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陷入危局
大玉王很担心妻子会发现他的秘密,告诉她不要到山上来。
可是妻子不依,她坚要去给他送饭。
时至今日,大玉王还很后悔,他握住锶枫瘦削的双手,眼中有些模糊。
“起儿,原凉父亲,是我的疏忽,让你母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如今父亲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要亲自送你到门神学院,你将在那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接着他又拉起锶枫的手,把他的用放在锶起的手上说:“枫儿,你要帮助起哥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还有你,书包哥,你是起儿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幸运使者,我想请您照顾他,希望您不要推迟。
至于你们的娘亲,朕会接她回宫,朕会保护她,并让她成为朕的王后,至于那个妒忌的王妃,她会受得到该有的惩罚。”
“谢谢父王”锶枫泣不成声,他跪在石台上,向父王致谢。
锶起脸上满是泪,他说:“父亲,如果你能照顾娘亲,儿子也就放心了,儿子作九歌,唱给父亲听。”
“好孩子,九州同,天下定,鸾凤鸣,百业兴,你们任重道远,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孩子们,要听你们父亲的话,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学好本领,才能保天下安,娘亲才高兴。”
秋菊脸上满是泪,掩盖不住内心的欢喜,看着大王,越发苍老的面容,内心里也生出了许多的不舍。
大玉王说:“我现在就加封你为恵妃,等回到王都,我会当着众大臣的面,宣布要进你为王后,然后再挑选良辰举行进封仪式。
从此以后,你就主政后宫,把朕的后院管理好,朕才能安心治理天下。”
他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精巧的玉印戒指,上面用字刻着恵妃二个字。
大玉王把它戴大了秋菊的手上,秋菊眼前一片模糊,感动得眼泪巴啥。
书包哥一直愣愣的想,一时间也闹不清楚目下的状况,不知道是悲是喜,五味杂陈,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他只是觉得,自己要去丹书门神学院寻找答案。
一声鹤鸣传来,把他从思绪中唤醒。
书包哥站起身,躬身对大玉王说:“大王,学院接学使者到了,我们该走了。”
“好,来,起儿,拜见你大哥 ,书包哥,起儿以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带着他好好学习。”
大玉王说着,把锶起的手拉过来,放在书包哥的手上,他又拉起锶枫的手,把他的手也放了上去。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希望你们能同舟共济,相护帮助。”
三人的手放在一起,好似颗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书包哥说:“是,我们会想互帮助,因为我们是兄弟。”
“父亲,娘亲,你们要保重。”
日月湖畔,几只仙鹤在盘旋着,大玉王和孩子们,依依惜别。
骑座在仙鹤背上来接他们的是木斯通老师,他雪白的胡须在风中飘动,越发显得飘逸潇洒。
木老师向大玉王告别,让他们三个分别各自乘骑一鹤,他吹起一只玉箫,仙鹤们一飞冲天,朝着丹书门神学院所在的地方飞去。
“大王,他们就这样走了,你就不担心吗。”
恵妃看着越来越远的鹤群,她悠悠的说。
“唉,不放心又能怎样,他们需要学习,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让自
己更有生存的权利”。
“大王,相国来接您了”小黄门向大王报告。
“启驾”
车驾起处,环配丁冬,伯与在半路上遇见了返程的大玉王,小黄门传诏与他,回王都,王不见臣下。
大玉王回到城里,他开始整理国政,这一深入进去,这才知道,短短的十年时间,王国的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他连许多官员的名字都认不得,更别说了解他们的能力。政权已经多半在相国手里。
而王妃的权利也是盘根错节,自己已然被架空。
他的部下,追随他征战十年的大将军,也深深感到了危机,劝大玉王早日确定大王子为继承人,可是,大玉王现在却不敢说公开支持自己的儿子为继任者。
特别是现在,自己刚回王都,还没有弄清楚状况,怎么能轻易的宣布这一切。
车驾回到王都,王妃和二王,三王子,还有最小的五王子跪在御道旁,迎接大玉王。
“大玉王下了车,带着恵妃走向了大殿,连正眼都不看王妃
王妃跪爬了几步,一把扯着了大玉王的衣服:
“大王,哀家……”
“哼,看你这样象个什么样子,带孩子们回宫悔过,没有朕的旨意不本不许离开半步。”
“是,姐姐,求您美言,替我好好照顾大王。”
王妃又象恵妃求情,恵妃扶起她说:“王妃,奴俾怎敢告次,还望王妃自重。”
她其实是真的不敢在大玉王面前多说话,对于大玉王她只有顺从的份。
“相国,拟诏,朕要进恵妃为后,降王妃为庶人。”
“大王,进位王后是大事,尚需请祭师请天命,王妃出身名门,况且十几年来,代王守政,节约六宫,并无大错,怎么能说废就废。”
“大王,臣也附议,王后之位甚为重要,进位也是当今王妃,怎么能让一个才人跳位上进。
再说,王后贵为国母,端庄威仪,岂能是一个老妪可以胜任的。”
“臣附议”
“臣也附议”众大臣纷纷不同意,大玉王长叹一声,退朝回宫。
看看现在的朝局,想想当初自己一呼百应的威风,咋有点人走茶凉的感觉呢。
大将军青辰是大玉王的追随者,他不瞒的瞪着大眼看向这一班人,整天就知道阿虞奉承,可知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
如今的天下是大玉王四方征战,驱除魔寇打下来的。
军中将士也都是效忠大玉王的,就是寻找继承人,当然也应该是大王的儿子们,这还需要找什么天下贤人。
没见到前朝寻得天下贤人执鼎,罢处老臣,让多少人寒心,又引起多少祸事。唯今之计,当立大王子为储君,大王子不仅贤良,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半仙之体。
他的母亲氏王后可是少有的神族后夷。
于是在下朝之后,大将军没有走,他跟着大王进了内殿,他想劝大王早点宣布立大王子为储君。
大王子文采早已名动天下,昨天的武功那也是足够用振憾朝野,何不趁此机会,早下诏书,让这般别有用心的人,再无妄想之念。
他说:“大王,如今事情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您还是早下决心,早立王储吧。”
“哦,昨天我也看了,起儿还小,未曾有过功业,怕诸臣不服。”
大玉王示意他坐下,让宫人上茶,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说。
“大王,臣的暗探禀报,相国已经在蠢蠢欲动,只怕不久他将取得公推之首,到那时只怕再立王储就更难了。”
“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与之奈何。”
大玉王叹息一声,他劝大将军好好休息,十年征战,好容易换来的和平局面,他现在不想这么轻易打破。
吩咐宫人,摆下酒席,二人坐下吃酒,他们两个,虽然是君臣,却也是无话不谈的兄弟。
二人边吃边说,说起了小时候一起上树掏鸟,下河捉鱼的场景,真是令人感叹哪,一转眼已从懵懂少年,变成了半百老者。
这时候,天空中响起了雷声,哗哗的下起雨来,望着外边的大雨,大玉王想起了他初次到涂山,见到涂山氏的场景。
那天他带着青辰,勘察大河入海的路线,打通这一段,就可以将大渊泽的水引流入海。
他们正行走间,突然间天空中乌去翻滚,电闪雷鸣,大玉王和青辰只好去寻找避雨的地方。
跑上一个山坡,看到前面有个小木楼,他们急忙跑过去,叫开门,请求避雨。
那里只有一个小姑娘,她正戴着头笠在雨地里捡着什么,见到他们,便把他们请到了家里,那天,她用地衣给他们做了好吃的地衣包饭。
时至今日,大玉王心里还念念不忘地衣包饭的味道,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地衣包饭。
说到了这些,在一边筛酒的恵妃说:“大王,这样大的雨,地衣一定很多,我去花园采一些来给大王做地衣包饭。”
“啊,哈哈,你也记得朕好这口,嗯,好,好,小罗子,带上两个人,跟着恵妃去采些地衣,我要请大家尝尝地衣包饭的味道,真的是很好吃。”
恵妃起身谢了大王,带着两个宫女去御花园的地上去采地衣。
这时候,外面的雷声已经小了,只有远处传来的稀舒的几声。
大雨冲刷后的花园更加清新,空气中有股甜甜的浓香,真是让人陶醉。
恵妃带着两个小宫女,来到温辘辘的地上,那上面有浅水坑的地方,水面上有一片片黑色的如同衣服般的薄薄的菌皮。
这就是俗名地衣的食材,这是夏天的大雨过后才会出现的一种美味食材。
小宫女手脚麻利的采摘着,不大一会,他们采摘了一整整一篮子。
恵妃带着他们到了王府的厨房,亲自动手把地衣一一捡选干净,掏洗的干干净净,放入瓦瓮中,一层地衣,一层黍米,再放入香葱春韭。
把瓦瓮放在火上,蒸煮起来。做地衣包饭方法看起来简单,也就是掏米,放入瓦瓮,然后就是烧火,然而,最难地也正是在烧火上。
需要文火慢煮,火大了,米饭自然会糊掉,无论怎样好的东糊掉了自然就难以下咽。
而火太小了,自然是难以把它煮熟。
为此,烧火是很需要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恵妃亲自坐下来,用心烧着火,她要煮一坛上好的地衣包饭,让王爷能回想起过去,想起王后,能记得住起儿和枫儿。
恵妃并不烦恼大玉王食言,没有进她为王后,当大玉王要封她为王后时,她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她只是王后身边的奴俾,虽然王后对她视如姐妹,她又怎么能僭越企图占了王后的位置。
恵妃很清楚,她不会也不可能代替王后在大玉王心中的地位。
(本章完)
可是妻子不依,她坚要去给他送饭。
时至今日,大玉王还很后悔,他握住锶枫瘦削的双手,眼中有些模糊。
“起儿,原凉父亲,是我的疏忽,让你母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如今父亲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要亲自送你到门神学院,你将在那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接着他又拉起锶枫的手,把他的用放在锶起的手上说:“枫儿,你要帮助起哥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还有你,书包哥,你是起儿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幸运使者,我想请您照顾他,希望您不要推迟。
至于你们的娘亲,朕会接她回宫,朕会保护她,并让她成为朕的王后,至于那个妒忌的王妃,她会受得到该有的惩罚。”
“谢谢父王”锶枫泣不成声,他跪在石台上,向父王致谢。
锶起脸上满是泪,他说:“父亲,如果你能照顾娘亲,儿子也就放心了,儿子作九歌,唱给父亲听。”
“好孩子,九州同,天下定,鸾凤鸣,百业兴,你们任重道远,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孩子们,要听你们父亲的话,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学好本领,才能保天下安,娘亲才高兴。”
秋菊脸上满是泪,掩盖不住内心的欢喜,看着大王,越发苍老的面容,内心里也生出了许多的不舍。
大玉王说:“我现在就加封你为恵妃,等回到王都,我会当着众大臣的面,宣布要进你为王后,然后再挑选良辰举行进封仪式。
从此以后,你就主政后宫,把朕的后院管理好,朕才能安心治理天下。”
他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精巧的玉印戒指,上面用字刻着恵妃二个字。
大玉王把它戴大了秋菊的手上,秋菊眼前一片模糊,感动得眼泪巴啥。
书包哥一直愣愣的想,一时间也闹不清楚目下的状况,不知道是悲是喜,五味杂陈,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他只是觉得,自己要去丹书门神学院寻找答案。
一声鹤鸣传来,把他从思绪中唤醒。
书包哥站起身,躬身对大玉王说:“大王,学院接学使者到了,我们该走了。”
“好,来,起儿,拜见你大哥 ,书包哥,起儿以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带着他好好学习。”
大玉王说着,把锶起的手拉过来,放在书包哥的手上,他又拉起锶枫的手,把他的手也放了上去。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希望你们能同舟共济,相护帮助。”
三人的手放在一起,好似颗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书包哥说:“是,我们会想互帮助,因为我们是兄弟。”
“父亲,娘亲,你们要保重。”
日月湖畔,几只仙鹤在盘旋着,大玉王和孩子们,依依惜别。
骑座在仙鹤背上来接他们的是木斯通老师,他雪白的胡须在风中飘动,越发显得飘逸潇洒。
木老师向大玉王告别,让他们三个分别各自乘骑一鹤,他吹起一只玉箫,仙鹤们一飞冲天,朝着丹书门神学院所在的地方飞去。
“大王,他们就这样走了,你就不担心吗。”
恵妃看着越来越远的鹤群,她悠悠的说。
“唉,不放心又能怎样,他们需要学习,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让自
己更有生存的权利”。
“大王,相国来接您了”小黄门向大王报告。
“启驾”
车驾起处,环配丁冬,伯与在半路上遇见了返程的大玉王,小黄门传诏与他,回王都,王不见臣下。
大玉王回到城里,他开始整理国政,这一深入进去,这才知道,短短的十年时间,王国的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他连许多官员的名字都认不得,更别说了解他们的能力。政权已经多半在相国手里。
而王妃的权利也是盘根错节,自己已然被架空。
他的部下,追随他征战十年的大将军,也深深感到了危机,劝大玉王早日确定大王子为继承人,可是,大玉王现在却不敢说公开支持自己的儿子为继任者。
特别是现在,自己刚回王都,还没有弄清楚状况,怎么能轻易的宣布这一切。
车驾回到王都,王妃和二王,三王子,还有最小的五王子跪在御道旁,迎接大玉王。
“大玉王下了车,带着恵妃走向了大殿,连正眼都不看王妃
王妃跪爬了几步,一把扯着了大玉王的衣服:
“大王,哀家……”
“哼,看你这样象个什么样子,带孩子们回宫悔过,没有朕的旨意不本不许离开半步。”
“是,姐姐,求您美言,替我好好照顾大王。”
王妃又象恵妃求情,恵妃扶起她说:“王妃,奴俾怎敢告次,还望王妃自重。”
她其实是真的不敢在大玉王面前多说话,对于大玉王她只有顺从的份。
“相国,拟诏,朕要进恵妃为后,降王妃为庶人。”
“大王,进位王后是大事,尚需请祭师请天命,王妃出身名门,况且十几年来,代王守政,节约六宫,并无大错,怎么能说废就废。”
“大王,臣也附议,王后之位甚为重要,进位也是当今王妃,怎么能让一个才人跳位上进。
再说,王后贵为国母,端庄威仪,岂能是一个老妪可以胜任的。”
“臣附议”
“臣也附议”众大臣纷纷不同意,大玉王长叹一声,退朝回宫。
看看现在的朝局,想想当初自己一呼百应的威风,咋有点人走茶凉的感觉呢。
大将军青辰是大玉王的追随者,他不瞒的瞪着大眼看向这一班人,整天就知道阿虞奉承,可知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
如今的天下是大玉王四方征战,驱除魔寇打下来的。
军中将士也都是效忠大玉王的,就是寻找继承人,当然也应该是大王的儿子们,这还需要找什么天下贤人。
没见到前朝寻得天下贤人执鼎,罢处老臣,让多少人寒心,又引起多少祸事。唯今之计,当立大王子为储君,大王子不仅贤良,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半仙之体。
他的母亲氏王后可是少有的神族后夷。
于是在下朝之后,大将军没有走,他跟着大王进了内殿,他想劝大王早点宣布立大王子为储君。
大王子文采早已名动天下,昨天的武功那也是足够用振憾朝野,何不趁此机会,早下诏书,让这般别有用心的人,再无妄想之念。
他说:“大王,如今事情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您还是早下决心,早立王储吧。”
“哦,昨天我也看了,起儿还小,未曾有过功业,怕诸臣不服。”
大玉王示意他坐下,让宫人上茶,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说。
“大王,臣的暗探禀报,相国已经在蠢蠢欲动,只怕不久他将取得公推之首,到那时只怕再立王储就更难了。”
“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与之奈何。”
大玉王叹息一声,他劝大将军好好休息,十年征战,好容易换来的和平局面,他现在不想这么轻易打破。
吩咐宫人,摆下酒席,二人坐下吃酒,他们两个,虽然是君臣,却也是无话不谈的兄弟。
二人边吃边说,说起了小时候一起上树掏鸟,下河捉鱼的场景,真是令人感叹哪,一转眼已从懵懂少年,变成了半百老者。
这时候,天空中响起了雷声,哗哗的下起雨来,望着外边的大雨,大玉王想起了他初次到涂山,见到涂山氏的场景。
那天他带着青辰,勘察大河入海的路线,打通这一段,就可以将大渊泽的水引流入海。
他们正行走间,突然间天空中乌去翻滚,电闪雷鸣,大玉王和青辰只好去寻找避雨的地方。
跑上一个山坡,看到前面有个小木楼,他们急忙跑过去,叫开门,请求避雨。
那里只有一个小姑娘,她正戴着头笠在雨地里捡着什么,见到他们,便把他们请到了家里,那天,她用地衣给他们做了好吃的地衣包饭。
时至今日,大玉王心里还念念不忘地衣包饭的味道,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地衣包饭。
说到了这些,在一边筛酒的恵妃说:“大王,这样大的雨,地衣一定很多,我去花园采一些来给大王做地衣包饭。”
“啊,哈哈,你也记得朕好这口,嗯,好,好,小罗子,带上两个人,跟着恵妃去采些地衣,我要请大家尝尝地衣包饭的味道,真的是很好吃。”
恵妃起身谢了大王,带着两个宫女去御花园的地上去采地衣。
这时候,外面的雷声已经小了,只有远处传来的稀舒的几声。
大雨冲刷后的花园更加清新,空气中有股甜甜的浓香,真是让人陶醉。
恵妃带着两个小宫女,来到温辘辘的地上,那上面有浅水坑的地方,水面上有一片片黑色的如同衣服般的薄薄的菌皮。
这就是俗名地衣的食材,这是夏天的大雨过后才会出现的一种美味食材。
小宫女手脚麻利的采摘着,不大一会,他们采摘了一整整一篮子。
恵妃带着他们到了王府的厨房,亲自动手把地衣一一捡选干净,掏洗的干干净净,放入瓦瓮中,一层地衣,一层黍米,再放入香葱春韭。
把瓦瓮放在火上,蒸煮起来。做地衣包饭方法看起来简单,也就是掏米,放入瓦瓮,然后就是烧火,然而,最难地也正是在烧火上。
需要文火慢煮,火大了,米饭自然会糊掉,无论怎样好的东糊掉了自然就难以下咽。
而火太小了,自然是难以把它煮熟。
为此,烧火是很需要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恵妃亲自坐下来,用心烧着火,她要煮一坛上好的地衣包饭,让王爷能回想起过去,想起王后,能记得住起儿和枫儿。
恵妃并不烦恼大玉王食言,没有进她为王后,当大玉王要封她为王后时,她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她只是王后身边的奴俾,虽然王后对她视如姐妹,她又怎么能僭越企图占了王后的位置。
恵妃很清楚,她不会也不可能代替王后在大玉王心中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