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纺织大亨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支持者

    重生一世,对楚魏来说,最大的优势不是“永远先人一步”,而是擅于发现人才的眼光,通俗的说,看人。

    这个社会的本质,不管是政是商,都是在和人打交道。

    成功,取决于人;失败,也取决于人。

    成功的基础,是你得有双善于“鉴定”人的眼睛。

    比如他招纳的熊青,刘进东,魏德山,丁淑英。用军事术语说,那是“将星璀璨”。其中熊青甚至有“元帅”之资。

    光有这四员大将,还远远不够。他们只是追随者。追随者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决定他事业的规模。

    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花费大量精力来进行维系。楚魏凭借重生的优势,花费了极少的精力和时间,趁他们刚刚上道或者还未找准人生的正确方向时,趁机招至麾下。

    对这四员大将,他不但要在方向上引导他们,还要在工作或者处理事物时指导他们,在分配利益时要充分与他们进行共享。

    在拥有一定级数追随者的同时,他还需要朋友,或者说他的支持者。

    支持者本质上意味着资源的提供。他们能给他带来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财务、相关信息等等。

    胡重,就是他看准的“支持者”。他在阳汉市即将有一个重要布局,非常需要这样的“地头蛇”朋友。

    和胡重谈妥了化纤研究所的事宜,熊青给出了一口价,30万。

    胡重没有任何多余的考虑,一口应允。

    三人起身握手之时,正愁找不准交结话题的楚魏,眼睛瞟到胡重办公桌头的一份土地拍卖资料文件——

    他扫了一眼,前几行的地块大多在阳汉市核心地段,名称他也较为陌生,毕竟他上一世没有涉猎地产,关注也不多。

    但他的眼睛徐徐落在倒数第二个地块上时微微一怔——观山滨江地块,拍卖底价20万元每亩。后面有土地分段面积表格。

    但楚魏最关注的是,滨江地块后面被人用红笔打了个叉叉。

    意思是不看好这块地。

    可楚魏记得,就在十年还是十一年后,滨江地块上将建造起一座华国内容最丰富的商业步行街,名字叫“汉街”。

    也被称为全国最贵的步行街,估价超2000亿。

    后世别说“汉街”,就是汉街周边的商住楼价格也达到3万每平以上。

    现在的拍卖价格是20万每亩,也就是每平米700元左右。

    就算胡重不用自己的投资,只是拿楚魏支付的80万元,拍下4亩地,二三年后翻三番,五六年后再翻四五番,等到旺达老王进驻阳汉,滨江地块每亩至少400万。

    十年净赚20倍。

    楚魏不知道的是,不用等十年八年,甚至不用三五年,只要等三五个月,也就是2000年初,世卯集团挫败湘港和记黄埔、浙江绿城和新加坡仁恒集团,以楼面单价1967元/平夺得滨江地块白茅洲,打造180万方城市综合体项目“世卯锦绣长江”。

    而白茅洲就属于滨江地块,其地理位置还在滨江地块边缘。

    滨江地块应声大涨。

    如果胡重和他的公司拿下滨江地块的中心地段,三五个月后,三倍于原地价转让,2100元/平出售转让,轻轻松松。

    “胡总,您还有地产业务?”楚魏貌似随口一问。

    胡重笑笑,“和两个好朋友合伙,搞了个小地产公司,不值一提。”

    楚魏的手,点在“滨江地块”上,“如果胡总要竞拍,我建议拿下这个中心地段。”

    胡重好奇的看了看红笔打的叉叉,“楚董事长对房地产还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只是有点个人的感悟。您看……”楚魏来到墙壁上的阳汉地图前,手指沿着滨江地块向沿着两条内湖虚画,“滨江地块现在看起来地理位置不显,但它处于武东区明湖和沙湖之间,地理位置是不是相当于阳汉市的几何中心。”

    他左右画了几条交叉线。

    “咦!你这么一划,还真是几何中心……”

    胡重走近,细看。

    熊青也跟上去察看。

    楚魏胸有成竹说:“这样的优良地段,未来不可复制。特别是在市内的明湖和沙湖,越往后走越稀罕,再看滨江地段的位置,这是明湖的另一个地块,狭长,尾部远离明湖,这是靠近商业区的xx地块,我刚才看了,拍卖底价比滨江高,但滨江是独一无二的。”

    楚魏总结陈词,“因为它处于明湖和沙湖之间。”

    胡总眯起眼睛,心中开始盘算。

    楚魏又说,“目前虽然滨江地段不被看好,但这反而是个优势,竞争者少。”

    “你这样一说,还真有道理。”胡重回头,像是要重新认识楚魏一般,“说实话,我们的地产公司实力很一般,想竞争热地,资金是个问题,如果另辟蹊径,赌滨江地块,倒也是上上之策。”

    “我不敢保证您能赚多少,我是指短期内,但拍下任何一段,都不会亏本。”

    胡重喃喃自语,“先搞个二三十亩?”

    楚魏盘算胡重的身家,二三十亩,即便是底价,也需要五六百万。

    这个时代的五六百万,那是妥妥的富豪。

    胡重说完,再次看向楚魏,“楚董事长要不要入几股玩玩,我看你也不差钱。”

    楚魏摆手,“谢过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不熟悉地产,不想介入。再说,我加入也分薄了你们的利润不是。”

    胡重意味深长说,“你就这么看得准要赚钱?据我们了解,绝大多数地产商都不看好滨江地块。”

    “百分百当然不能保证,但经商就意味着风险。如果所有人都看好的地块,胡总您能啃得下来吗?”

    胡重大笑,“有道理!哎呀!今天很高兴认识……两位。”他客气的带上了熊青,“你这个朋友我交了。客气话不多说,来日方长,如果你真判断准了,我再重礼答谢。”

    “客气!胡总是个爽快人。我也不磨蹭。那我就静等您的礼物啰!”

    两人相视一笑,再次握手。

    “下午我请两位吃个便饭?”胡重很客气。

    “下次吧,将来我们打交道的机会多多。”

    胡重也干脆,不再留客,把两人送出办公室。

    临别前,楚魏再三交代,当前化纤研究所的事情迫在眉睫,宏飞的大豆蛋白纤维的研发以及包缠纱的产品开发,就等着技术部门最后攻坚。

    胡重一脸笃定道:“如果这种事情都摆不平,我胡重还有脸在阳汉开馆吗?放心,我很快就能给你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