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神探
字体: 16 + -

九十五章 书坊寻人

    翌日,杨秋白一大早便不见了踪迹。据府中人的话说,是去查访一些消息去了。花未九自然知道他一定是去找王文泉的下落,但汴京城如此之大,想要找到一个人的线索,只怕很难。不过既然知道此事与崔素定然有关,那么追查崔素这几日的行踪,想必会有一些收获。

    崔素的卷宗交给了陈瑜之去处理,花未九今日倒是难得的得了一些空闲。

    摸了摸手腕处的珠串,她有些心不在焉。这是昨日从杨秋白手上扔过来的,解开绸布上的粉色抽绳,里面竟然露出的是一串洁白如玉的珠串。一粒粒做的极为精巧,而且最为难得是,珠串的款式简洁大方,戴在花未九扮做男装的手上,也丝毫不显得突兀。城中不少富家子弟都会在手腕处戴上一串珠串,以保神佛庇佑。

    她原先也以为这是杨秋白送她的饰物,后来才想到想必是杨秋白见她思索时喜欢挠头发,这才找了这样的一个珠串,毕竟摩挲珠串总比抓的头发到处乱飞要好看的多。

    风透过半开的窗户吹了进来,很是清爽。看着屋中的书架,花未九突然想起方可柔那日说起的话,之前一直在疲于奔命,现在闲下来才想起宜苏雅士这个称号似乎确实似曾相识。但她相信,既然崔素敢用这个称号,那么就定然不会在城中出现过,既然如此,自己又是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过这个名称呢?

    想了想,她决定还是去城中的书坊走走。跟自己这浅薄的学问比起来,去请教那些大儒岂不是更为方便?

    城中最大的书坊坐落在十二里坞,里面常年聚集着各地前来的文人学子,尤其是里面的书籍更新之快、范畴之广,在汴京可称的上头一家。

    大宋自开朝以来,习风之风甚起,不论是富家子弟,还是贫困门庭,或多或少都对读书有着兴趣,特别是科举制度的不断成熟,更是让一些寒门学子将读书作为鱼跃龙门的唯一路径。

    而正是这一大环境,使得汴京城内的书坊随处可见,甚至有一些闺中女子也会去书坊中找寻一些闺中读趣,一来而去,便也惹得一些本对读书任何兴趣的浪荡公子,也会时常去书坊寻觅一下,这更是让书坊成了仅次于烟花之地的信息渠道,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和信息,往往会选择在一些僻静的书坊内交易,一来是书坊较之于烟花之地,官家对此并不会太多上心,二来这读书之人往往沉寂其中,并不会太过关心他人的谈话。

    花未九一袭男装打扮走进书坊时,书坊内已经人来人往,且正好恰逢几位大家在此展示墨宝,更是惹得一众人来观看,人声鼎沸,让花未九只感头脑有些迷糊。

    不过,毕竟此处是寻觅那宜苏雅士最为适合的地方,就算在是喧

    闹,花未九也得在此处呆下去。

    好在,那几位大家只是略略呆了一会,便出了书坊,只留下几个小厮再次售卖作品,在此情况下,围观的众人渐渐也就散了。

    花未九在众多的书架中缓缓的走着,目光扫视着如汗牛充栋般的书籍,留意着能够看到署名为宜苏雅士名号的书籍。

    虽说这个可能性小之又小,但是对于花未九而言,此刻在没有明确答案之间,大海捞针未必就真的一无是处,即便只是存在一丝的希望,也比在此处漫无目的的瞎逛要有些意思。

    但查看了半天,花未九依旧一无所获。许是见花未九见偌大的书坊看了半天,却没有拿起一本书来翻看,书坊里侯客的小厮,不禁对眼前这个文弱的公子产生了些兴趣。

    “公子想要看哪位的书?”小厮走到花未九面前,毕恭毕敬道。

    正在一心寻找书籍的花未九被突如其来的问候声吓了一跳,转头看是书坊小厮,这才缓缓了有些激动的心绪道:“随便看看,并没有什么特意的。”

    小厮应了一声,却又接着道:“若是公子没有什么特意要看的,要不小的给你推荐几本,今个刚有几位先生的新书到货,还有签名本,不知道公子是否有兴趣看下!”

    花未九正要推迟,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便对着小厮道:“这倒不需要,不过前几日听好友说,他看了一本倒是有趣的书,书名我倒忘了,只记得作者是叫宜苏雅士的,不知道这边有没有?”

    “宜苏雅士?”小厮仰着头,嘴里嘟囔着想了好半天,才说道:“公子所说之人,本店并未见过,是不是公子记错了!小的在这里也有几年了,却从未听说有过这个名字的写书人。”

    花未九心中略略有些遗憾,但这个结果他也早有意料,于是便又简单说了几句,便准备再去寻找一下。

    汴京城内最大的书坊,能赢得这样的名号,不禁在于藏书之多,更在于服务之好。见并没有想起花未九所找之人的任何结果,小厮这边忙说道:“公子不用烦神,小的才疏学浅,可能对于这类冷僻的名字没有印象,今日店里还有几位老客,想来他们知道的应该比我要多的多,还烦公子一起过来,看看有没有其他客人知道。”

    说完,便将花未九引到了书坊一侧的休憩处。

    休憩处内,已然零零散散的坐了几位客人,有年老者,有年轻者,但不论其他,皆是一幅书生气质,这倒显得花未九仿若闺中女子似的。

    小厮走到以为年长者处,附身道:“程老,您老是否听过一个名叫宜苏雅士的作书者?”

    被唤作程老之人,抬起头,思绪了半天,才缓缓道:“是哪几个字?”

    花未九忙到:“宜居之宜,苏杭之苏!”

    程老又思考了半天道:“未曾听说,倒是听过一个叫亦舒的人?”

    花未九心中一喜,忙道:“此人在何处?”

    程度端起一旁的瓷杯,轻抿一口,又咬了咬嘴中的茶叶,想是又被呛着了,咳了好半天,这才继续道:“没见过,不过应该不是你所找之人,此人貌似是一个你女子,尽是写些风流之作,不堪大雅,决然称不上雅士,若是此人都能被称为雅士,老朽定然绕不了她!”

    花未九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好不容易有了点印记,却又偏偏遇到一个老朽,这真是叫人无奈至极。

    但尽管如此,花未九还是向老者道了一声谢,又见其他人对此名也没有任何影响,只得准备离去。

    正要离开,却听到角落传来一个声音道:“兄台,所寻之人,小弟似乎听过,但却不能肯定是否兄台所找之人?”

    花未九心中一喜,忙抬头望去,却见角落之处,站起一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长相普通,但面容却与中原人士有所不同。

    “兄台,可否详细说说!”花未九快步走到年轻人身边,行礼道。

    年轻书生见花未九向自己行礼,忙还礼道:“小弟在边城的时候,偶尔提过此名,但也就是随耳一听,至于该人是何来历,是男是女,却一无所知!”

    听罢年轻书生的话,花未九有些丧气,但却听那年轻书生接着道:“不过,宜苏却是边城的一座山名,只不过此山甚小,若非当地人,知晓该山的人定然不会太多,小弟也是偶尔听过。不知这个对于兄台是否有用!”

    花未九听闻这宜苏乃是边城一座山名,心中不仅感觉有些眉毛,便向书生连忙告谢。二人又闲聊了几句,花未九便找了一个借口告辞出了书坊。

    走出十二里坞,日已正中。虽然没有问出什么太有用的东西,但还算是小有收获。花未九的心情也颇为轻松。

    她今日既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轿子,而是徒步在路上行走。前几日实在是劳累的很,因此今日便给自己放了个假四处逛逛。

    出了十二里坞往东,便是汴京城有名的花市。一走进这里,便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遍体生香。大街两旁遍布着种种奇花异草,有些来自遥远的南国,有些来自北地,甚至还有不少是来自一些胡人所在的地方。她想起公主府中便是种满了这种奇花,忍不住想到若是有一天自己能够回到小杨村,也在门前种上这样一堆花草,每日闲时清清杂草,是不是也很逍遥自在?

    一旁的茶楼中,有说书人正在说着前朝的一些段子,叫好声连绵不绝。花未九踱着步子,慢慢往

    前挪去,感受着这难得的汴京寻常百姓生活,心中一片宁静。

    突然,前面的街道上一片嘈杂声传来,花未九连忙转头看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那里,看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勉强露出了一点缝隙,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里面人的轮廓。

    “你别走!撞了我的孩子,不赔钱你休想离开!”

    “你哪只眼睛看到是我撞了,你个婆娘可不要随口乱说!”

    花未九又向起凑了几步,这才看到众人所围之处,一个中年农夫正趴在地上,手中紧紧拉着一个粗壮男人的裤腿,怀中中紧紧抱着一个大声啼哭的幼儿。

    粗壮男人不耐烦的推了一把拽着自己裤腿的妇人,却不料妇人的手却死死拉着男人的裤腿,声音更是哀嚎道:“你个天杀的,光天化日欺负我这孤儿寡母,还有没有天理了!”

    妇人的哭嚎,引得旁边的围观者也纷纷对着男人进行指责,花未九看着男人脸上的表情愈发的无奈,依稀能够分辨的出眼下到底出了什么情形。

    但毕竟自己无凭无据,而且这地上的妇人和幼儿哭的又是凄惨,似乎男人也唯有掏钱息事宁人了,要不这若是被人推到官府,还不定会搞出什么事情。

    果不凄然,在又争执了几次之后,那名男子最终懊丧的乖乖将口袋中的银子掏了出来,赔给了那母子两。人群唏嘘着散去了,花未九这才收回目光,突然觉得身上缺了什么东西,一摸腰间的位置,钱袋居然不见了!

    虽说里面没几个钱,但也是她这几个月辛苦积攒的俸禄,原本还想着出来买个什么东西回赠杨秋白,这下可好,丢了个血本无归。

    就在她皱眉往四周看去的时候,周围响起了好几声“啊!我的银子不见了!”“天杀的,谁偷了我的银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