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长女会当家
字体: 16 + -

第534章 三房分产

    翠花也是没客气,

    “成,我留下来给你帮把手。”

    翠花11岁了,干什么也比沈圆圆利落,不管怎么的年龄都在那呢。

    沈圆圆也是没跟她客气,她还真有一些忙不过来。得亏余伯伯的几个徒儿看着俩孩儿做饭,便过来帮忙,摘菜的摘菜、生火的生火,还有专门帮着淘米、刷锅的,这一动手可便快多了。

    没多长时候宅院中就飘出各类香味儿,离的老远就闻的到。

    正门处有人拍门儿,蛋蛋便说:

    “阿姐,家中来人了。”

    由于山哥上一回到家中的事儿,沈圆圆就叮嘱小不点不准随意给人开门儿,如今有什么事儿他都晓得讲一下。

    这样早是谁过来了?

    沈圆圆就搁下手里的活计去开门儿,结果打开正门一瞧,居然是曾家小叔跟曾婶,俩人眼都涨红。显见是哭过了。

    “小叔、曾婶,这是怎么的了?”

    沈圆圆忙把人让至宅院中。

    “没啥。”

    曾三婶儿一张口泪水便又掉下来了,转过身体擦了一把泪水,

    “三儿在你家吧。我们来接他家去。”

    而后看着窗户底下抿着嘴的儿子,曾三婶儿的泪水又止不住的向下落,

    “儿子,痛不痛呀。娘亲下手太重了,瞧这脸肿的。”

    曾三婶儿抱住儿子便是一顿哭。

    余伯伯他们都出来瞧了,还当是出了什么事。

    “可以了,不要哭了,三儿令父亲瞧瞧,还痛不痛。”

    看着儿子脸还肿着,曾家小叔这心头也蛮难受的。

    三儿明理儿的一摇头,小声说:

    “父亲、娘亲,你们怎么了?”

    他不问还好。这样一问曾三婶儿“哇”的一下开始大哭。抱着三儿便大哭说:

    “儿子呀。咱没家了,咱家给扫地出门了唔唔,儿子呀。咱没家了……”

    哭的那叫一个忧伤。

    沈圆圆都听蠢了,

    “发生了什么呀?”

    什么叫没家了?

    给扫地出门?

    莫非曾爷跟曾奶把人撵出去了?

    不可以呀。白日的事儿显见是曾家三房吃了亏的,就算赶人也是撵走长房呀?

    余伯伯一听这事儿也是没吭声,忙回了西偏房待着,也是给几个徒儿使眼光。徒儿们伴随着师父走南闯北的也机敏,大家应当干嘛干嘛,当没这事儿一般。

    “可以了,不要哭了。”

    曾家小叔也蛮忧伤的,本来是劝慰,结果一张口声响也哽吞了。住了30多年的家,一下子不要住了,他这心头倒也不好受。

    沈圆圆情知这是发生了什么自己不晓得的事儿,虽不想乱掺和,可人都哭成这样了,她倒也不好赶人。忙说:

    “小叔、曾婶,进房坐吧。”

    把人让至屋中,沈圆圆打了水洗了手帕给曾三婶儿擦脸,小声说: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呀,怎么就没家了呢?一家子好生的在一块,这话可不敢乱讲呀。”

    曾家小叔便说:

    “瞧瞧,还不如个孩儿明理儿。”

    曾三婶儿也清楚自己那样讲不对,可心头就是难受,一边擦脸一边哭诉说:

    “都给撵出家门了,怎么就不是没家了,我那样说有什么错了?哪里有这样的,分明是他们长房欺压人,还不要人说什么了,我这心头憋屈,你都不要我哭几下,非的委曲死我你才高兴是不是?”

    即使这样忧伤,曾三婶儿也并没说什么重话,在过日子这事儿上她显见是个聪明人。至于今日挠了曾家小叔,那也是遭人挑拨的,女子的事儿触及到了她的底线,否则倒也不至于。

    “是我没用,护不住你们娘亲几个。”

    曾家小叔这样坚强给汉子,说这话时眼圈儿也红了。

    沈圆圆一个头俩大,究竟发生了

    什么反倒是说清晰呀,怎么跟打哑谜一般。

    “究竟怎么了?小叔、曾婶你们不要老打哑谜要我们猜呀,你们看把三儿给吓的,都哭了。”

    俩口子这才发觉,三儿这样一小会儿都哭成花猫了。一下也是没,估摸真吓坏了。

    “儿子不哭,儿子不哭。”

    瞧着满面是泪的儿子,曾三婶儿的泪水又出来啦。“不是我说,爹妈这也太偏心了,一般是儿子,一般的孙子,咱家孩儿还多,老人怎样能这样呢,便把咱撵出去,要村中人知道了还不的怎么编排咱呢。”

    “也不是撵走咱,这不是给了钱令咱自己盖屋儿么。”

    曾家小叔虽心头不舒爽,可涉及到自己爹妈便说好话了。“这不是也考虑到咱家孩儿多,想着盖了大宅院往后也方便孩儿们娶媳妇儿么。”

    “你居然挑好听的说,即使作为孙子,那也不必这节骨眼儿上,搞的似是咱作了什么错事儿一般,分明是你大哥哥、大嫂他们……”曾三婶儿虽有气,可听了曾家小叔的话还是舒缓了很多,沈圆圆也从俩人的对话中听明白了。

    敢情儿曾爷跟曾奶为永绝后患,索性再一回分家了。说是分家,实际上早便把家中分好了,这一回也便是要曾家三房搬出去自己盖屋儿。由于曾巩是村长,连地儿都给找好了。

    自然,盖屋儿也是须要钱的。曾爷他们也清楚亏待了三儿子,便给贴补了5两钱。这5两钱肯定什么都不够的,不要说盖屋儿了,便是一个院墙都不够。曾家的牲口是几家共同使唤的。两头大马,都是年富力壮的好年龄,当中一匹雌马还有了犊儿。

    曾爷就作主又把家中那两头大马给了三房,要知道这两匹马可不便宜。市面上没30两想都不要想,特别是雌马还有了犊儿,等下了犊儿,那马犊子养个半年怎么的都可以卖上七8两钱,这一下便相当于给了三房40多两钱。

    这也便是曾家底子厚,一般家庭还真给不起这样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