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二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丁香拜师

    包家的人口增多了,添了个周大姐吃住,现在又来个丁香,家里就热闹起来。

    丁香的宿舍分配在九街那边的职工公寓里,那里住着单位里的很多演员和同事,她和人家不熟,不愿去单独住,就和周大姐挤在包巳的房间里。

    包巳又嫌这辆吉姆尼太小,再次和梹棋先生换了辆七座小面包车,就趁着星期天带着丁香阿绣大姐和大妹小妹和包妈一起到医院去看二姐。

    照例要给护士姐姐们带点礼物,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地去商店,大肆购买一番。

    二姐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在楼下围着花园转圈,包巳问护士长:“何姐!可以把二姐带出去转转吗?”

    何姐笑着说:“可以是可以!下午必须回来,她每周需要做几次血凝测试,观测那个部位血液淤积情况。”

    二姐早就圈得郁闷了,闻言连忙换上衣服,就跟着出门。

    包巳见大家到齐了,就直接开车到上次招待王田几个的那个地方,点了一大桌子菜,还用饭盒给没来的二妹和包爸带一份。

    送二姐回医院时,二姐说:“这不是好了吗?可以回家了吧?”

    包巳说:“过几天我回去一趟,问问大夫,你也跟着回家一趟看看再来。这看病可不能任性,听医生的肯定有道理。”

    宣传部下面的文工团原来只是个业余团体,演出队都是各单位选拔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医院的护士。自从公司宣传部成立个影视剧制作部以来,这个业余团体就升级成了专业的歌舞团了,名称还是职工文工团,演员更是千挑万选,选了十多个俊男靓女,整天画着油彩脸,下单位搞巡回慰问演出。

    自从新电视剧《春秋岁月》开拍后,选走三个演员进了剧组,又从下面单位补上三个演员来。文工团里有个传承已久的演奏乐队,老师傅都是以前玩手风琴横笛二胡之类传统乐器的,后来引进的西洋乐器就接受的慢了一些,和新分配来到年轻人大学生音乐爱好者就配合不很协调。

    包巳的两首新歌,在编曲合奏时,就搞不下去了。

    田敏也来看过排练现场,见包巳忙得满身大汗,衣服汗湿,还是指导不到一块去。就出去找外援去了。

    歌曲选择上,包巳也是敷衍了事,给丁香找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自己还是唱以前在中学唱过的《五星红旗》。乐队指望不上了,先进的乐器设备也没几个人玩得转,就只有自己制作伴奏带了,简陋就简陋点吧!

    专业级的电子琴功能更多,效果更好,包巳就模拟这个音效,模拟那种和弦,然后就合成录音,在弹奏伴奏曲,一个人也搞得像模像样了。

    武钢是部级大型国企单位,公司宣传部书记的权利也很大,田敏这

    一次出门,就联系到两个协助单位,一个是武汉音乐学院,就在和平大道的那头,很近的。另一个单位是慕名而来的,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刚成立的新单位,正在寻找节目源,这就一拍即合,联袂起来观摩包巳的演出来了。

    包巳和丁香正在排练大厅里纵情高歌,台下一班人,面露惭愧之色,都在静静听着,田敏带着来人就坐在后面欣赏。

    音乐学院来到是个女教授,姓黄,带着两个徒弟,一听丁香的唱法,就对徒弟或者是田敏说:“她是完全自学的流行唱法,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有些地方处理的就不太好,但在词曲作者和配乐者,利用乐器声音,很好地遮盖了这些缺陷,嗯!不错!这歌词旋律都是很好的。这个丁香,要是能系统的进修培训一下,保准能到人民大会堂去演出了。”

    来自扬子江音像社的吴编辑也惊讶于这首歌的内涵,说:包巳这两首歌,放在国庆推出来,流传在武汉三镇,继而推向全国,我们一定要把版权谈下来。这配器,配合着这词曲,显得单薄一些,请他到我们公司,有现成的乐队,重新编排一下,配上雄浑明亮的民乐,加点西洋节奏,那就完美了。

    午饭的时候,丁香在包巳劝说下,正式拜黄教授为师,业余学习音乐知识。丁香和黄老师坐在一起,她表示过了国庆节,还要回老家上学呢!

    田敏和扬子江的谈判就针锋相对起来,出版发行的事情方面你和包巳谈,但包巳工作忙,不能去你们那边排练,你要想合作,把你的乐队搬过来,你要把包巳挖走了,我们一班子人还玩什么?

    吴编辑也知道他们公司的情况,无非就是想叫自己的人来指点一下他们的乐团,为了拿到这两首新曲,还是咬牙答应了。

    于是,一辆大巴车,就每天拉来几十个人,扛着抱着各种乐器,到宣传部演艺排练大厅来练合奏。

    吴编辑想和丁香合作,录制一些她的歌曲,出一盘磁带,包巳说:“丁香已经和宝丽金有合约了,因为版权关系,她的一些歌曲两年内只能由宝丽金发行。你要他出磁带也可以,就改编一些民歌,重新配器编曲,也是一种再创作,效果也很不错的,等两天我清闲些了,就为她选曲,咱们再单独商量吧!”

    既然答应了就好,凭着丁香的名气,这盘磁带一定会很火的。

    包巳继续在研究院那边上课,每个人都比他的年纪大,但每个人都很尊重地记录下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符。

    新的民生产品设计就很多,像高楼无塔供水装置,包巳就做得最简化。他说:“这个问题是熟视无睹了,大家就觉得本来就该这样了,就不去考虑这个困难了,你看,三楼以上水压不足,四

    楼五楼就是旱区。这样,一个一千五到两千五百瓦的小电机就行了,这里加个压力罐,顶部装个压力阀,一个空气压缩开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压力不足时,自动连接市电,水是在压力罐下部的,上方空间在空间压力值足够时,顶起这里的触点垫片,顶动弹簧开关,就断电了。”

    这是空压开关的原理,是2002年才有的专利,现在国家专利局还没有开始运作,一些东西就只能用,不能乱说。包巳的设计,再次引得大家议论起来。包巳见后面坐着许多领导,就说:“这一个产品就能拉动一个大产业,像这个自吸泵电机,成立个新工厂专门生产它也不为多,这东西不光城市高楼使用,农村也用得上啊!”

    包巳在黑板上划写示意图,说:“农村富裕以后,生活也要追求舒适,向城里人看齐,这样的一个小电机,用途广泛,就这样安装在水井上,连接个一立方大小的压力罐,一样像城里一样使用自来水了,它插上电就不用管了,压力不足时自动上水,压力足够时,自动断电,多方便啊!公司专门建个这样的水泵厂,看能安排多少家属子弟啊!”

    大家不止看到包巳画出来的多款电风扇,洗衣机3d图画,还看到他和工程师们一起研究图纸,对一些国外传来的先进生产流水线图片进行解读,看人家是怎么把相关设备连起来使用的。这些图片和录像带是梹棋搞来的,他的国家里,对这个类似宣传的视频并不在意流传出去。包巳不知道啊!就傻傻地把电动车的图形草稿给了梹棋。

    工程师对自己来设计流水线生产线并没有信心,认为那是先进的高科技,自己怎么能搞出那么先进的东西呢?

    这就是信息闭塞的后果,人们总是妄自菲薄,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和别人并不差,差距就在于开放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包巳就担任诱导员角色,在标准大设计图上,胡乱画着,总能给工程师们一些提示。这些提示都是关键的东西,包巳的特殊思维,总能令技术专家们眼前一亮,商量之后认为那是有效的,最合适最简便的设计,是完全可行的。就拉着包巳坐在主席上,这个夹鸡腿,那个递汽水的,很热络地问:“包巳这都是从哪里看来的?”

    包巳学着一休的样子,手指戳着脑袋,说:“看多了杂书,融会贯通而已,就像练武功的,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工程师郭春山说:“以后你就担任新厂区的技术顾问吧!这么年轻的顾问,也只能出在咱们这里,哈哈哈!”

    东湖电器公司的牌子已经确定,上面立刻就批准了。公司是三方合作形式搭建的,市里以地皮和政策优惠入股,占15%的份额,武钢财大气粗,以

    三千万资金加基建工程和人员入股,占34%份额。香港的包盛公司以技术和后续技术升级,加两千万资金入股,占51%的份额。

    这个结果是阮正祥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力争到手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香港公司拿大头,港资公司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这就叫你好我好大家好!

    阮正祥知道,所谓的技术,都是包巳一个人搞的,他还拿出七百万五十万资金,交给自己管理,占据51%里面的68%,这是阿叻和谭校长的决定,他们是陪包巳来玩的,只是,这样算下来,包巳实际上已经拥有东湖电器三分之一的份额,和武钢的份额不相上下了。

    员工招聘广告发布出去了,包巳就找到新公司技术部首席工程师郭春山,由他介绍认识东湖电器的新上任经理后勤服务公司的副经理副书记许瑞安,一见面才知道,总经理就是安排包巳住房的许叔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