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神帝之天下
字体: 16 + -

第2章 初次登基

    之后的场面,显得有些尴尬,巡战呆呆的坐在王椅上,不知该说什么,周围的侍者,侍卫,婢女都移动不动,这个紧张的时候,甚至于,他们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面部,更加不敢有什么表情。

    文武打成,在谢礼站起来之后,也都纷纷低着头,一动不动,没有人敢发言,没有人敢说话。

    这一刻,空气如同被凝结,整个宫殿如同死水一般寂静。

    这样的场面对于初初上早朝巡战而言,不免有些难以应付,巡战感觉浑身都是不自然与不自在,只心想,自己第一天登基即位,怎么也应该有很多人进言,发表说法,评论,或者恭贺之类的事才对,为何场面竟然是如此的寂静。

    巡战不禁显得有些坐立不住了。他很想找一些话来说,以摆脱这种尴尬的气氛,同时,巡战也想到,之前在生活中也曾经遇上不少尴尬的情况,这样的饿情况想必每个人都知道,也都遇见过,尤其是站在下面的文武大臣,他们更加是知道的。遇到这类情况,是千万不能紧张的,越是紧张,场面反而越是尴尬,而且,这样一来,反倒容易被人看扁,更加影响自己的形象,以及文武大臣对自己的信心。

    “今日,本王初初继承大位,多有不懂,可能有不少东西需要众位爱卿帮扶讲解,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众位爱卿去帮扶说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巡战决定先来句客套话。

    “王上说的是哪里话,这些都是吾等大臣,分内之事。”有大臣进言道。

    由于巡战从未上朝,加上年纪尚幼,之前的日子大多是在学府学习,对于部落的官职人员并不是太了解,也记不太清晰,因而,眼下发言的官员,巡战竟然不知道他的任职。

    不过,这才第一天,这并不影响寻找与这些官员的交流,眼下,对于巡战而言,最重要的是有官员说话,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因巡战并不知道这官员的名字,便轻轻点了点头,回他道:“恩,爱卿谦虚了。”

    “大王谦虚了,吾等老臣必当竭尽全力,辅佐大王,以安天下太平,大王王位永固。”站在前面的一位老臣说话了,这位老臣巡战却认得他是谁,毕竟,巡战对于部落的官员了解再少,也不会不知道他,他可是整个部落的右丞相,上朝时站在最前面的大臣,论官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人在巡战父亲在位的时候,就是个得力的帮手,是个有能力而负责人的大臣,也正因此,得到了父亲的提拔重用。但即便如此,巡战也不能完全确定他对自己是否忠诚过去已经是过去,过去的日子,他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是整个部落政治的顶梁柱。

    可是今天呢,王者已经轮换道巡战,而巡战本身年纪尚幼,诸多不懂,难免容易被人看轻,而且时光轮换,人是会变的,尤其是在环境遭到巨大的变化的时候,人的心更容易变化,历史上就出现不少开始的时候很好的皇帝或者王者,到了人生的晚年却犯上作乱,或者纵容奸臣,误国误民,也有政绩卓著,看上去为国为民,也的确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部落的事儿,但是,到了最后,却因一念之差,走上歧路,成为反国家,反部落的危险人物。

    凡此种种,巡战在历史书上实在见的太多了,他甚至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多想,害怕这位有点权倾天下的大臣会联合其他王子,或者武将,或者其他部落的人来作乱。如今巡战作为王,这一切,他不得不防,但同时,这一切,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某个大臣有谋反之心之前,巡战什么都不能做,必须选择相信每个大臣,至少要做到不动声色。

    不然,可别让本来没有谋反之心的大臣,因为自己的猜忌与为难,而产生了谋反之心,或者谋反的行为,这样自己岂不是成为千古罪人,还会有可能因此而丧命。

    “恩,李爱卿说的是,久闻李爱卿是为国为民的好官,所以,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李爱卿能够将自己的优点与勤奋,继续发扬下去,带动全体百官,那将是部落与万民之福气,也是我之福呀。”巡战轻轻点了点头,终于这才憋出一段话来。

    “自然,自然,臣自当竭尽全力,效忠大王。”李丞相道。

    “臣等愿竭尽全力,追随大王,为大王效犬马之劳。”众位大臣竟是齐声朝着巡战道,这倒是忽然惊了一下巡战,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这么多的大臣,竟然可以如此的齐声,着实是一件让人预想不到的事,这样的话,看来,文武大臣们,在之前先王在位的时候,没少说,虽然充满了客套与阿谀奉承的味道,不过,对于初初登基的巡战而言,还是很能增加自己威望与气势的。

    “先王与战乱中被敌人的毒箭射中,中毒身亡,敌人之阴险毒辣,令人发指,敌人之威胁,同时,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送走我的父亲,我的内心无比伤感而悲痛,在这关键的时刻,我继承父亲的王位,称得上是临危受命,却也是一种荣幸。”巡战说罢,稍稍作了一番停顿。

    大殿之上的大臣们大多沉默,唯独右丞相大人发言道:“先王之死,举国哀悼,部落上下,万民之心无不悲愤,吾等大臣亦然,只希望,大王能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文韬武略,胸怀天下,则是万民之福祉。”

    巡战听罢,点了点头。

    大将军桦镜道:“如今,部落上下,军民一心,边防将士气势昂然,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可带领百万雄兵,直捣黄龙,痛杀妖人,为先王复仇。”

    “可此刻新王初立,百废待兴,诸事虚当从长计议,且荆贼凶恶奸诈,不得不防其有诈,讨伐复仇之事,依老臣之见,应当暂缓。”工部的尚书大人道。

    而太尉大人却连忙道:“荆贼凶恶,欺软怕硬,奸诈狡猾,应早作应对,最好以攻代守方为上策。”显然,太尉大人是主战派,之前与荆河部落的战争,便有太尉大人的积极推动与防御,明晚部落能够得以击退来犯的荆河部落,除了前线将士的英勇与不惧之外,更也有太尉大臣的积极策划,此人虽是锋芒,但作为军事方面的统御,却有很好的地方。

    “恩,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国仇不可不报,外患,不可不除,但同时,部落痛失先王,遭此重大打击,亦需时间恢复元气,讨伐贼邦之时,我想,应是不急于一日两日。”巡战的话显得有些吞吐而不流畅,毕竟,眼下可是临时发挥,能说出来,且没有大的错误既已经算是不错。

    “大王英明。”众位大臣齐声恭贺。

    “还有一事,本王今日初登大宝,决定大赦天下,当然,考虑到社会的安定,我却不能全部赦免,但所有在狱中的犯人,减刑一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又无重复犯罪记录的,可直接释放。”巡战微微一笑,毕竟,初登王位,无论如何,都要表示以下自己的仁慈的一面,以免激起社会之中极端分子的恐惧与反叛,尤其是不能让人民觉得自己有可能是暴君。

    “大王仁慈!”众位文武大臣齐声应合。

    “还有就是,大家的饷银,为了当做本王今日登基的一个庆贺,以及对众位爱卿的鼓励,本王决定,自今日起,往后推三个月明晚部落上下,所有官员的月饷,增加两倍。”巡战想了想笑道,这个做法,是在事先就已经想过,而且,事先巡战也曾经与财务大臣商量过,并无任何不妥,这样一来,巡战在登基这天所作出的任何提议,也就没有官员会提出异议以及认为不妥而反对了,巡战这么做也是处于对整个即位大典的流畅考虑。

    接下来的时间,巡战和大臣们作了一些关于非常基础的国事的探讨,以及对每个重要官员的大臣作了一下基本的了解,并要求他们对自己当下的工作作出汇报,以及对眼下的形式作出分析,包括未来的打算,以及发展趋势等等。

    这些东西因为登基为王的事儿来的太突然,巡战还真的没有多少准备,在登基之前,巡战也就没有来得及去多了解,不过还好,少年时候在学府学习的东西,就包括很多政治上的东西,这些出了很多治国的大道理以外,还有关于国家,部落之类的国家体的政治结构,往往有多少官员,部分,都任职什么,每个官员部门的工作目的,工作要求等等。

    巡战的名字中有一个战字,当时生下来时,两眼充满强烈的光芒,也的确如此,巡战的性格,的确有雷厉风行的一面,但同时,柔弱的一面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因而,巡战少年的时候习武不好,习文却不错,成绩算是很不错的,比起他的几位哥哥来说,并不落下风,这也可能成为先王将王位传给巡战的原因之一。

    这也就是说,巡战实际上,对于各个官职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了解的还很不错,只不过,对于即时的信息了解不好罢了,而且了解的非常不具体,这样一来,许多大臣所陈述的东西,巡战实际上听的不是太懂,不过,巡战才刚刚登基而已,一切才刚刚开始,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也同时,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机会。

    而巡战眼下,实际上,只需要做个聆听者就够了,虽然因为自己不够了解,而无法判断每个大臣水平的高低,以及难以听出他们是否是一个足够专职,足够努力的大臣,但是巡战一边听着,一边子啊自己大致听懂的时候,便微微点头,也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整个过程还算流畅,并没有出现什么十分出丑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巡战虽然在听到自己懂得的地方的时候,会微微点头,但这样的点头是非常微妙的,此处,巡战十分巧妙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也就是点头的动作,向诸位大臣传达了一个十分巧妙的信息,也就是,自己既不对大臣表示肯定,也不对大臣表示否定。

    这样的原因很简单,此日巡战不过刚刚登基为王的第一天,自然不能对大臣表示否定的,巡战再无知,也能看得清楚,在底下称述工作的大臣们几乎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他们水平高低,是否具备当官的天赋,但他们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巡战作为新王,是不太适合在第一天就否定大臣的,这样显得自己轻率而唐突,传出去,岂不是叫自己失了民心。

    自己不能对大臣肯定,原理也非常简单,与不能否定大臣们的原因一样,巡战只是新王,年纪尚幼,诸多不懂,如何能对他们太过肯定,如果大臣们只是表述了一些基本而浅显的东西,而自己却不断的点头肯定,岂不是让大臣看轻了自己,这对自己以后的统治带来诸多不利,难免让大臣对自己的威信有所怀疑。

    尤其是,如果让左右丞相,尚书令,尚书府的大人以及中书大人等等职位较高的官员看到自己太过无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容易摆布的人,这对于以后的统治,是非常危险的,岂不是为奸臣专权,臣子抱团埋下隐患,这才是第一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巡战就越要把这一切稳住。

    关于这第一次上朝所要注意的这些东西,太傅大人就曾经再三叮嘱,太傅大人乃是巡战数年来的老师,不仅他对于巡战十分了解,巡战也对他颇为亲切,巡战有时候会把太傅大人当成亲人来看待。至少,巡战感觉此人是可以信任的,他并无恶意,说的大多数话都是为了巡战好,加上和巡战极为熟悉的缘故,巡战与他沟通起来,较为顺畅。

    巡战算得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太傅大人说的很多东西,都颇有道理,巡战也认为可以点头认可,并且,也尽量照着做了,这些东西为巡战这一次登基大典做了不少贡献,巡战之所以在登基大典上没有出现大的笑话与尴尬,也多得太傅大人的教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