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不想做王妃了
字体: 16 + -

第二百七十章 煮茶论证

    吏部尚书方有德于狱中吞片自尽,家产充公,其手下吏官大多以权谋私,为己谋过不少私利。罢官的罢官,降职的降职,总归是一窝老鼠尽数剿灭。

    李常刚上任便行此公义之举,为被欺压过的百姓讨回了公道,这尚书府门前是百姓称赞,爆竹齐鸣,纷纷庆贺他们迎来了一位好官。对那大胆提拔新人的帝王,亦是赞不绝口,编了一首童谣。

    “天星紫薇下凡来,仙目徘徊求俊才。牛鬼蛇神胆尽催,自得人臣化清白。”太监抑扬顿挫,笑眯眯念道。

    这童谣的意思是说,皇帝是天降紫微星,一双神眼识人有术,为民求得良臣,造福社稷。就是在夸帝王英明,选了贤臣让百姓有了福祉。

    皇上听了是喜不自胜,对李常也是欣赏了几分:“李常祖上最高的也就是举人出身,谁曾想到了这一代竟有如此俊才。有这份胆识的,朝中可不多啊。”

    太监笑呵呵应道:“君明则臣直,都是皇上贤明才有李常这等直臣出现。往后这等贤臣只多不少,皆是拖皇上的洪福了。”

    皇上瞟了他一眼,捻须朗声轻笑。转目又瞥见案上一本红色奏章,刺眼夺目,登时他的脸又是阴沉下来。这红色奏章事关后宫,如今关乎后宫的大事也只有一件。

    “长秋宫的案子也过去多日了,靖王那可有进展?”他冷声低问,抬手便是越过那红色奏章,提起另一本。

    太监的笑也是忽而僵硬,讪讪笑道:“回皇上话,靖王此番入宫便身兼数案。卢太医命案与长秋宫刺杀案,刑部那边李常又举报了十余名吏官,这两头忙活,靖王怕是也分身乏术啊。”

    皇上冷哼一声,道:“当初是他上奏说卢太医命案与长秋宫的幕后主使有关,两案本是一案。李常的那些吏官不到一日也都认罪伏法,只等依法处置便罢,哪里惊扰得了他。若他还没查出个所以然来,那他以往在刑部断案如神的名头,就是浪得虚名!”

    对吏部的整肃快如疾风,对长秋宫这宫内行刺的案子却了无音讯,这不免让帝王也起了疑心。

    那太监低头不语,靖王在刑部的功绩那是世人有目共睹,几个老刑官跟捕头也是称道连连,自愧不如。他们与靖王非亲非故,旁人对这落魄亲王避之不及,敢夸赞的绝对是真心,而不是奉承。

    “传靖王上殿。”皇上冷沉低语,头也不抬,目光炯炯是盯着眼前奏章,手中朱批于案上落下一抹惊心的红色。

    此时,宁逸正在靖王府后院内,茶香四溢,与人对酌笑谈。

    “李大人新上任便为本朝拔除了跗骨之蛆,本王替父皇在此谢过了。”宁逸以茶代酒,双手举杯,恭敬将茶一饮而尽。

    李常亦是举杯还礼:“为民除害是官

    者分内事,王爷言重。”

    二人相视一笑,彼此间就如多年未见的知己,一见如故。

    “李大人身为吏部主官,日后身边定少不了阿谀奉承。若有什么为难之处,本王这靖王府随时向你敞开大门。”宁逸低声轻语,笑如春风般和煦。

    李常叹息一声,满目尽是哀其不幸:“财迷心窍之人多不胜数,这为官这本该自省。昨日一见,这小人是比微臣心中所想要多得多。”他抬眸望了一眼宁逸,肃然抱拳,“微臣有幸得王爷青睐,这才得以白丁之身得尚书之位,定不有负王恩!”

    宁逸坦然轻笑,反道:“李大人这才是言重了,其实是太子殿下在朝中为大人美言,与本王并无牵连。”

    李常冷哼一声,满面阴沉:“太子为人高傲,座下幕僚尽是官绅贵族,世家公侯,怎会留心到微臣一个胶东草庐中的鄙贱莽夫。微臣知王爷不愿托大,但微臣明白。”

    宁逸淡笑不语,转看了一眼身边已是呆愣住的人。

    谷青阳听了是目瞪口呆,见主子饶有兴致的看他,登时也是红了脸,搔了搔头。原来李常一直都了解太子为人,他多年未被起用,靖王入宫,他便这一朝得势。这其中缘由,自不用多说。

    朝中虽是太子在谏言,但李常这样的聪明人是不会只看表面的。自他向刑部请求核查吏官,宁逸没有选择官官相护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得位是因为谁。

    对聪明人,有些话是不用多说的。叶香君也看准了李常有经纬之才,这才毫不顾忌的将他举荐给宁逸。而宁逸则利用了太子太师,给太子送了一个‘大礼’。

    这一切都是他二人的谋划,帝王跟太子都为他们所用了。

    “李大人胸有沟壑,朝中群臣若都是大人这般,那本朝也不愁盛世春秋了。”宁逸心有所感,如果当年有李常这样一个种植感言的人,母妃的死就不会那么草率被掩埋。

    李常抱拳挺身,双目炯炯:“微臣既身为吏部尚书,定为朝廷选拔肱骨之臣。不出十年,我朝必尽拢饱学之士,为国策献上良方,不愁国力不盛!”

    宁逸抬眸,微露出一抹冷光:“若要得肱骨之臣,李大人可得消除更多的跗骨之蛆,这可不大容易啊?”

    吏部方有德的那些提拔之人,大多是出自小官小吏的门第,笼络他们只为好控制,方便为太子行事。除了他的刑部外,其余四部的官员多有权臣公侯做靠山,若动了他们的人就等于是蜉蝣撼树,自寻死路。

    尤其是太子另一门户部,那尚书祖上是受封武侯,战事安定后改走了文官的路子,被封做辽州刺史。其实是避开新帝锋芒,求得一个安稳。子嗣多受荫封,这户部尚书蒋继宗便是长子。

    动了他

    就是动了辽州刺史之后,等于得罪了整个辽州。这一州的官员都盯着李常,除非他真滴水不漏,否则稍有不慎便是惹来一群蝗虫扑食。

    “天下大事皆是不易,若如孩童戏水,那这乌纱帽岂不是三岁孩童都戴得了。”李常不屑,只以一句戏语带过,而后心有所感是复抬起头,“靖王此言,似乎还有深意?”

    宁逸目中轻亮,唇角微勾:“大人既知太子为人如何,自然也该知这吏部与户部是听命于谁。你扳倒了方有德,占了他的吏部尚书之位,致使他多年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试问太子如何甘心?”

    李常捻须沉吟,这不甘心之下定会心存报复。但他身为东宫太子绝不会亲自出手,这要放狗咬人的话,受命的定是户部的人。他挺身抱拳:“微臣新任此职,势单力薄,望王爷相助!”

    宁逸垂眸,将手中的茶杯是转了一圈:“若想不受人辖制,就得先下手为强。李大人既颠覆了吏部,想必也不在乎再多颠覆一个户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