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他说你去花楼?
按照大禹国的规矩,女方的嫁妆一般都家具,有条件的就弄得多一点儿,贵一点儿。
比如上等的黄花梨梳妆台,楠木月洞式架子床,胡桃木竖柜……
没有条件的就简单一点儿,有张榆木架子床就是了。
这要是在之前,温氏自然不会多想别的,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给舒芫准备上床和梳妆台就是了。
而且已经打算好了就找村里的木匠做,都是认得的人家也不会漫天要价。
可现在不一样了,舒芫管着这么几家铺子,又开着蔬菜集散中心,这嫁妆总不能太寒酸了。
温氏便打算找镇上的师傅做,那里的款式多,而且做工也好。
虽然价钱贵,不过阿芫就成这么一次亲,该舍得的地方还是要舍得才行。
陈如双管着账,也很是赞同地道:“各处的铺子都在运转,每月里进账还不错,别的不敢说,姑娘的嫁妆钱总是要挪出来的。”
虽然很期待跟晏星洲的大婚,不过舒芫更多的是考虑手上的产业。
如今作坊正在筹备之中,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她不想因为给自己准备嫁妆,就搞得捉襟见肘的。
“就五百两银子,差不多就行了。”
温氏拧了拧眉:“五百两银子能干啥,别的地方你大方得很,到了自己这里倒省起来了。”
“娘,作坊要是不建起来,铺子里的货供应不上,我们每天这么多房租人工花出去,很浪费的。”
见舒芫坚持,温氏只得道:“行吧,就先五百两试试,不过我们是不是得先去上京看看?一来具体的量一量屋子,二来也要看看他屋里已经准备了什么,免得到时候不好摆嫁妆的。”
舒芫想了想,这一来一回的得花不少时间,还不如让晏星洲直接把屋子的图画出来,再标个大致的长宽高。
晏星洲很是无奈:“地方是家里人定下来的,我也还没去看过。”
得,还真得去一趟!
既然要出远门,这铺子里的事情就得安排好。
奉县那边比较远,舒芫就先去安排了那边的事情。
店里由谁做主,出了事情该找谁解决,蔬菜供应不上应该怎么办,她都样样考虑周全了。
只是这里的事情还没处理好,清河镇那里的蔬菜铺子又出了麻烦,说是主人家的老太太过世了,那里办起了白事,根本就没法做生意。
铺子里还有好些蔬菜,这一耽搁,又得想别的办法处理。
舒芫只得急急又赶到了那边,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这才刚想了办法解决了,回到家里,文人书院的洪先生又来了,说是书院已经颇具规模,这藏书阁得赶紧收拾起来。
所谓的藏书阁就是现代的图书馆,书院里之前就留有房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安置书架,买上一屋子的书。
书虽然不贵,可买上一屋子也得花上不少银子。
舒芫便想了办法,打算号召整个梅花沟乃至清河镇的百姓捐书。
捐的书上可以写上捐书人的名字,日期,捐书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捐书的名单会贴在藏书阁最大的那面墙上,不管谁进来看书都能看见。
洪先生是个读书人,也没有缺过银子花,听了舒芫的建议之后只觉得这办法很有意义,倒没想到她是为了省钱。
号召捐书的告示就贴在青梅酒肆的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的,消息传播也是最快的。
眼看着舒芫整日里忙得跟个陀螺似的,温氏又心疼又焦急。
这去上京的日子一拖再拖,可成亲的日子却已经定下来了。
晏家那边给的日子,晏星洲来问过温氏,温氏也是同意了的,就在明年的正月十五,是根据两人的生辰八字定下来的,专门找人算过。
这天见舒芫又要出门,温氏不禁将她拉进了屋里。
“这些天见你忙,一直也没有机会问你,那天姓关的那小子说的话什么意思?”
这事儿都过去好几天了,舒芫哪里还记得当时关元宝说了什么,只一脸疑惑地看着娘亲。
“娘想问什么直接说便是,咱们母女俩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他说你去花楼什么意思?”
舒芫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
当时因为不想让娘担心,她回来便什么都没有说,只说有事情耽误了,才回来晚了。
没想到却被关元宝那家伙当着众人的面儿说了出来,当时也是刚好晏星洲来下聘,村里人才没顾着议论这事儿,没想到娘亲还记着呢!
舒芫的眼珠子转了转,很是漫不经心地道:“他胡说八道的,娘就别放在心上了。”
温氏一指她的额头:“你这丫头说谎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以为娘看不出来?”
舒芫苦笑了一声:“都过去了,娘就别问了好吗?”
温氏一看她这表情,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定然是又因为铺子的事儿被人算计了。
温氏长叹了一声:“这么几处铺子,你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再加上一个姑娘家也遭人嫉恨,要不你处理一些,以后去上京发展,有星洲看顾着,兴许就不会这么多事儿了。”
舒芫没有说话,这几处铺子是她自己辛辛苦苦弄起来的,哪里舍得说处理就处理了。
温氏苦口婆心:“星洲那样的人家你嫁过去以后,肯定是要在上京生活的,这么多铺子留在这里,娘担心给你弄垮了。”
舒芫倒是没关心铺子的问题,却听出了别的意思。
“娘不打算跟我去上京生活?”
温氏低了头:“你是去嫁人,哪里有娘亲跟着女儿一起住到夫家的道理?”
“星洲不会介意的!”
“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别人会说闲话的。”
舒芫拧着眉,她前世亲人缘浅薄,父母亲早逝,但凡单位上过节放假,她都是跟没放一样,还是留在单位上。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么敬业,放假也不回家,事实上不过无处可去罢了。
到了这里之后,她才从温氏身上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拳拳爱护之心。
“我们在上京买一处房子,到时候娘住过去不就行了,我就能经常来看你了。”
(本章完)
比如上等的黄花梨梳妆台,楠木月洞式架子床,胡桃木竖柜……
没有条件的就简单一点儿,有张榆木架子床就是了。
这要是在之前,温氏自然不会多想别的,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给舒芫准备上床和梳妆台就是了。
而且已经打算好了就找村里的木匠做,都是认得的人家也不会漫天要价。
可现在不一样了,舒芫管着这么几家铺子,又开着蔬菜集散中心,这嫁妆总不能太寒酸了。
温氏便打算找镇上的师傅做,那里的款式多,而且做工也好。
虽然价钱贵,不过阿芫就成这么一次亲,该舍得的地方还是要舍得才行。
陈如双管着账,也很是赞同地道:“各处的铺子都在运转,每月里进账还不错,别的不敢说,姑娘的嫁妆钱总是要挪出来的。”
虽然很期待跟晏星洲的大婚,不过舒芫更多的是考虑手上的产业。
如今作坊正在筹备之中,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她不想因为给自己准备嫁妆,就搞得捉襟见肘的。
“就五百两银子,差不多就行了。”
温氏拧了拧眉:“五百两银子能干啥,别的地方你大方得很,到了自己这里倒省起来了。”
“娘,作坊要是不建起来,铺子里的货供应不上,我们每天这么多房租人工花出去,很浪费的。”
见舒芫坚持,温氏只得道:“行吧,就先五百两试试,不过我们是不是得先去上京看看?一来具体的量一量屋子,二来也要看看他屋里已经准备了什么,免得到时候不好摆嫁妆的。”
舒芫想了想,这一来一回的得花不少时间,还不如让晏星洲直接把屋子的图画出来,再标个大致的长宽高。
晏星洲很是无奈:“地方是家里人定下来的,我也还没去看过。”
得,还真得去一趟!
既然要出远门,这铺子里的事情就得安排好。
奉县那边比较远,舒芫就先去安排了那边的事情。
店里由谁做主,出了事情该找谁解决,蔬菜供应不上应该怎么办,她都样样考虑周全了。
只是这里的事情还没处理好,清河镇那里的蔬菜铺子又出了麻烦,说是主人家的老太太过世了,那里办起了白事,根本就没法做生意。
铺子里还有好些蔬菜,这一耽搁,又得想别的办法处理。
舒芫只得急急又赶到了那边,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这才刚想了办法解决了,回到家里,文人书院的洪先生又来了,说是书院已经颇具规模,这藏书阁得赶紧收拾起来。
所谓的藏书阁就是现代的图书馆,书院里之前就留有房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安置书架,买上一屋子的书。
书虽然不贵,可买上一屋子也得花上不少银子。
舒芫便想了办法,打算号召整个梅花沟乃至清河镇的百姓捐书。
捐的书上可以写上捐书人的名字,日期,捐书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捐书的名单会贴在藏书阁最大的那面墙上,不管谁进来看书都能看见。
洪先生是个读书人,也没有缺过银子花,听了舒芫的建议之后只觉得这办法很有意义,倒没想到她是为了省钱。
号召捐书的告示就贴在青梅酒肆的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的,消息传播也是最快的。
眼看着舒芫整日里忙得跟个陀螺似的,温氏又心疼又焦急。
这去上京的日子一拖再拖,可成亲的日子却已经定下来了。
晏家那边给的日子,晏星洲来问过温氏,温氏也是同意了的,就在明年的正月十五,是根据两人的生辰八字定下来的,专门找人算过。
这天见舒芫又要出门,温氏不禁将她拉进了屋里。
“这些天见你忙,一直也没有机会问你,那天姓关的那小子说的话什么意思?”
这事儿都过去好几天了,舒芫哪里还记得当时关元宝说了什么,只一脸疑惑地看着娘亲。
“娘想问什么直接说便是,咱们母女俩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他说你去花楼什么意思?”
舒芫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
当时因为不想让娘担心,她回来便什么都没有说,只说有事情耽误了,才回来晚了。
没想到却被关元宝那家伙当着众人的面儿说了出来,当时也是刚好晏星洲来下聘,村里人才没顾着议论这事儿,没想到娘亲还记着呢!
舒芫的眼珠子转了转,很是漫不经心地道:“他胡说八道的,娘就别放在心上了。”
温氏一指她的额头:“你这丫头说谎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以为娘看不出来?”
舒芫苦笑了一声:“都过去了,娘就别问了好吗?”
温氏一看她这表情,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定然是又因为铺子的事儿被人算计了。
温氏长叹了一声:“这么几处铺子,你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再加上一个姑娘家也遭人嫉恨,要不你处理一些,以后去上京发展,有星洲看顾着,兴许就不会这么多事儿了。”
舒芫没有说话,这几处铺子是她自己辛辛苦苦弄起来的,哪里舍得说处理就处理了。
温氏苦口婆心:“星洲那样的人家你嫁过去以后,肯定是要在上京生活的,这么多铺子留在这里,娘担心给你弄垮了。”
舒芫倒是没关心铺子的问题,却听出了别的意思。
“娘不打算跟我去上京生活?”
温氏低了头:“你是去嫁人,哪里有娘亲跟着女儿一起住到夫家的道理?”
“星洲不会介意的!”
“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别人会说闲话的。”
舒芫拧着眉,她前世亲人缘浅薄,父母亲早逝,但凡单位上过节放假,她都是跟没放一样,还是留在单位上。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么敬业,放假也不回家,事实上不过无处可去罢了。
到了这里之后,她才从温氏身上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拳拳爱护之心。
“我们在上京买一处房子,到时候娘住过去不就行了,我就能经常来看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