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传奇
字体: 16 + -

第236章 布控的智慧

    第二天上午,孙少华购完给养,带着大队部临时调配过来的尼桑蓝鸟打私工具车,匆匆地赶往白石村执勤点。

    这辆灰色的尼桑蓝鸟五成新左右,驾驶员是位和孙少华兵龄及年龄都相同老兵黄志明,用他的话讲,这辆车杠杠的,非常没问题。

    为了充实执勤点的力量,孙少华向站长和教导员请示,把站里的二班长曲文星带了过来,这位已有两年兵龄的山东籍老兵孙少华一度把他叫成了文曲星,皮肤白净,头脑灵活、办事稳重,在孙少华的心里,一度把他和东坪站已经复员的班长钱程相提并论。

    在武警延春边防大队的基层官兵的眼里,和政委张兴初的姑娘热火朝天搞着对象的孙少华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人物,对于老兵黄志明也不例外,开车出了东川边防工作站的营区,他便不停地打听着孙少华的恋爱史。

    孙少华却不愿多说。敷衍他几句后,归位于自己做为哨长的权威,在简要概述了昨天下午打私专项会议的重要性后,结合白石村边境辖区的他所掌握的情况和工作思路,结合两人工作特点,途中便开始布置着工作。

    孙少华首先把黄志明安排到了白石村尹老汉的姑娘尹美玲家里住宿,主要是考虑她的家里有程控电话,遇有紧急情况,方便和站里及大队部联系,因为对讲机的短波信号在山岭的阻挡下,是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站里的基地台的。

    二是孙少华安排曲文星要采取公开和秘密的方式加强对执勤点边境的观察和管控。白天,他要求曲文星带着战士和武器装具大张旗鼓地对边境辖区进行巡逻观察,夜晚,他刚要求战士们换上便装,携带望远镜和对讲机悄悄潜入到白石岗坡顶,继续观察对岸动向。自己则在今天下午翻过白石岗前往边疆屯进一步打探情况。

    听完孙少华的安排,黄志明长叹了一口气说;“当新兵的时候我在首善乡边防工作站,知道抓走私车可真不是件简单风光的活,依我看,这八成靠的是运气,走私犯又不傻,真金白银地砸在走私车上,他们可不想这钱就白白的打了水漂,你观察着他,他们也在观察着你,精明的很呢!”

    听到黄志明的这番言论,好久孙少华也没接话。

    黄志明说的是实话,孙少华明白,远的不说,就说白石村辖区在界江封冻后,就不是孙执勤点所能够完全管控的。白石村东面的边境公路上,路过一片广袤的林区,若不是地形实在过于复杂,在那里开出一个走私口子,按照执勤点这几个人,是控制不过来的。

    白石村西面的状况更是如此。翻过白石村西面的高岗是只有几十户边民的边疆屯,大部分主要靠界江

    打鱼为生,不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和通向外界,去年才刚刚通的电,兴建白石村执勤点的时候,孙少华曾翻过山岗到了屯子里,在治保主任老罗头的家里呆上过一天。

    老罗头告诉他,村民和外界联系主要依靠界江,封冻之前靠船,封冻之后冰上走牛车和外界联系。职业的习惯孙少华今年入冬后曾两次找到老罗头询问了解界江走私汽车情况,让他感到多少心安的是,往年曾经有过零星过车的的情况,但今年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

    目前没有发生不等于今后不会发生。边疆屯周围十多公里的界江江面的对岸,邻国在边境的山坳里有两个自然屯,有着非常充分囤放走私汽车且不易被发现的可能,这段江面也是执勤点监控的空白。这天下午,孙少华给执勤点几个战士开完动员会,明确工作部署后,带着酒和一大块冻猪肉,顶着寒风翻过山再次来到了边疆屯的老罗头的家里。

    孙少华这次到老罗头的家得到的消息更让他紧张,就在上周,疑似走私犯的两个年轻人驾着车,通过冰面先后两次到了边疆屯进行踩点,而且老罗对还告诉孙少华,昨天傍晚,他在江边无意间看见了对岸公路上驶过一台挖土机和一台铲车。

    嗯?!大冬天的,邻国边境公路出现这两台大型机械设备想干什么?开挖河道?改变界江走向?!细一想孙少华觉得又不太可能,如果这么做,是违反两国协议的,事就大了。那么,这两台大型机械设备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孙少华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走私入境。

    孙少华随后又到江边看了看,早已没了这两台大型机械设备的影子,大概率是藏到了界江对岸山坳中的村子里,感到事情重大的孙少华回到执勤点再次开了会,重新调整了晚间观察的兵力部署,除了在白石村西边高岗上设立的一个固定观察哨外,在不惊动边疆屯边民的情况下,孙少华在边疆屯后身西面的山上,又增设了一个临时观察哨。

    当天晚上,孙少华通过尹美玲家的电话将情况及时报给了站长苗凤伟。电话里,苗凤伟对孙少华的工作安排给予了充分肯定,考虑到执勤点兵力不足,他打算给孙少华再派五名战士,明天一早着便装坐客车到白石执勤点报到。

    “可是执勤点空间有限,实在住不下呀!”孙少华为难地说。

    “死脑筋!尹村长的姑娘家可以考虑借住几天嘛!又不是常驻!”苗凤伟不满地提示着孙少华。

    “如果尹美龄家再住上兵,这里不仅仅涉及到兵员管理和枪支管理的安全问题,我还担心这样会目标过大,容易引起走私犯的疑心,暴露我们的意图,走私犯

    们精着呢,这几天,天天有陌生人在村子里晃荡。”孙少华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苗凤伟想了想,最终同意了孙少华的意见。电话里,他还告诉孙少华,大队长对他俩在红旗河上观察分析得到的情报信息非常重视,已经做好了应变准备,他还要求孙少华,对执勤点每日观察到的信息每日上报,重要情况随时上报。孙少华都一一记下了。

    有过两年打私经历的孙少华心里非常清楚,即便是你得到了走私汽车的准确情报,但如果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不给力、不顺畅,往往也会功亏一篑。打私的时机非常重要,冬季里,在失去了界江江宽水深这个天然屏障之后,在打私车辆和通讯工具都不如人的情况下,除非特定区域,更多的时候,抓获走私车辆靠运气的成份更多一些。

    通过近几天来的观察,孙少华越来越强烈地预感到,此次即将进行的走私行为蓄谋已久,他暗暗运着气,他不想靠运气,想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来实现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较量的是智慧,也是意志。

    十二月三十一日,酝酿了一整天的阴沉天气终于在傍晚时分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也在这个时候,孙少华将所有执勤点人员全部召回,匆匆吃过晚饭后,他启开一瓶白酒,将二号陶瓷碗倒满放到炕桌上,望了一眼雪花纷飞的窗外,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

    “按照我的经验判断,走私犯们酝酿了这么长时间的事,今晚动手的概率超过百分之八十。深夜、大雪,能够最大程度地掩盖着这帮走私犯们想掩盖的一切痕迹,大家心里明白,无论是打私工具车还是通讯工具咱们比不上走私犯,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和全大队充分的情报准备,他们最终会钻进全大队乃至全支队专们为这几个走私惯犯量身定做的大网。也正因为如此,打私的时机非常关键,而这个收网的时机,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说到这,孙少华扫了一眼大家,口气异常严厉地说:“我再次要求,一切行动听我指挥,动作迅速坚决,坚决完成任务,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战士们看着孙少华炯炯的眼神,大声说。

    在大家逐一喝了口碗中酒后,孙少华最后接过碗,将剩余的酒一饮而尽,接着将碗狠狠摔到地上,“啪!”的一声炸碎后,他狠狠的一挥手:“行动!”

    除了一人开着灯留守地执勤点,并把黄志明派到了尹美玲家守着电话外,孙少华在推开执勤点的房门前,再次检查了战士们的枪支和对讲机,统一调好频道,之后才悄悄推开门,随即消失在茫茫夜色下的大雪中。

    按照孙少华的部署,白石村

    高岗观察哨特意安排了曲文星领着一个战士进行观察,边疆屯后面的山上,是一名老兵在暗中观察屯子里的动静,而孙少华自己则再次悄悄潜伏到了边疆屯西侧的树林里,这里居高临下,能够看到他所认为最为关键一段的对岸边境情况。

    晚上九点左右,正当孙少华活动活动有些冻僵的四肢时,无意中透过纷飞的雪花,他看见了对岸山坳里突然亮起的隐隐灯光,立刻警觉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