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欧陆1918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一章:奥斯曼的劳伦斯

    在正式签署俄国提出的条约之后,李察正式被授予了奥斯曼帝国上校军衔,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军衔而已,就和各国的君主会授予其他国家的贵族或者英雄本国的勋章一样。

    不过相较于其它的勋章只有荣誉效果,这个上校军衔可是实打实的,在一定情况下,李察是可以直接指挥奥斯曼军队的,上校的最大指挥限度是师级,如果有必要的话,李察可以直接调动奥斯曼的一个师进行作战。

    除此之外,李察还被授予了奥斯曼帝国参谋的职位,可以直接参与军队调度、战术、战法的讨论。

    其实,在俄国提出的条件中,法鲁克还是拒绝了一项最为让他失去颜面的条件。在李察的信寄回去之后,沙皇终于得知了李察和尼古拉帮助奥斯曼的事情,虽然之前和阿拉伯人有过协议,但现在也不得不直接撕毁。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阿列克塞只是一再的忍让,真的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不过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希望能够在真正结束之后与奥斯曼苏丹共治君士坦丁堡,这样就算自己在任期间没有什么英明的决定,上了天堂之后也不至于没有颜面见到自己的祖先们,至少自己成功拿到了他们努力几百年都没能实现的目标,获得君士坦丁堡,即使不能完全控制,也不能把它改名成沙皇格勒。

    但至少自己控制了它不是。尼古拉和大臣们讨论之后,也觉得这个要求无伤大雅,也有利于自己日后上台的时候脸上更有面子,便干脆直接加进了条款里面。

    但是事与愿违,法鲁克想也没想就直接拒绝了这项要求,而且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只是言辞拒绝了。李察倒是想帮助阿列克塞争取到君士坦丁堡的共治权,边和法鲁克说,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事情,就算他同意了自己和奥斯曼也不会失去什么,也可以让沙皇获得一个名誉的头衔,两全其美。

    可法鲁克依然只是摇头,说什么也不愿意。

    “如果我交出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就算是名义上的满足了贵国皇帝的虚荣心,那我怎么向我的家人和祖先交代。当年我的先祖唱着突厥的战歌,历尽千辛万苦,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士兵,才攻破了这座城市的城墙,建立了奥斯曼的统治。只要还有一天这个国家叫作奥斯曼帝国,我都绝不会拿君士坦丁堡的名誉来作为获得帮助的条件。除此之外,你们随便拿,除了这个。”

    法鲁克倒是硬气了一把,李察见自己讨不到便宜,也就不再继续坚持,这个东西说白了也是可有可无,大可不必因为这种事情伤了两国的和气。

    自此之后,也就是条约签署之后,李察的名字开始在奥斯曼军中传唱,这位外国的使者,用他的意志和勇气打动了苏丹,劝说他竭力对抗奥斯曼的敌人。

    而奥斯曼的劳伦斯的名号也传了开来,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的军中一直流传着,阿拉伯的叛军中有一个叫做劳伦斯的英国军官,帮助阿拉伯人对抗奥斯曼的军队,因此才让阿拉伯叛军数次击败或者扰乱奥斯曼军队的部署。

    但实质上这大概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已,也因为此,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位叫作劳伦斯的英国人,所以这个形象也就此被神化了,奥斯曼军队内部也因此禁止士兵私下讨论关于劳伦斯的事情。

    现在一位来自俄国的年轻军人,拥有和这位神话人物差不多的出身,都是贵族后裔,年轻有为,军衔也并没有那么高,几句话或者一些简单的行动就可以左右奥斯曼的战争走向。

    同时军队的士兵们也重新对苏丹充满信心,前不久当士兵和下级军官得知苏丹准备和谈的时候,士兵们非常的沮丧,虽然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奥斯曼军队甚至是国家内部都弥漫着一种消极的心态,但是士兵们对于捍卫荣耀这件事情还是非常看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进入近代以来,即使是战斗力最为低下的军队都能打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战绩或者做出一些让人潸然泪下的举动。

    荣誉和对本民族的忠诚是军人们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也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接受的训练和教育的结果,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军队中得到了最大的绽放。

    李察在第一次听到劳伦斯这个称呼的时候,就简简单单一笑了之。作为一个现代人,他非常清楚这个劳伦斯是什么身份。他确实是存在的。

    1888年8月16日,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出生在英国威尔士,是当地大地主托马斯与女管家劳伦斯的私生子。劳伦斯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生性敏感的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另类,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只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

    18岁的时候他考入了牛津大学学习历史,虽然身高只有1.65米,他却勇于向自己的潜能发出挑战。他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在寒冬中进行越野训练,训练骑车直至累倒在路旁。通过这种自虐式的锻炼,劳伦斯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前往阿拉伯地区进行旅游的时候,他还学会了阿拉伯语。

    一战爆发后,劳伦斯报名参军,到英军设在开罗的军事情报部任职。他不喜欢坐办公室,并很快等到了机会。1916年沙特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的酋长谢里夫发动革命,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当时是英国的敌国,劳伦斯建议英国抓住机会与那些希望取得独立的阿拉伯部落联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他的建议得到了英国军方的支持,同年12月,劳伦斯被派往吉达,出任阿拉伯军队首领费萨尔的联络官。

    在劳伦斯的策划下,阿拉伯起义军多次深入敌军后方,炸毁铁路与桥梁,使土军的运输濒于瘫痪,阿拉伯人因此称他为“爆破先生”。攻占红海沿岸重要港口亚喀巴港一役,使劳伦斯成为英国军界的知名人物,也让英法等殖民主义大国第一次真正重视阿拉伯起义军的力量。劳伦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攻克亚喀巴之后,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了,而是成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劳伦斯负伤32次,多次死里逃生,但从不居功自傲。他严格遵守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与他们同吃同住,并肩作战,胜利后总是把功劳归于各位酋长或部落领袖。战友评价他说:“他的话不多,但他注意研究周围的人。当争论结束,他提出行动计划时,往往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在回忆录中劳伦斯写道:“我将散落在阿拉伯人中间的火花聚成一团熊熊大火。”

    当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欧洲战场陷入僵局时,劳伦斯率领的非正规部落军却在阿拉伯半岛书写了传奇而浪漫的胜利诗篇,让敌军闻风丧胆。1918年劳伦斯与费萨尔率军攻入大马士革,使他的军事成就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