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云微剧场之小PR的编剧梦
字体: 16 + -

约法七章

    第二卷_32_约法七章

    “亲爱的,你怎么就那么确定一定能把我唤醒的呢?毕竟连我自己都是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感觉如坠五里雾中,分辨不清那些是现实哪些是虚幻,哪个你是真的你,哪句话又是真的实实在在回想在我心灵深处……”

    “我其实也不确定……但是生活中很多事不就是这样的么?虽然看不清未来,但眼下别无选择,尽管做就是了!就好像之前在地球那会儿,你不也是这样的么,那么换我回过头来问问你:当时我变成了植物人,你怎么就那么确信我一定能醒过来呢?那接近半年里,每个日日夜夜的细心照料,每一句嬉笑怒骂,又是图啥?”

    “好吧,算你‘蒙混过关’!你能以问代答已经证明了你的认真。”

    “嘿嘿,既然如此,那,刚才关于‘造小人’那一段,说话算数不?别又不认账了吧?你看咱俩也算‘丁克’那么久了,也该考虑这个啦!”

    “唉,绕来绕去,还是回到陈年老酒上来了呢——当初咱俩说好不要孩子,是考虑到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即便是现在,有些当时是问题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可同样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不过既然这次说起这个,那好,咱们先在这里‘约法三章’:我接下来提到的这些事,你若是能件件依着我,那么我也就不再固执己见非要咬死了‘丁克’不变——回地球咱就造小人,只要你能顺利回到自己的躯体里,解除植物人状态!这次绝对说话算话!”

    “好,爽快!那我也表个态:咱也慢说是约法‘三’章了——就是约法‘30’章‘300’章‘3000’章,我也样样照办件件遵行,你看如何?”

    “你先别高兴太早,还是仔细往下听我说:不妨交给你个实底,我说的这‘约法三章’总共七大项……”

    “才七项……呃,你说你说。”

    “那,首先这第一项,说的就是你这‘得意起来就容易忘形,若被激怒就容易冲动’的老毛病——‘才七项’,这是看着我好了,不糊涂了,你就开始飘飘然了,又开始准备嘚瑟了是吧?需不需要我提醒你之前那个变态是被谁三句不合就放狠话给惹得炸毛的?又是谁,只图嘴上一时痛快了,就知道逞英雄充好汉,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后路堵的严严实实——你倒是英勇就义名垂青史了,你让我怎么办?如果这之前咱俩已经造过好些个小人出来了,你让我自己带着这些个小人上哪里再找一个你出来?就让我们孤儿寡母的从此无依无靠了此残生?你这又是何其无情何其狠心!”

    “……我接受。当时我的确不够冷静,没考虑到你的感受,只是脑子一热,瞬间跳出来的都是那些热血沸腾的画面那些情节那些台词,这边想着嘴上不自觉地就秃噜出去了……事后虽然追悔莫及,可是一见你最终好转了,我这老毛病就又蹦出来了……你这‘当头棒喝’来得很是时候。我一定改!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定改!请看我行动!”

    “第二项:通过这次我陷入短暂的恍惚,而你陪在我身边心无旁骛地呵护我关心我体贴我迁就我,就不难发现,其实在你身上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从今往后,你要答应我,每次当我需要你的支持,你的鼓励,你的理解,你的关怀的时候,你都要像这次一样,第一时间把你的全部注意力从别的不管当时看起来重要也好不重要也罢这些琐事上面抽回来,放在我这边,真正做到关切我的需求和感受,而不只是看着是在听我说呢,其实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往心里去!你知道么,如果我兴高采烈地和你说个什么事情,或者哭天抹泪地和你分享某段伤心往事,我其实不只是在自顾自地说着那事情,我还在时时关注着你的态度你的反馈你的一颦一笑,如果我说到兴起之时却发现你其实早已经意兴阑珊心不在焉只是看似在听,其实心里早就长了草飞到九霄云外不知道哪里游山玩水去了,那我就会对你特别失望,因为这是敷衍——比忽视我更令我不能接受的就是敷衍。因为如果你直接忽视,那我从打一开始就不会对你心存侥幸也就压根儿不会冒险,比如造小人;可是如果你先是营造出一种对我无比关爱无比呵护无比体贴入微的假象,后面才慢慢露出‘敷衍’的狐狸尾巴的话,我会认为这是欺骗与背叛!”

    “汗,你这一段有点严重了,咱俩在一起这么久了,我具体是不是这样的人,每次和你聊天和你交心的时候是不是在敷衍,你应该不难分辨的吧……我要郑重其事地在这里向你保证:我从来,将来也不会敷衍你。”

    “第三项:从今往后,不管是跟我交代什么事情,还是听我说个什么事情,要不干脆就是咱俩坐下来促膝谈心等等这种情况下——看着我的眼睛,让我可以看清你的心。眼睛就如同心灵之窗,心里面若是有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眼睛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飘忽不定闪躲不宁,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和人交流的时候最喜欢观察对方的眼睛……这一点,虽然之前的你也算表现的不赖,但是还远远不够,有些时候,我还是感觉抓不到你当时内心深处的着眼点——聊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聊这个,聊出个什么结果才算皆大欢喜,完全没概念,因为你当时的眼神刚好避开了或者干脆闭起眼睛假装养神……”

    “哦,好的,你不说这件事我还真没注意到。其实我从小到大被灌输的理念就是,交谈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要在对方左眼,眉心,右眼之上轮转画圈,否则容易给人唐突不礼貌的感觉……不过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以后我会直视的。”

    “第四项:不要只是听我一个人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你也要适时加入你的感受你的问题你的思考你的领悟——交流,什么叫‘交流’?当然,也别好像说相声似的:以为你只要在旁边找准机会接个话,嗯,啊,哎,是喽,这种的,就可以交差算是合格了?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你要能让我感觉得出你是真的一直有在倾听我所说的内容,而且是边听边参与思考的,就是所谓‘带着脑子在听’那样的状态——我在前边走,你在后边随,我若稍停步,你能退半身……”

    “这个好理解——参与进来而不是置身事外,对吧?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擅长的,我一直自诩是个很优秀的倾听者,因为我在听对方说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把我自己带入到对方营造出的语境里面去认真听,也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去听’,这样不仅我可以更投入不容易走神,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这个我算基本合格,当然没问题。那第五项呢?”

    “第五项:把我的话真正地听进去,也就是说,理解,领会我的意思——这一项看起来和刚才的第二项非常相似,其实各有偏重:第二项侧重点在态度,而这一项则是主要关注听的结果:只是端正态度听进去了还远远不够,听进去的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消化?有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我既然特意把这件事拎出来和你郑重其事坐在这里聊,自然是因为在我内心里面这件事情的份量足够重,那么不难想见,你希望在我和你聊过这件事之后,就会促成这件事最终向我预期的那个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你对我的思路,方向,愿景,有整体上的理解与认同之基础上。”

    “呃,理解,嗯,这一项是否可以理解为,就像小的时候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背诵某篇课文的时候,会强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理解这个‘理解’就是‘真的听进去了’然后还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差不多吧,具体的你自己用心体会……然后,第六项:能否做到感同身受?能否设身处地站在我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同样一件事,你只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来介入来慢条斯理地坐而论道,那我要你有啥用?你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普通朋友那样以所谓‘旁观者’心态来介入了,你是希望成为‘孩儿他爸’不是么?你见过谁家的‘孩儿他爸’可以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作壁上观隔岸观火地看热闹的?能否充分体会我当时那样说、那样做决定、那样反馈的良苦用心?所以,划重点:就两个关键词——‘感同身受、设身处地’。”

    “好的。我记下了,最后……”

    “最后的第七项:忘掉过去,开始一段崭新的未来。希望在这个未来里面,不再有单独的狭隘的‘我’这个概念,转而使用‘咱’来替代——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我需要如何如何’,而应该考虑的是‘咱需要如何如何’;遇到任何需要做出重大抉择的情境,首先脑子里不是‘为了我的将来,这时候该怎样怎样’,而应该是‘为了咱的将来这时候该怎样怎样’……把我换成咱,懂了么?”

    “懂了:就是从今往后,把小我的狭隘局限抛弃掉,转而用‘咱’这样一个团体中的‘大我’取而代之,以后每每做出抉择时都以团体利益作为优先考量。我这样理解没错吧?”

    “勉勉强强,具体的还要……”

    “还看咱的实际行动,嘿嘿!”

    ……

    “……小愛,造小人,是啥?”

    “别问了,你听听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