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女警召唤了
字体: 16 + -

第六百六十七章 是谁在说谎

    小郭皱了皱眉,抬眼去看孟冰的表情。

    这个老师的说辞跟豆豆妈妈说的不一样啊!

    小郭的表情有了变化,但孟冰却像完全不知道一样,仍然不紧不慢的问着,“你说豆豆妈妈过来接孩子了,那你还记得她大概是放学多久后过来接的孩子吗?”

    班主任垂头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道:“放学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具体的我不太了解,但我保证我是真的把孩子交到了她的手里我才下班走的,我是一名老师,我不会随意把我的学生交给一个陌生人,不顾孩子的安危的。”班主任说道这里情绪有些激动。

    孟冰想到豆豆的父母大概也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闻言便安慰道:“你放心我们是警察,我们办案看的是证据,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我们是不会随便冤枉任何一个人的。”

    “你说你亲手把孩子交给了豆豆的母亲,那你还记得她那天穿的是什么衣服吗?”孟冰问道。

    “我记得,她那天穿了一件黑色的雨衣,下面还有黑色的雨鞋,整个人包的严严实实的,还拿了一把花伞过来接人,我还跟她说了几句话,跟她讲了一些豆豆在学校的表现。”

    “那豆豆的母亲说了什么吗?”

    班主任敛着眉眼仔细的想了想后说道:“她那天好像身体不舒服的样子,一直在咳嗽,说话也只是几个字,后面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说,说完之后就把他们放走,怎么了吗?”班主任看着小郭越皱越紧的眉毛和孟冰越来越低的气压,心中开始惶恐起来。

    听到班主任的叙述,孟冰的心中有了大致的猜想,基于心中的猜想,她问了今天以来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把孩子交给对方的时候,你有见到对方的脸吗?“

    孟冰问的时候一直紧紧的盯着对面的班主任,不想错过她的任何一个反应,而后她便观察到班主任骤然紧张地神色,紧接着便是班主任急促而又肯定的回答:“我当然看见了,如果没有看见的话我怎么会把孩子给她。”

    孟冰只觉得心中升起了一把大火,她收起了自走进来之后一直温和的笑意,整个人变得冷硬如同机器,她听到自己冰冰冷冷的说道:“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关乎到一个孩子逝去的生命,也会决定我们侦查的方向,影响我们断案抓住凶手的速度,我们不知道在抓住他之前对方还会再杀多少个孩子,还有多少无辜的生命会逝去,所以我希望你能对我们坦诚。”

    孟冰给了这个年轻的班主任最后一次机会,她能从对方的身上感受到她的挣扎,但孟冰还是失望了,她再一次鉴定的对孟冰说道:“我确定我看到了她的脸之后我才把孩子给的她,我不会在没有确定家长身份之前随便将孩子交给一个陌

    生人的。”不知道她是在安慰谁,后半句她说的特别用力,仿佛要把牙齿咬碎了一般。

    孟冰对她彻底的失望了,整理好自己的笔记,孟冰站了起来对班主任公式化的说道:“谢谢你今天的配合,后面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还会来找你的,最近不要离开海阳。”

    小郭感到了孟冰脸上的不快,提着包跟在孟冰的身后一起走了,没有去管还在原位坐着没有回过神来的班主任。

    “孟姐你别走那么快,你等等我。”小郭像是一个小媳妇一样,抱着包一路小跑的跟在孟冰的身后,直到孟冰坐上了车,。他才放缓了脚步跟着坐在了驾驶座位上。

    “孟姐,你走的也太快了,现在还有点时间,我们要去询问下一户人家吗?”小郭拿着手里的资料询问道。

    “去,趁着天黑多问几家,回去之后整理分析,这个案子一定要尽快抓住凶手,不然还会有更多的孩子逝去生命,更多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孟冰放缓了声音说道。

    小郭启动了车子,打开导航去往下一个受害者的家中,“孟姐,你说今天这件事,一个说根本没接到孩子,一个信誓旦旦的说把孩子交到了家长的手上,两方都各执一词,你说到底谁说的是真话?”

    “你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孟冰瞥了小郭一眼说道。

    “哎呀,我这不是还有的地方想不通嘛。通过证人的表现来看,其实我心里是更加相信豆豆妈妈的,但是我不知道那个老师撒谎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说她没有看到对方脸的话,她为什么要把孩子交给对方,这是刚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她应该比任何人都珍惜才是,所以我觉得她不应该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可是如果她看见了的话,事后她为什么不报案?为什么要包庇凶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在没有绝对的证据面前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等回去之后把从豆豆家到学校这中间所有的监控都调出来,我们一个个查清楚,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孟冰闭着眼睛说道。

    她说的这番话即使为了提醒小郭,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因为自己刚刚在学校表现得实在是太差劲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包主任的表现就要在心里给人家判死刑,这是作为一名警察的大忌,她刚刚不应该太过感情用事的。

    小郭瞄了一眼睡过去的孟冰,放缓了车速争取让对方睡得更久一点。

    他刚刚问的问题是故意的,他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卷宗里,里面的情况有些类似,两方各执一词,当时的警察根据两方在询问时候的表现和两方跟受害人的关系远近,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就将其中一人定罪,这件事传了出去,被定

    罪的一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后案子找到了关键性的证据,证明那人是冤枉的,真正有罪的撒谎的是跟受害人关系比较亲近的一方,警方把这则消息公布了出去,但是已经晚了,那个人承受不住来自舆论的压力,早在案情结束之前就跳楼自杀了。

    而那名警察也在案件结束之后辞去了警察的职务,小郭不想孟冰也犯上同样的错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