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管培生涯有点苦
电话接通后,杨诗文听到了李同泽低沉的声音,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这面的岗位信息,然后问李同泽是否有意愿,而李同泽在得知是外包后依然选择了拒绝,这通电话像上次一样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
杨诗文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毕竟很多人还是很在意外包的,杨诗文也没多想,继续干自己的活了。而李同泽这面则陷入了深思,这是他这一周以来接到的第10个外包公司打来的电话,对于这几个外包公司的名称,李同泽早已烂熟于耳,他坐在卧室的椅子上,开始静思,之前在振康当管培生时候的各种的片段在脑海里涌现,两个月待业在家的经历让他此刻不由得有些怀念那段劳累而忙碌的时光,尽管最后那段时光给他留下了并不美好的印象。
一年之前,李同泽在接到offer的时候,心情还是很好的,岗位是销售管培生,当时他是系里同学羡慕的明星,能在秋招中直接斩获名企的管培生岗位,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即使对于李同泽这样的985大学的学生来说,能够毕业直接进入振康这样的大公司的比例也是很低的。拿到了振康的offer之后,李同泽就没再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他觉得不会有比这好的机会了,而且秋招密集的面试也让李同泽感到心累,既然已经有不错的归宿,又何必让自己在惨烈的秋招中继续那惨淡的征程。当时他天真的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特别棒的工作,等待自己的将是一片大好的前程。
校园里的畅想总是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夹带着年轻的激情与稚嫩。而当李同泽进入振康集团工作之后,他得到的却是失望,每天的工作都很虚,管培生的培养计划是入职后先轮岗三个月,这三个月的内容看似紧凑,但实际上管培生的工作很难深入,李同泽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完主管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时,心里感到十分吃惊,因为主管布置的任务量真的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于把规定的时间延长到原来的五倍,还是完不成任务,难道是要给大伙一个下马威,李同泽心里暗自寻思,与此同时他看到其他的人虽然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内心估计也是波澜万千,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之前的管培生估计也接过类似的任务量,但不都过来了吗?李同泽在内心安慰着自己,然后小心翼翼地思索着如何去做刚才主管布置的任务。
李同泽的猜测并没有错,上面只是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已,第一周的任务量没有人达标,当然也没有人因为没完成任务而受罚,李同泽在写周报的时候,用稍加粉饰的语言如实的汇报了自己这一周的战果。主管写给他的回复邮件内容很简短,都是些激励的话语。
真正让李同泽感到失望的是,这一周自己所经手的工作根本就没吃透,公司对管培生的要求是三个月内了解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因此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公司这艘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一遍,可惜的是这样必然导致走马观花,最后就是每条业务线都懂一点,但也只懂一点,无法深入地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更无法形成对工作内容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李同泽有些懵,但接下来的几周里,李同泽更懵了。因为每一周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上一项业务刚明白一点,马上转移,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两个多月后,李同泽感觉自己基本每项业务都是一知半解,马上就要定岗了,李同泽心里有些发慌,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选择,一年之前自己真的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吗?
事实上这两个多月以来,李同泽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自己目前的工作,他觉得等到三个月轮岗期结束后,很可能自己根本就无法胜任一个管理培训生将要担负的的职位,毕竟管培生在公司的角色很特别,说实话轮岗结束后就是两极分化,好的爬上大树飞黄腾达,差的派到基层从头开始,当然这也是他进入振康之后才知道的。
在即将定岗的前一周,办公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已经有人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而行动了。同期的管培生中,有两个人来自某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主管正是这两人的直系学长,大他们三届。从两个人目前胸有成竹的样子和之前并不突出的工作成绩来看,可以推测出二人凭借学长的关系,定岗结果不会太差。并且办公室里出现传言,主管已经放出话来,好的岗位2000一个,李同泽将信将疑,毕竟振康也是互联网行业名企,虽然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但内部组织管理水平还算业内顶尖,还不至于出现这等腐败问题吧。
一直以来振康这个品牌留给李同泽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这也是他当时坚定地选择振康的原因。入职以来虽然对管培生的工作内容产生了某些怀疑,但振康整体的工作氛围还算不错。因此李同泽觉得对于走后门的这类传言还是不信为好,不过后来的结果告诉了李同泽很多事情可能并不是像他表面上看到的那个样子。
这三个月里,李同泽他们的加班很多,经常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周六还要加班,至于加班费,当然是没有的。不要以为管培生因为轮岗的原因,工作量大,所以要享受这种996式的职场狂人模式。事实上这种996的工作模式在整个振康都是广泛存在的,李同泽虽然不喜欢这种充满压榨色彩的工作模式,但想到自己刚入职场,有太多东西需要学,所以对于加班也没有很在意,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职场新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吧。轮岗过程过程中,振康集团市场部的各条业务线他都呆过,他看到各条业务线的总监基本都不加班,主管加班也不多,都是这些小兵在加班,所以李同泽觉得熬过最初几年苦日子,就可以苦尽甘来,所以暂时的辛苦也是可以接受的。
杨诗文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毕竟很多人还是很在意外包的,杨诗文也没多想,继续干自己的活了。而李同泽这面则陷入了深思,这是他这一周以来接到的第10个外包公司打来的电话,对于这几个外包公司的名称,李同泽早已烂熟于耳,他坐在卧室的椅子上,开始静思,之前在振康当管培生时候的各种的片段在脑海里涌现,两个月待业在家的经历让他此刻不由得有些怀念那段劳累而忙碌的时光,尽管最后那段时光给他留下了并不美好的印象。
一年之前,李同泽在接到offer的时候,心情还是很好的,岗位是销售管培生,当时他是系里同学羡慕的明星,能在秋招中直接斩获名企的管培生岗位,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即使对于李同泽这样的985大学的学生来说,能够毕业直接进入振康这样的大公司的比例也是很低的。拿到了振康的offer之后,李同泽就没再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他觉得不会有比这好的机会了,而且秋招密集的面试也让李同泽感到心累,既然已经有不错的归宿,又何必让自己在惨烈的秋招中继续那惨淡的征程。当时他天真的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特别棒的工作,等待自己的将是一片大好的前程。
校园里的畅想总是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夹带着年轻的激情与稚嫩。而当李同泽进入振康集团工作之后,他得到的却是失望,每天的工作都很虚,管培生的培养计划是入职后先轮岗三个月,这三个月的内容看似紧凑,但实际上管培生的工作很难深入,李同泽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完主管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时,心里感到十分吃惊,因为主管布置的任务量真的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于把规定的时间延长到原来的五倍,还是完不成任务,难道是要给大伙一个下马威,李同泽心里暗自寻思,与此同时他看到其他的人虽然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内心估计也是波澜万千,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之前的管培生估计也接过类似的任务量,但不都过来了吗?李同泽在内心安慰着自己,然后小心翼翼地思索着如何去做刚才主管布置的任务。
李同泽的猜测并没有错,上面只是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已,第一周的任务量没有人达标,当然也没有人因为没完成任务而受罚,李同泽在写周报的时候,用稍加粉饰的语言如实的汇报了自己这一周的战果。主管写给他的回复邮件内容很简短,都是些激励的话语。
真正让李同泽感到失望的是,这一周自己所经手的工作根本就没吃透,公司对管培生的要求是三个月内了解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因此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公司这艘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一遍,可惜的是这样必然导致走马观花,最后就是每条业务线都懂一点,但也只懂一点,无法深入地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更无法形成对工作内容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李同泽有些懵,但接下来的几周里,李同泽更懵了。因为每一周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上一项业务刚明白一点,马上转移,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两个多月后,李同泽感觉自己基本每项业务都是一知半解,马上就要定岗了,李同泽心里有些发慌,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选择,一年之前自己真的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吗?
事实上这两个多月以来,李同泽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自己目前的工作,他觉得等到三个月轮岗期结束后,很可能自己根本就无法胜任一个管理培训生将要担负的的职位,毕竟管培生在公司的角色很特别,说实话轮岗结束后就是两极分化,好的爬上大树飞黄腾达,差的派到基层从头开始,当然这也是他进入振康之后才知道的。
在即将定岗的前一周,办公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已经有人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而行动了。同期的管培生中,有两个人来自某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主管正是这两人的直系学长,大他们三届。从两个人目前胸有成竹的样子和之前并不突出的工作成绩来看,可以推测出二人凭借学长的关系,定岗结果不会太差。并且办公室里出现传言,主管已经放出话来,好的岗位2000一个,李同泽将信将疑,毕竟振康也是互联网行业名企,虽然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但内部组织管理水平还算业内顶尖,还不至于出现这等腐败问题吧。
一直以来振康这个品牌留给李同泽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这也是他当时坚定地选择振康的原因。入职以来虽然对管培生的工作内容产生了某些怀疑,但振康整体的工作氛围还算不错。因此李同泽觉得对于走后门的这类传言还是不信为好,不过后来的结果告诉了李同泽很多事情可能并不是像他表面上看到的那个样子。
这三个月里,李同泽他们的加班很多,经常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周六还要加班,至于加班费,当然是没有的。不要以为管培生因为轮岗的原因,工作量大,所以要享受这种996式的职场狂人模式。事实上这种996的工作模式在整个振康都是广泛存在的,李同泽虽然不喜欢这种充满压榨色彩的工作模式,但想到自己刚入职场,有太多东西需要学,所以对于加班也没有很在意,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职场新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吧。轮岗过程过程中,振康集团市场部的各条业务线他都呆过,他看到各条业务线的总监基本都不加班,主管加班也不多,都是这些小兵在加班,所以李同泽觉得熬过最初几年苦日子,就可以苦尽甘来,所以暂时的辛苦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