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述一奇闻
字体: 16 + -

13、阴德

    阴德,佛教思想,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后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或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 道家思想,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总之可以总结归纳为这辈子做了好事为了以后去那个世界过好日子或者为了下辈子的好日子,虽无科学的道理,但导人向善可以说是正能量吧。反之,人们所说的伤阴德获得的伤害却不是下辈子的事情而是这辈子就可得到的报应,同样也让人这辈子去做更多的好事。



    故事的主角是我舅妈的弟弟叫陈忠,和我并无啥血缘关系,但由于和我外婆家住的近,所以也算是熟悉了。陈忠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因此到了三十多岁,基本整天在家吃闲饭了。陈忠的老婆由于长的块头大,人称“大块头”。大块头为人泼辣,这张嘴基本上得理不饶人,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的话,那我觉得泼妇两个字是最为合适的。



    陈忠整天在家游手好闲自然会引起大块头的不满,于是整个耍泼骂街,弄的陈忠天天十分的郁闷,无奈陈忠真的没啥本事找了几次都找不到工作,于是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大块头无穷无尽的耍泼,陈忠只能像母亲学习扎纸人的技艺。在我们这里,人死了是会为他治办一套十分完整的行头的,包括房子、电器、家具甚至佣人等等,当然这些都是纸做的。因此就产生了农村扎纸人这个行当。



    这个行当,过去一般都是“世袭”,如果是收徒弟,那必须是收“隔代徒”也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年级相差得较大,这样就不怕徒弟学艺后直接抢了师傅的饭碗了。还有就是这个行当有价格却从未真实明码标价,在完成主人的要求后扎纸人会收到主人家用黑布包的一个信封里面当然是报酬。这个价格大家心里都清楚,一般是只会多给不会少怕是得“有恩”于先人的扎纸人伤了阴德。



    由于是母亲的言传身教,陈忠学的自然很快,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学会了母亲所有的手艺了。陈忠是小儿子,母亲生他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因此此时的母亲年事已高自然把所有的“业务”给了陈忠。很快的,陈忠基本上包揽了本村加附近几个村所有扎纸的业务,日子也过的一天天好起来。大块头也暂时收敛泼妇的本质,开始憧憬着自己未来阔太太的生活(农村扎纸人,一般在农村中收入属于上等)。



    过不多久,这一家人的老毛病又犯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开销自然也大了。陈忠吃喝嫖赌的老毛病又来了,大块头也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很快一家人又感觉到钱不够用了。可收入还是那些,要想钱多以来要么指望农村里死人多些要么就节约成本。前者自然不能指望,毕竟不是他们能控制的。后者,所谓的成本也就是纸和细竹竿的成本,一般占到扎纸成本的5成样子。如果让陈总夫妇做生意,我想一定会是个百分之百的奸商。他们开始不断的缩减纸头和竹竿的成本,到最后成本只占一成样子了。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后果的,刚开始人们没有发现,后来陈总扎的纸人一碰就破,扎的楼房刚放上二楼就倒。



    就这样,时间久了,陈忠的口碑差了,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差。那天陈忠的老父亲病逝了,扎纸的活自然来说,按照农村的传统,虽说扎纸人是自己的儿子,但黑包也就是礼金也要给的。陈忠本想着好好做一次,一是能给老父亲最后的礼物,二是能换回些口碑。无奈大块头估计是做亏心生意做惯了,对自己的公公还是要扣纸的成本。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烧纸制品的那天,楼房还没烧就倒了,母亲当场就哭了起来,因为老头子一辈子想住楼房,无奈由于家里穷一辈子都没住上,好不容死后能“住”呢,却还没“住”就倒了。乡里乡亲无一不责怪陈忠和大块头,大块头却一如既往的泼妇般顶着嘴。



    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找陈忠扎纸人。陈忠生了场大病据说没查出来啥就是全身没力气,大块头开始变的神经兮兮人们纷纷躲着他。一家人到现今还住在老父亲的房子里靠农村低保过活着。



    “扎纸人,据说手艺好的会受死者保佑造福下一代会比别人积更快的阴德。反之,则现世报来的快,因此不是人人都想去做活。”外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