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是巨星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把镜头都给杨老师(求推荐求收藏!)

    大家听了有些茫然,

    《三国志》,这是什么?

    也是讲三国的书吗?

    教室外,

    秦政皱眉,今天绝对是开始拍摄《爸爸》第三季以来,他心情起伏最大的一天了,“老何,这什么《三国志》你知道吗?”

    何光想了想,犹豫说道:“好像有点印象。”

    杨泽看了看众人,从他们疑惑的脸上,就能猜到在座的应该都没看过《三国志》。

    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之处了,

    在地球上,《三国志》虽然不像《三国演义》流传的那般广,但知道的人也不在少数。

    可是在这个世界,《三国志》这种史书中评价最高的著作,竟然甚少有人了解。

    杨泽起初甚至还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三国志》这本书,但是查了之后,确实有,只是资料很少罢了。

    “我建议大家,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三国这段历史,最好去研究一下这本《三国志》。它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魏书》?”

    “《魏略》?”

    “《吴书》?”

    讲台下的众人有些瞠目,虽然他们不知道《魏书》、《魏略》、《吴书》,但是顾名思义,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史书吧。

    至于什么王沈啊、鱼豢啊、韦昭啊,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有些学生看向杨泽的目光,不由得越发崇拜。

    “小赵,这几个查的怎么样?”秦政转头对助理小赵说道。

    对于杨泽随口说出的这些名词,秦政保持着深深的怀疑。

    何光期待的看过来,

    张洪孟也走近,他认为小杨老师不是那种章口就来的人。

    小赵脸色惊讶,说道:“竟然真的查到了,确实有《三国志》这本书,只是研究的人不太多,不过评价不错。”

    “那杨泽刚才说的《魏书》还有《魏略》、《吴书》呢?”何光很好奇,杨泽怎么懂的这么多。

    小赵沉重的点了点头,“里面那位杨老师所说的这几本书,《魏书》和《吴书》确有明确记载。不过《魏略》查起来挺麻烦,很不好找,我换了四种方法才找到一些《魏略》的残篇,不过,没有找到作者。”

    小赵说完,几人一阵沉默。

    这么说来,杨泽说的都是对的,是经得起考证的。

    至于《魏略》的作者没找到,几人苦笑,既然没找到,八成就是刚才杨泽所说的那个人了。

    教室里,

    杨泽不急不缓的说着,

    “相比《三国演义》这种充满作者主观意志的小说,《三国志》这类的史书才是更有研究价值的。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说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实际上是一个气度非常大的人,《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蒋干?”小胖子潘虎高声道,“蒋干就是那个偷周瑜书的人,这个在《三国演义》上讲了。”

    “呀,我也想起来了,这个蒋干就是个小丑嘛,被周瑜像猴子一样耍,哈哈。”嘉宾之一的李智楷也跟着说道。

    杨泽轻笑的看着,等两人说完,继续道:“同学们还了解蒋干,那我们就顺便说一句关于蒋干的事情,蒋干这个人其实是受冤枉的,蒋干确实到过周营,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但是蒋干没有盗什么书。看来历史有时候离我们真的是非常地遥远啊,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了。

    “什么?蒋干是被冤枉的?”

    “蒋干没有偷书吗?”

    “为什么要冤枉他呢?”

    小胖子潘虎和李智楷傻眼了。

    教室外,

    何光点了点头,对旁边又要用手机搜的秦政道:“这个不用搜了,他说得对。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张洪孟也点了点头,“是啊,有专家说《三国演义》的真实度极高,堪称七实三虚,里面将蒋干刻画成小丑,就一直被业内人士所诟病。”

    何光:“他说的很有道理,历史离我们都太远啊,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了。”

    秦政:“......”

    教室内,

    杨泽不疾不徐的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曹操啊,讲三国是不可能不讲曹操的,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嘛,而魏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曹操。当然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才称帝,追认他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实际上的开创者。”

    “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英雄?

    奸雄?

    奸贼?

    教室里的学生和嘉宾都听迷了,学生们对杨泽一直都是很佩服的,但嘉宾的态度却是发生了转变。

    刚开始听杨泽讲三国的时候,明星嘉宾们虽然没有明说,但总有种轻视的感觉。

    而现在,经过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志》等历史专著、对周瑜的历史真实化分析的一系列轰炸,嘉宾们已经开始相信了杨泽的讲述,开始沉迷进去。

    教室外,

    不光是嘉宾们沉迷进了杨泽的讲述,《爸爸》的导演秦政,制片人何光,北沙小学校长张洪孟,陈老师,还有一众《爸爸》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听得津津有味。

    杨泽讲的三国,打破了他们以往对三国的认知,但是事实证明,错的是他们,杨泽讲的才是正确的,这种固有观点被推翻,接受新观点的感觉简直爽歪歪。

    “小赵,跟摄像二组说,让他们不用拍别的了,专心拍摄杨泽,把镜头都给这位杨老师。”对杨泽的看法慢慢的发生改变,秦政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他猛然发觉,这或许是《爸爸》收视率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