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秋冬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小城告别(1)

    高敬鸿在楼下见到的那辆粤b牌照的suv果然就是张梓虹开回来的。

    两人带着小孩去高家店,下得楼来,张梓虹远远地就按了遥控,车窗便徐徐落下。天如没有看到她妈妈以前开的红色跑车,还在奇怪问她妈妈:“妈妈,你的红色车车呢?”

    张梓虹指指前方的奔驰,“红色车车妈妈没有开回来,这个是爸爸的车——我们坐爸爸的车好不好?”

    天如看看爸爸,觉得不可思议地:“我爸爸的单车没骑出来呀。”

    张梓虹指黑车:“这个是爸爸的新车,妈妈帮他开回来的。”

    天如便大叫:“哇,爸爸的车车好大啊!”

    走近车旁,张梓虹摊开手掌把钥匙亮给高敬鸿:“你开吧?”

    高敬鸿摇头,“在这里还是你开吧;我回去再开。”他基本没在源江开过车,给人的印象也是好像不会开车,不想突然给人改变这个印象,尤其是他的父母,省得看到又会唠唠叨叨没完,何况现在还是个新车,搞不好别人就会说他是炫耀什么的。他行事一向稳重,一般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这样那样不必要的压力。

    张梓虹不以为意,笑笑,收了手,就去前排了。高敬鸿拉开后排的左向车门,本是要天如先上车的,可突然被印入眼帘的副驾后边的儿童安全椅怔住了。那些年头的某些情景又在他脑子里迅速一闪,以至使他形成这样的猜测:给他开的车;专门配备了儿童专椅;得他天天接送?天如就是他车上最常坐的人了……

    张梓虹拉了车门本要坐进去的,回头看他们都没上车便看过来,见他的神色,便啊哈地笑了,“有什么想法?不过是谨慎遵守政府新规。元旦起,儿童坐车必须有专椅,否则罚钱又扣分,所以购买时选赠品的时候就选了这个配套的椅子——还可以吧?”

    听她这么一说,高敬鸿稍稍有点开窍,但是才稍稍放下的那种对回去生活的某些恐慌的感觉又回来了。可他都已经答应了会回去,也没有退路了;无论什么情况,也只能是回去看看再说了。于是张罗天如上车,坐到专椅旁边——深圳有那要求,但源江并没有,且不上高速,所以懒得去弄了。

    天如却对旁边出现个这么另类的椅子感到奇怪,时不时瞄几眼,还偶尔去拉拉椅子上边的安全带。那椅子是粉紫色,靠背上还有可爱的卡通形象,和通体黑色的车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张梓虹从后镜里看到女儿的动作就问:“那个椅子漂不漂亮啊?小如喜不喜欢啊?”

    天如对待这样显而易见的东西不会正面回答,就像她往常的表现那样,张开口,对着车顶哈哈大笑,逗得高敬鸿也笑了。看到他的表情缓和了,张梓虹也笑了笑。

    不几分钟就

    到了店里。

    因为有点飘雨,门口没人,张梓虹便径直把车停在店门口,大家下车就可以直接进门了,连伞都不用打的。

    店里高富生和高妈妈正在整理货架上的物品,见来人了,便放下东西走来。

    天如早冲过去了,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叫:“公公,婆婆,我妈妈回来了!”

    两位老人看过来,略微有点笑容。张梓虹迎着他们的目光,落落大方地打招呼:“爸,妈。”

    她的这么轻轻叫唤,怔倒了在场的另三位大人。只因为几年来,她从来没有叫过他们,而今天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叫了!

    高敬鸿反应比较快,稍怔了下,便推推张梓虹,指一边的小方桌,“先坐会吧。”

    听得他言,两老人才反应过来,高富生忙回应,用他那颇熟练的普通话说:“哎!回来了啊?回来了好,回来了好!”

    高妈妈也便用他们说的普通话应了说:“坐啊。早饭吃了没有?”只是她的发音听起来还是很接近客家话,不过说得慢,所以还是不难懂。

    张梓虹一边应着吃过了一边就依言在天如旁边的小方凳上坐了。天如拉着妈妈的手,要爷爷给她放电视,还给她妈妈说公公家有很好看的电视。

    高富生给孙女放起了电视,又着手烧水准备冲茶。高妈妈去拿来了一大口袋的干炒花生,摆在小方桌上,一边开口袋一边说:“这是今年的新花生,阿鸿小舅前几天带下来的——尝尝新。”

    张梓虹甜甜地一笑说:“谢谢妈。”

    高妈妈听了很受用,嘴都咧得老开。

    高富生一边烫茶具,一边似不经意地问:“你这趟回来是要接他们下去啦?”

    张梓虹跟着高敬鸿一起剥着花生,微笑着应:“是。”

    高妈妈就问:“还回来过年吧?”

    张梓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看往高敬鸿;后者看看她便接话说:“现在也还早,到时看吧。”说的是客家话,有意不要张梓虹说话了的。

    高富生一边斟茶一边说:“下去也好,至少有个正经工作,在这里浪费时间。前段时间听说还去园林宾馆上个班,现在又不去了?”

    张梓虹不解去看着丈夫。

    高敬鸿平静地说:“没去了。”

    高妈妈又问:“你那工钱怎么算呢?”

    高敬鸿随口说:“给了。”

    高富生不满意这样的回答,“怎么给?那个老板娘还给你那做饭的?”

    说起这些,高敬鸿不想多说,但还是耐着性子回答:“所以我去也是帮忙的性质。”

    高妈妈便觉得自己理解到了就说:“那是告工抓背梁(告工,相当于相互合作,或互换帮工;整句是相互换着抓背,即你不欠我的,我不欠你的),工钱也就是‘哦吼哐’(什

    么也没有,本为器皿之类东西掉地摔碎的拟声词)咯。”

    高敬鸿笑笑,顺着她的意思说:“差不多吧。”

    喝了几杯功夫茶,高敬鸿便说:“趁早,我去买点菜回来——爸,你看要不要叫下阿斌他们过来吃个饭?”

    高富生说:“也好,你们要下去了,叫大伙聚聚很好——明天走吗?”

    这么简单的话张梓虹听懂了就回说是明天,明天早上吧。

    高妈妈说:“阿斌可能不在源江,他不在的话就叫阿莲来咯;喊到了不来也是他们的事情了。”

    高富生很自觉地,就拿出来电话拨打起来。几句打完说:“阿斌刚巧在源江呢,他一会会和他妈一起下来。阿鸿,还有你肥伯叫一下吧?他也很喜欢小如,小如下去了他也会有一段时间不顺(适应)的。”

    这些事情高敬鸿无所谓,便依父亲的意思:“好的,叫肥伯来;还有香姑,还有其他——爸妈你们觉得要叫的就都叫来吧,我们多买点菜回来。小如在家里这么久,难得大家都很疼她,现在要下去了,也叫大家来聚聚吃个饭告个别。”其实他很少在父母面前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但是相处了大半年,说走就要走了,多少还是有点难舍的意味;尤其想到天如在家里,无论怎么说也是给老人们带了这么久,现在也要走了,老人们应该会很不舍的。

    高富生就着儿子的思路说:“应该的,应该的。”

    高妈妈便也在旁边帮忙想,想到的名字就和高富生说。高敬鸿不打扰他们,径回后屋拿了把长柄雨伞出来拉了张梓虹便出门去买菜;天如看着电视,也知道父母的动向似的,看他们要出门便很自然地抬手说再见,不要去太久哦我会想你们的。她的唠叨让大人们忍俊不禁。

    源江的生活消费和深圳自然不是一个层级的,尽管张梓虹自己在深圳从来没有买过什么菜品,但是从新闻或家人同事的口中什么的也多少知道点深圳的物价,对比一下源江的,她觉得这里基本就是买一份送三份,或者算是不要钱的。对于阳山那边运出来的三四块一斤的柠檬,她简直不敢相信,说这个我知道,下边是19.8元一斤的。高敬鸿便说要用的话就多买点下去,反正柠檬经放。张梓虹点头,说,明天来买带下去的东西吧。

    两人买了几口袋的肉菜果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活鱼、鸡肉和烧鸭,三五种配菜和两种青菜,好几样水果和瓜子酒鬼花生小煎饼等小口,还特意买了还活蹦乱跳的水库里打捞的黑色透亮的小虾米,因为张梓虹说从来只见过红色的死虾米,没见过活的。高敬鸿便买了几斤,说拿回去烤干了备用。另外还买了细条的天如爱吃的泥鳅,拿回去给高妈妈炸了蘸点

    盐粉给她饭前饭后当零食吃。

    回的路上买水果,又是去固定的那个堂舅妈那里。堂舅妈见他来自然不陌生,但是第一次见到张梓虹,虽然不认识,但见到她看高敬鸿的眼神,就自己问了说这个是天如妈妈吧?高敬鸿便应了,顺便说了明天就要走了的事,让舅妈有空多过去和他妈妈坐坐。堂舅妈满口答应,还说他妈妈来了市场周边都要进来聊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