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清秋
字体: 16 + -

第69章 撕毁降约的人

    不知不觉便在合塞馆待了好久,成秋宁看着渐晚的天色,懊恼的拍了脑袋,高兴过头忘了还答应着外祖和舅舅要到护国公府看他们,匆匆道别,成秋宁和兰书一前一后地出了合塞馆,出现在护国公府外不远,果不其然,门口的小厮见她们二人出现,以恨不得再长出一双腿的速度进去通报。

    “外祖,舅舅。”

    不等成秋宁跨进门,徐公和徐毓峰两人就已经到了门口,成秋宁上前迎着,看着十分紧张自己的两个长辈,有些哭笑不得。

    等众人都在客厅安坐好,几次因为时间没有见到的外祖母也终于见过,一一回答了外祖和舅舅的关心,成秋宁这才能开口说明自己的来意,不再耽搁的给外祖和舅舅检查身体,发现他们的精神并没有什么差错,禁地内的灵气对他们的身体也没有造成伤害,成秋宁的心安了一半,过后兰书上前脉诊得出的结果也是如此,成秋宁提着的心才终于落地。

    “舅舅,禁军统领你就放手去做,只要支持王爷就可以。”

    踌躇过后,避无可避的事情终于正式的拿到了桌面上,成秋宁坦率地说到,她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她的立场,当然,也希望母亲的家人——两代都忠于岐国皇室的徐家,能够给出他们的态度。

    裴川清虽也是皇族,他前半生的辉煌都在战场上,没人会怀疑威名赫赫的战神打不好一场战役,但现下是裴川清正坐在那把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座上,自身的战斗力强悍不假,能不能坐稳位置还需要下面拾柴拱卫的人有多少。

    争取到徐家的态度,可以说是成秋宁除了自己之外能够带给裴川清的另外一股力量。

    “秋宁啊,我和你舅舅已经考虑过了,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几乎是不可挽回,那就得做的更加彻底,”说到这徐护国公和徐毓峰交换了一下眼神,统统看向成秋宁,“掐灭其他的可能,让剩余的人没有选择,不然到时候有了翻身的机会,到处跳脚,受苦的还是你们。”

    听到这里,成秋宁算是明白了血缘维系在一起的亲情有多么难能可贵,外祖一家不光是在众人都看热闹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还考虑到之后的情况,索性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杜绝可能遗留下来的后患,相比较成府,成秋宁只有一句人心难测。

    “好,我替王爷多谢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并不是虚情假意,在这块大陆上她的经历只有短短的五年,成秋宁心里被一种叫做感动的东西填满,握住在身侧兰书伸出的手,她也终于知道指尖在温软的触感下微微颤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在护国公府住了一晚,成秋宁早上恋恋不舍地告别护国公府,兀的蹦出来的疑问击败了成秋宁,她有些慌乱的想要询问兰书,脖子里悉悉索索的声音让她将话暂时搁置。

    “梧白,你怎么了?”

    白团子在出了禁地之后便一直沉睡,不论拿什么东西都不能让它睁开眼睛,成秋宁险些以为它死了,不过在兰书的仔细观察之后,得出了一切正常的结论,成秋宁转身去问了望筀,也没什么确切的说法,只是让她先等一等。

    不过真正让成秋宁确定它没事的是,她发现这只白团子似乎又怕凉又怕热,原先柔嫩的外壳已经变得坚硬,靠近热源或者水源都会骨碌碌挪开,只有在自己身边才会安静待着。

    考虑到还在外面,成秋宁和兰书双双闪身,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隐蔽的墙角,两人头顶着头紧张的看着手心里四肢呈蜷缩状态的白团子。

    “小姐,你看这里,是不是裂开了?”

    兰书屏息凝神的观察,几乎是用小到不能再小的声音说话。

    “喀嚓喀嚓——”

    沿着四肢同时绽开的白色硬质仿佛开了口的荚豆,从里面伸出更加柔软白嫩、并且有着明显爪状的形态,成秋宁眼神暗了暗,她说起望筀在给她简单描述过的成年梧白的样貌:兽身鹿尾半人面。着重强调没有机缘,梧白往往是不能进化成年,只能在年龄到达之后繁衍下一代,而后不久就死掉。

    “它是不是还有尾巴?”

    成秋宁小心的扒开裂开了一点点缝隙的背部,看到赫然伸长着一条绒毛质感的短尾。

    逐渐兴奋的两个人没有发现身后的异动,却也正在此时,覆盖头首的硬块嗖的一下掉下来,甚至在成秋宁和兰书两个人都还没看清楚什么样子的时候,梧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那个悄无声息靠近过来的狸猫咬断了脖子。

    一抹暗红挂在半人面的尖牙往下滴,成秋宁低头看着掉在地上的那只狸猫,敏锐的发现了它眼瞳中还未来得及散去的光芒,正巧此时梧白的爪子猛地扎进了瞳孔,透过猫变形的躯体,成秋宁大概可以想象那个正在实施移瞳术的人有多么惨烈。

    只不过,为什么巫蛊之术会在岐国的京城现身?

    传说中邕安国的立国根源便是巫术,但传说终究是传说,现在的邕安国内,巫蛊之术仿佛不再盛行,而且存在的也是演变的千奇百怪,不再具有攻击力。住在江南的那段日子,成秋宁接收到的关于邕安国的消息与岐国并无异样,修行巫蛊之术的人已经几不可闻。

    “不能掉以轻心。”

    成秋宁这么想着,招手将梧白唤回来,带着惊住的兰书离开街角。

    ——

    早朝时裴川清并没有召集群臣,只是分批觐见,正门进侧门出,几乎每个有地位站在朝堂上的大臣的都见了一遍,但是似乎面谈的效果并不理想。

    成秋宁到时他们在讨论降书,降书条款是已经拟好的,上奏具表的大臣正在和裴川清据理力争,争得脸红脖子粗,就是不松口,情势是在成秋宁没打招呼直接进了殿中开始变化的,那位老臣当着裴川清和成秋宁的面将拟录的降书条款撕了个粉碎,而后头也不回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