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秋冬
字体: 16 + -

第十章 前情岁月(1)

    那还是个比较遥远的年代。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

    那年过年后,高富生便把之前在高家湾村委那边开的小杂货店开到古桥镇上,租的就是靠着古桥老村委房子的供销社的门面,是那种前店后家、还有后门通供销社大院的直进房,楼下开店,楼上可以住人;隔壁的就是老王开的咸杂干货店。

    古桥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前面说过是两省三市五县交界地),历史以来就是粤北的山乡重镇,虽然平日的常住人口不多,但是逢一、六的集日是十乡八县人口的汇集地,自古以来贸易就十分兴隆——横贯在贯穿整个小镇的古河上的古桥就是活证。那桥是明朝初期修建的,据说当时就是因为人来人往的需要所以才有的,还是当时不多见的离水面高达几十米的三拱石桥——由此也可见古桥的地势有多险要。那桥质量相当可靠,从修建伊始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古桥”镇的名字由此而来。所以高富生把店子搬出去后发现大有可为,不几个月就把留在家里照顾高敬鸿兄弟俩的高妈妈也叫了出去帮忙,这样集日的时候还可以再在店门口的空地上摆个档位一起卖,生意更加好做。当时高敬鸿兄弟俩还在上学,平时走不开,但是周六日也会出去帮忙。顺理成章地,这个学期完后,兄弟俩也就跟着一起出去镇上全职帮忙了,9月再开学的时候,兄弟俩就在古桥小学报了名上学,不再回到高家湾村委小学上了。这一年,高敬鸿上五年级,比他小1岁的弟弟高敬博上四年级。

    就在这一年,高敬鸿遇到对他影响很大的魏老师,教他五年级六年级两学年的数学。

    魏老师当时40来岁,瘦高个儿。据说不是本地人,客家话说得带粤语地区的口音,普通话说不准,传说是外来下乡然后留在古桥某个村落和当地人结婚而成家的,也不同于一般的倒插门,是因为他的孩子没有跟女方姓,而仍然是姓魏。这些都是听说,因为和许多下边调上来的教师那样,魏老师也是一个人来教书,他的家属孩子都还在乡下,周末也还是要回去乡下帮忙务农的。他也是那个学期才刚调上来,也说是学校的宿舍没有地方安排给他了,就安排他住在了古桥老村委的原办公场地居住,和高敬鸿家比邻而居,在那老房子也没有装水龙头的前面一年,大家都一起到供销社大院共用那的水龙头过日子。

    本来高敬鸿是在老家长大的、几近没人管的野孩子一枚,学习也是一塌糊涂的。反正高富生忙着做他的生意,忙着交接他乐意交接的朋友同行,也不注重管教孩子,学习什么的都和当地人一样都只求个会写名字会算数就行,从没有想过要他们考什么好成绩之类。但是因为碰到了魏

    老师,那个在乡下就因为教毕业班数学成绩了得而被抽调到镇上中心小学来的数学老师,被他新颖独到的教法吸引,高敬鸿开始喜欢上数学——当然,也有一个乡下孩子初到镇上的孤单和不适应,所以更多的精神会集中到学习上来,更加上和魏老师竟然是邻居,下了课还经常碰面,时不时还聊到他的学习啊他的家里啊什么的,一直以来对老师的敬畏似乎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埋头进去了。就魏老师教的五年级数学的第一个单元开始,他的单元考试就是100分——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哪怕期末考试,哪怕最简单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他都没有考到过,而现在,五年级了,他考到了。从这个100分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他的数学就没有再考过其他分数了,不管单元测试还是期末考试,还是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比赛,还是小学毕业考试。他成了魏老师的得意门生。魏老师也为有他这样的好学生而欢欣,他经常到高家店来买东西,也毫不吝啬对高敬鸿的夸奖,以致全镇人民都知道高敬鸿的数学成绩有多么好!于是亲戚朋友都知道了,都时不时地来店里拿点数学问题考他一下。这给了高敬鸿莫大的压力,因为他只是数学好,语文的成绩就很一般,为了配得上“好成绩”“好学生”的名声,他着实是费了番功夫,把语文成绩也拼了上去。这样一来,到五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他两科成绩都是年级第一了,自然,总成绩也是年级第一。然后,高敬鸿的名字在小镇就传开了。

    高家上下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读书还可以挣面子的事,但是也仅仅是高兴一下,看到奖状说笑一下,过了就放下了,而弟弟高敬博的成绩还和在老家时差不多,大家也没当什么回事,因为还是觉得做生意重要——期末放假之时也就是做生意最热闹的年下时节了,大家都忙生意去。

    放假后,魏老师就回他乡下的老家去了,只在差不多过年的集日也会和一般乡下人那样踩个单车来采购过年所需的相关物品。不过这个时候见到魏老师,高敬鸿是倍感亲切的,对他的感激也是言语无法说得出的,毕竟是个10来岁的小男孩。他只会在魏老师过年后回来开学的时候特意到他的住处去拜年,本来还打算帮忙搞下一个多月没住人的房屋的卫生,不过他们已经搞好了。就这次,他见到了魏老师的小女儿魏碧颖和叫魏老师舅舅的据说是他的结拜姐姐的小女儿郭欣桦。

    他进去魏老师住的那个本来显然不是什么村委办公地而是以前有钱人家的带天井的青砖青瓦青条石砌成的小院落的时候,魏老师正带着两个女孩在天井用小劈柴起炭炉子,准备烧水做晚饭了。魏

    老师看到他来,高兴得哈哈大笑,给两个女孩简单介绍了他就带他到正对天井的厅堂坐了喝茶。魏老师一边喝茶才一边介绍了两个女孩的身份,还说把她们都转到这里来上学,之前都还在他的老家那上,是四年级了。魏老师还补充说是和你弟弟一个班呢——那时候,就是全镇的中心小学,每个年级也是才一个班的。魏老师似乎也知道怎么把个结拜姐姐的女儿也带来有点超出一般人的思维,顺嘴就说了说是郭欣桦一家本是住在源阳(离古桥三十多里地的一个省属林场)的,她爸爸本是源阳车队的司机,但是欣桦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出车祸过世了;她妈妈本是在林场邮局上班,因为那之后身体一直不好早早就退了;后来是欣桦的大哥顶了位置去了车队做司机,她二哥又去了当兵,所以欣桦在家上学也没伴还累生病的妈妈照顾,魏老师就直接把她从小学二年级就带到家里和他小女儿碧颖作伴,反正她俩年岁相当,读的也是同一个年级,他作为教师照顾也方便。说起来,魏老师才说到,说他故乡和郭欣桦的妈妈是同一个地方的,又是同姓,都是当年知青下乡到这边来,所以才结拜了姐弟,当亲戚来交往,是堪比亲生姐弟的。从这里,高敬鸿也看得到,魏老师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对他的敬佩又多了一层。

    不日开学,两个女孩就和高敬博一个班读书了。小孩子还把这个当个新闻,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就兴奋不已地给哥哥说了这么一回事,而下午放学后偶尔和哥哥一起在供销社大院用那公用水龙头洗菜及挑水时碰见,做弟弟的是十二分的惊讶,因为他之前是不知道魏老师住哪里的,他平时也少帮忙做家务,都是当哥哥的做的多。不过那次碰见姐妹俩之后,他就比较经常干这些活路了。高敬鸿看在心里,笑在眼里,他知道弟弟是个爱表现的小孩子,尤其喜欢在漂亮女孩子面前表现,所以也乐得清闲就把那些洗洗刷刷的要用到水龙头的活计都让给他了。做弟弟的那时还是没有什么心计的,有那样说那样,终于把个月之后的一个周末天,兄弟俩一起在水龙头下杀鱼没有见到姐妹俩的时候他就说了,说她们干吗周末都要回家呢?

    高敬鸿也没当回事,就说魏老师都要回去帮忙做农活的。

    弟弟说可是那个毕竟不是郭欣桦的家呀。

    哥哥说,都住了那么多年,也习惯了吧。想着这么小的女孩子竟然没有了爸爸,而且也离开妈妈生活,总是很不幸的。

    可是做弟弟的却说:哥哥你不觉得郭欣桦很漂亮吗?

    高敬鸿没有特别注意说没觉得。

    弟弟就说那应该是你见得少或者是没注意看,看清了你就会发现,她比所有的女孩子都好看。

    哥哥就笑他肯定是喜欢上人家了。

    弟弟就红了脸,一边红脸还一边否认:才不是呢。

    哥哥逗他:那你觉得她哪里漂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