁如实告知,酸枝木算是珍贵木材,但这灯笼架的价值,还不如刚才的墨斗,顶多就是七八千元的样子。

    主要还是灯笼架没什么雕琢,做工比较粗放,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看头。

    最后,就只剩下三本线装书,一个停转的老挂钟,以及两件陶制品。

    陆繁摆弄了一会老挂钟,发现是真的坏掉,反正他没有能力拯救。两件陶制品,看这很老,可一眼就看出没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