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腊八
可老太太也不止对清梨好,对安徐兰更是一样。
老太太简直都快把自己当成安徐兰身边的老嬷嬷了,事无巨细,事事操心,还大都亲力亲为的,让安徐兰这个一向跟魏清墨一心的,都有些拉不下脸来对老太太了。
后来清梨又猜,可能老太太病了一场,只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又或是参透了什么,便愈发慈祥,只想着孩子好。
对待亲人,清梨不是个爱动太多心思的,老太太对她好,她也乐呵呵地孝顺着。
别苑上的日子,依旧是三个女人遛园子抱娃娃。
只不过这三个女人,从原来的清梨、老太太、颜氏,变成了清梨、老太太、安徐兰——颜氏跟着箱笼一起走了,去了随行圣驾的魏长风那里。
至于清王以什么名目、什么身份、怎么送过去的,这一向不是清梨会打听的,她相信以清王谨慎的性子会办得妥帖,并不担心。
老太太听到了颜氏去了儿子身边,放心之余,更是念起了对颜氏亏欠愧疚。
清王回了别苑也没有闲下来,时常三五日不见踪影。就是在别苑里,白日也大都待在牧洲九廊,只饭点时会回清音画馆,陪清梨和孩子们用膳。
同样魏清墨也是如此。
清梨多少能猜到,哥哥来了,就意味着清州那些化整为零的军队已经陆续抵达了岐昌,她虽然不知道清王和哥哥把这二十万大军安排在何处,但想必这么多人不可能藏多久,大军到了,说明大事已近,两人忙很正常。
清梨忽然想到去年,安景帝忽然遣云麾将军徐章率十万大军至清州,又把徐章手底下剩余的十万将士挪到了清州边上,形成对清王的牵制之势。
可后来清王和哥哥的意思,这分明是他们谋划安排所得的结果。
也正因为有了魏清墨带来的二十万大军镇守清州,如今清王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从他手中三十万大军和魏清墨手中的二十万大军,这总共
五十万大军中,挪出二十万到岐昌来。
所以说,当时清王就已经想到会有今天?或者如今的局势,是他一力促成的?
不过至少,无论是他顺势而为,还是步步为谋,这一切都是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让安心。
当然,同样安心的,还有一样信任自个儿男人本事的安徐兰。
因为安徐兰被安置在了清王的别院里,所以魏清墨也没有去他自己的地方,干脆也来清王的这别苑里落脚了。
每日清王回清音画馆,他就回安徐兰住的鹤庆晚榭。
这别苑里,一间间院子都足够大,正好一间住一家,倒是温馨充盈。
而且清音画馆与鹤庆晚榭毗邻,每日清梨和安徐兰这两家的小媳妇,都送夫君到门口,挥着小帕子送男人出门“上工”,男人走后,俩小媳妇就凑在一起,逗逗孩子绣绣花,霍霍盆栽吃吃点心的,倒真像是两户普通邻居似的,日子过得和谐美满。
若是清王和魏清墨并未出去,而是在牧洲九廊,那他们在辰时与申时,还会收到来自自家小媳妇的点心汤羹。
……
一晃入冬,腊月临年,飞雪如絮,别苑到处都裹上了银装,鹤庆晚榭后头的红梅开了,清梨每日都会陪着挺着安徐兰去遛一圈。
当然,每每出行,总是一队人簇拥着,毕竟安徐兰六个月大的肚子可不是开玩笑的。
穿过梅林,在暖阁里歇一会儿,再绕过一片幽静竹涧,就到了老太太的三奉长慈。
每每她们到时,老太太都会做好热羹,站在屋门口远远望着,等着她们一起用午膳,就好像寻常人家,等待着孩子回来吃饭的祖母一样。
原先,老太太起得早,去清玉观里听了早道,正好去清音画馆里,就能瞧见俩送走男人的小媳妇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
后来初雪过后,清梨和安徐兰担心老太太腿脚不便,而且这天寒地冻路上滑,
万一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便不让老太太天天跑了,就换成她们俩人作伴去三奉长慈了。正好让安徐兰能日日走走,长些力气。
并且,先前十一月过了既望,清王和魏清墨就明显忙了起来,又一连大半月不见人影,只有每日的平安信,俩人也是清一色的简洁——“均安,勿挂,保重。”
话虽不多,但意思都到了,每日的墨俱是新墨,只是信到人没影,清梨和安徐兰便渐渐形成了——“被窝里赖到日上三竿,早膳各自用,再一起遛弯到三奉长慈,午膳一并用,午后歇歇说说话,晚膳用完坐辇回”——的习惯。
今日外头的雪停了,清梨和安徐兰到的比往日早一刻钟。
到屋子里时,竟是没有瞧见老太太的身影,一问才知,原来今日腊八,老太太正在厨房里,亲自熬腊八粥呢。
这一年,魏家老太爷刚去,魏家重孝在身,过年一切从简,更何况如今圣驾正停在望州行宫,旁人不知道,可魏长风却很清楚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样的形势下,他哪里还有心情过什么年。
近来秦家见形势愈发偏向安景帝,行事愈发狠辣急躁起来,颇有一番要鱼死网破的意思。
先前秦家准备过年的时候动手,只是不知过了半年,秦家如何作想,但是很明显,这个年谁都别想好过。
故而魏长风一早便传信回了家里,今年过年一切从简,腊月闭门,除了正常采买,家眷不得踏出府上半步,更不得走亲访友,闭门谢客才好。
而老太太在山上,也传信儿回去说在山上很好,并没有下山回去。
所以今年这个年,竟是清梨和清王一家、安徐兰和魏清墨一家,与老太太一起过。
安徐兰这胎已经六个月了,没有清梨当时怀双胎时那么大,但也已经不小了。
走了一路过来,安徐兰已有些微喘了,坐在了火炕上,接过了三奉长慈里小丫鬟奉上的牛乳,一口一口喝了起来。
老太太简直都快把自己当成安徐兰身边的老嬷嬷了,事无巨细,事事操心,还大都亲力亲为的,让安徐兰这个一向跟魏清墨一心的,都有些拉不下脸来对老太太了。
后来清梨又猜,可能老太太病了一场,只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又或是参透了什么,便愈发慈祥,只想着孩子好。
对待亲人,清梨不是个爱动太多心思的,老太太对她好,她也乐呵呵地孝顺着。
别苑上的日子,依旧是三个女人遛园子抱娃娃。
只不过这三个女人,从原来的清梨、老太太、颜氏,变成了清梨、老太太、安徐兰——颜氏跟着箱笼一起走了,去了随行圣驾的魏长风那里。
至于清王以什么名目、什么身份、怎么送过去的,这一向不是清梨会打听的,她相信以清王谨慎的性子会办得妥帖,并不担心。
老太太听到了颜氏去了儿子身边,放心之余,更是念起了对颜氏亏欠愧疚。
清王回了别苑也没有闲下来,时常三五日不见踪影。就是在别苑里,白日也大都待在牧洲九廊,只饭点时会回清音画馆,陪清梨和孩子们用膳。
同样魏清墨也是如此。
清梨多少能猜到,哥哥来了,就意味着清州那些化整为零的军队已经陆续抵达了岐昌,她虽然不知道清王和哥哥把这二十万大军安排在何处,但想必这么多人不可能藏多久,大军到了,说明大事已近,两人忙很正常。
清梨忽然想到去年,安景帝忽然遣云麾将军徐章率十万大军至清州,又把徐章手底下剩余的十万将士挪到了清州边上,形成对清王的牵制之势。
可后来清王和哥哥的意思,这分明是他们谋划安排所得的结果。
也正因为有了魏清墨带来的二十万大军镇守清州,如今清王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从他手中三十万大军和魏清墨手中的二十万大军,这总共
五十万大军中,挪出二十万到岐昌来。
所以说,当时清王就已经想到会有今天?或者如今的局势,是他一力促成的?
不过至少,无论是他顺势而为,还是步步为谋,这一切都是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让安心。
当然,同样安心的,还有一样信任自个儿男人本事的安徐兰。
因为安徐兰被安置在了清王的别院里,所以魏清墨也没有去他自己的地方,干脆也来清王的这别苑里落脚了。
每日清王回清音画馆,他就回安徐兰住的鹤庆晚榭。
这别苑里,一间间院子都足够大,正好一间住一家,倒是温馨充盈。
而且清音画馆与鹤庆晚榭毗邻,每日清梨和安徐兰这两家的小媳妇,都送夫君到门口,挥着小帕子送男人出门“上工”,男人走后,俩小媳妇就凑在一起,逗逗孩子绣绣花,霍霍盆栽吃吃点心的,倒真像是两户普通邻居似的,日子过得和谐美满。
若是清王和魏清墨并未出去,而是在牧洲九廊,那他们在辰时与申时,还会收到来自自家小媳妇的点心汤羹。
……
一晃入冬,腊月临年,飞雪如絮,别苑到处都裹上了银装,鹤庆晚榭后头的红梅开了,清梨每日都会陪着挺着安徐兰去遛一圈。
当然,每每出行,总是一队人簇拥着,毕竟安徐兰六个月大的肚子可不是开玩笑的。
穿过梅林,在暖阁里歇一会儿,再绕过一片幽静竹涧,就到了老太太的三奉长慈。
每每她们到时,老太太都会做好热羹,站在屋门口远远望着,等着她们一起用午膳,就好像寻常人家,等待着孩子回来吃饭的祖母一样。
原先,老太太起得早,去清玉观里听了早道,正好去清音画馆里,就能瞧见俩送走男人的小媳妇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
后来初雪过后,清梨和安徐兰担心老太太腿脚不便,而且这天寒地冻路上滑,
万一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便不让老太太天天跑了,就换成她们俩人作伴去三奉长慈了。正好让安徐兰能日日走走,长些力气。
并且,先前十一月过了既望,清王和魏清墨就明显忙了起来,又一连大半月不见人影,只有每日的平安信,俩人也是清一色的简洁——“均安,勿挂,保重。”
话虽不多,但意思都到了,每日的墨俱是新墨,只是信到人没影,清梨和安徐兰便渐渐形成了——“被窝里赖到日上三竿,早膳各自用,再一起遛弯到三奉长慈,午膳一并用,午后歇歇说说话,晚膳用完坐辇回”——的习惯。
今日外头的雪停了,清梨和安徐兰到的比往日早一刻钟。
到屋子里时,竟是没有瞧见老太太的身影,一问才知,原来今日腊八,老太太正在厨房里,亲自熬腊八粥呢。
这一年,魏家老太爷刚去,魏家重孝在身,过年一切从简,更何况如今圣驾正停在望州行宫,旁人不知道,可魏长风却很清楚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样的形势下,他哪里还有心情过什么年。
近来秦家见形势愈发偏向安景帝,行事愈发狠辣急躁起来,颇有一番要鱼死网破的意思。
先前秦家准备过年的时候动手,只是不知过了半年,秦家如何作想,但是很明显,这个年谁都别想好过。
故而魏长风一早便传信回了家里,今年过年一切从简,腊月闭门,除了正常采买,家眷不得踏出府上半步,更不得走亲访友,闭门谢客才好。
而老太太在山上,也传信儿回去说在山上很好,并没有下山回去。
所以今年这个年,竟是清梨和清王一家、安徐兰和魏清墨一家,与老太太一起过。
安徐兰这胎已经六个月了,没有清梨当时怀双胎时那么大,但也已经不小了。
走了一路过来,安徐兰已有些微喘了,坐在了火炕上,接过了三奉长慈里小丫鬟奉上的牛乳,一口一口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