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之变
字体: 16 + -

第136章

    “额,一年大约能产出煤炭五百万吨,价值大约一千万两,能供应……,对,松江,常熟,杭州等一系列沿海城市港口!还有啥来了……”

    看着这四十多岁满脸大胡子的粗汉抓着脑门绞尽脑汁,龙杰还真是无奈的挠挠头,幸好具体经营有集团董事会,他这个矿长仅仅是代表工部签签字盖盖章,这时候绝对不会有国旗企疲软期,让他在上面待着也行。

    趁着这家伙挠头功夫,龙杰扶着栏杆向下面探望起来。

    虽然运输方式有了大力的发展,然而挖掘方式却还没变,龙杰实在是没办法把庞大的蒸汽机缩小的巴掌大小,然后塞到转头打桩机里,还得靠着工人用大锤与凿子搞头向下挖煤。

    后世晚清百年屈辱史时候,日本与西方列强曾经大量大量的掠夺华工出海干苦役,能回来的十个不到一个,号称猪仔,如今也是现世报,一个个身材矮小的倭人小矬子蹲在竖井矿坑下,挥汗如雨的刨着煤,所赚取的薪金却还不到明人的一半。

    看着这些矬子干活,想着后世老大中国******主意的混球中,就可能有这些家伙的子孙,龙杰心头忍不住就是暗爽,大明就是比你们早发展的,你能如何?

    就在他看着这些倭国友人为了大明工业化挥汗如雨,将一车车挖到的煤炭塞进上下的起重机里时候,忽然旁边的矿长李永泰颇为感慨的插了一句嘴。

    “这玩意太神奇了!力拔千斤,比战马都带劲的多,要是当年咱们大明在战车上安一这东西,战场上还不是无往不利?哪儿还会怕狗鞑子的骑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龙杰忽然眼前一亮…………

    时间转瞬,仿佛滚滚车轮向前冲锋的大明帝国时间轴内,三年不过白驹过隙,然而自从万历四十八年辽东战事开始,大明几十年没有得到的和平,在如今的帝国疆土难得的得到了实现。x

    龙杰记得穿越前有一部电影,名叫《西线无战事》,而如今,真真正正的叫江南无战事,久违的和平降临到了这片东亚古老国度的领土上,让饱经战乱的人们,终于可以借此时机****伤口,让这个古老的帝国缓缓愈合起****造成的巨大疮疤。

    而且照比大明王朝最迷梦的万历年间,仅剩下半壁江山的大明帝国也有了个长足的发展。

    后世中国曾经有个称号叫世界工厂,不过出口的竟是鞋子衣裤这些轻工业产品,还有钢铁煤炭这些原材料,进口的不说汽车以及大型生产设备,仅仅一个肾六肾七,所包含的技术产量就可以秒杀小半个出口集装箱了。

    不过如今,大明虽然出口的商品虽然也以鞋帽衣服居多,却算得上这个时代含有高科技的工业制成品了,尤其是玉石一样的瓷器,更是成为肾六一样的宠儿,西方世界,要是你一个男爵,一个太平绅士家里没有几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吃饭,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

    在没有东方瓷器之前,那些西方文明人富有者用的是焊锡的盘子碗具,一但吃酸的东西很容易将餐具中铅给溢出,导致铅中毒,以至于西方人足足四百年都将西红柿认为是有毒食物,至于穷人,则拿木头挖成个碗吃饭,这玩意时间一长就容易霉变生毒,长口疮,可光滑的瓷器完全不用担心这些。

    可以想象通过印度转卖到欧洲,自景德镇民窑等处出口的瓷器给欧洲的厨房带来了多么大新风潮。

    还有那薄如蝉翼的丝绸,就连罗马的教皇都以穿中国丝绸为荣,精致的东方马车,和后世的劳斯莱斯,宝马大奔那样,成为西方的新贵,不过最赚钱的,还是茶叶,糖,烟草,香料这些消耗品,毕竟一件衣服省着点穿还能穿个几年,一口茶,泡了就没了。

    拥有大半的印度市场,新大陆殖民地,间接还沟通着西方文明,从吃穿住行,大明都有货物输出,如此广袤的市场可极大的刺激了本国自造业,自松江一直到南方的广州,一系列沿海城市以及靠近的内陆基地,工厂林立,每天都有成箱成箱的货物自工坊运出,一半供应国内,另一半则是直接装上船,发往海外,每日穿梭在港口的船只如过江之鲫。

    海上马车夫这个称号,大明已经当之无愧的从荷兰手头接了过来,极盛时期,荷兰有两万多条大小船只漂浮在海面上,如今,商业的刺激与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大明的船只数量翻了个倍。

    近代的气息,开始由里到外感染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

    呜呜的轰鸣自冒着浓烟的钢铁怪物头上响起,火车头的开车师傅竭尽全力将轮刹加紧铁轮,同时蒸汽机的闸门大开,提供动力的蒸汽大股的飞喷出去,在一阵金属火花飞溅中,这个足足有一百多米的钢铁怪物终于在超过停车线五十六七米处,停下了脚步。

    紧接着,各个车厢打开,一个个提着行李箱的旅客习以为常的下了车。

    不过夹杂在人群中间,两个捧着行礼呆头呆脑的家伙明显显得颇为不合群,轰鸣着的火车,忙碌的车站,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太过新鲜了。

    北方来的乡巴佬!

    带着我们应天人民什么没见过的自豪感,一大帮商铺业务,书记,旅行商人,探亲度假归来的小市民高傲的斜着眼睛张望过去,不过这种发自内心的围观,不到片刻却是消失的一干二净。

    “玉儿小姐!”

    一辆绘画着红色风帆,金碧辉煌的四轮马车停在了出站口儿,十几个穿着中山装,体格健硕的男人警惕的挎着腰围拢在附近,中间,一个戴着白色大花沿帽,穿着纯白簪花长裙,靓丽的宛若一朵百合般的女子颇有些期待的等候在那里。

    这些年玉儿早已经不需要去登台献艺了,可她的身影却从来没有离开公众视线,松江医院,常熟医院是她代表龙杰建设的,上海县大学是她出席去剪的彩,还有各地的福利院,如今玉儿也是相当于充当了龙杰的形象秘书,以她温和柔美的一面,继续为她的义父拉拢着人心与影响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