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皇子的小娇妻
字体: 16 + -

第599章 火候

    闭门谢客了三日,李峄见火候差不多了,才请了一二位大臣进府内一叙。

    最先受邀的二朝元老徐大人与三军统领韩大人,带着满朝文武大臣的嘱托,很有使命感的进了康王府的宅院。

    因之前避免老皇上猜忌的缘故,康王李峄平素交往的都是王宫贵族中的纨绔子弟,并不同朝中大臣有过多来往。

    此番二位大臣,还是第一次到康王府中来。

    外界对李峄的传闻,说他是一个沉迷酒色的颓废王爷。可二位大臣进了府中,只见康王府的内饰可要比府门外要简朴的许多。

    正屋只是用简单的方木建成,院中的走廊,亭台毫无过多装饰,栏杆,门窗都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花纹。院子里栽着四季常青的矮冬青,中间围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

    这样朴素的宅院,怕是连朝中重臣的府邸都不如。

    可王府中的下人们,一眼见看出训练有素。个个都是彬彬有礼,言谈举止得当。

    吏部的徐大人是看着康王李峄长大的,听了外面的传闻,他还有些替老益王可惜。没有父王亲自在身边教导,一颗好苗苗就这么让皇上毁了。

    但如今见了这府中的情形,他觉得,也许李峄才是深藏不露的那一个。

    二人进了正厅,刚一落座,茶还未喝一口,朝中的老臣吏部的徐大人便开口劝道:

    “小王爷,朝中不可一日无君啊。眼见着朝政荒废了这么久,您不能坐视不理啊。

    老臣多年前与老益王交情深厚,虽说这些年因着皇上的原因鲜有来往,可民间对老益王的任何评价,老臣都一一记在心里。

    有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父王,老臣觉得小王爷也若能继位登基,也会是个造福天下黎民百姓的好皇上。”

    康王李峄自是知晓徐大人与父王的交情,当年老益王被逼走乌山。为了不让多年好友受到牵连,硬是与他们都断了来往。

    这徐大人在朝堂上德高望重,又是二朝元老,才能在当今皇上制造的血雨腥风中存活到现在。

    “徐大人,小侄当然明白徐大人的苦心。可没有皇上的诏书,我既然继位也是句不正言不顺。怕是难以服众。”

    坐在一旁的三军统领韩大人听罢,声音洪亮如钟说道:

    “康王爷尽管放心,我二人此次前来就是带着文武百官的托付来的。虽说我这三军统领如今的权力大不如前,可若是哪个敢反对您登基的,我韩某定让他有来有回!”

    有了朝中两位重臣的许诺,李峄知道,自己的继承王位的事十有八九就成了。可他依然不动声色:

    “既然如此,朝中的政务也不能一直荒废着。我便暂时接手掌管起来。若是皇上哪一日痊愈了,或是有了便合适的人选,李峄还是想落得清闲,继续回康王府过我悠哉的日子。”

    二位大臣听了,那皇上药石无医已是定局,整个皇族也不可能再找到比李峄更合适的人选来了。康王这就是应下了。二人忙欢天喜地的辞行,向文武百官报喜去了。

    却说在乌山的李岘由到了吴公公与暗探传来的消息:皇上所剩朝日无多,满朝文武大臣推选康王李峄继承皇位。

    李岘的看过信,高兴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王。

    老益王听闻,沉默了良久;

    “没想到我那叱咤一生的哥哥,所生的皇子中竟连个继位的人都选不出。哎,也是他咎由自取。因果终有报,只希望他少受些病痛折磨罢。”

    老益王终究还是慈悲心肠,虽说当今皇上扣押了他的夫人,儿子多年。眼见着他时日无多,终是不忍心他这哥哥受太多苦痛。

    李岘见父王情绪有些低落,忙安抚起来。弟弟李峄继承王位,那他们一家人离团聚之时,越来越近了。父王怎么……

    没想到刚说了两句,老益王居然问他,晚上我们吃兔子肉好不好。李岘顿时折服了父王,这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如此之快。好罢,他还是办自己的正事去罢。

    “方将军,本王来有个好消息要告之与你。”李岘还未进方毅军营,爽朗的笑声已经传了进去。

    方毅连忙出去迎接,乌山如今已经在李岘的手上,如今还有什么更好的消息,能让益王爷如此高兴。

    李岘取出宫中传出的密信,方毅展开一看:

    “这,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我的弟弟康王李峄也传来消息。朝中大臣悉数到康王府,肯请李峄即日接手政务,不日就会继承王位。”

    真是太好了。方毅拿着信的手,激动得不由的抖了起来。原本他还担心,若是老皇上知晓了乌山已被李岘控制,会再派兵马前来攻山。到时避免不了又要损兵折将。

    如今李峄即将登基为王,他与手下的将士们终于不必整日担心与与本国的士兵再起战事,从今以后,安心的跟随在李岘的身边,守卫大燕,守卫大燕的百姓。

    定下心来,方毅开始重新整编部队,每日晨起练兵。严肃军纪,只等着在益王爷再用得到他们军队的时候,为李岘出一份力,再立战功。

    皇宫内,朝臣们群谏皇上下旨,立李峄为储君,将来继承王位。可是老皇上不甘心将自己守了这么多年的皇位,就这样拱手还给老益王爷父子。

    遂召来何尚书,说要他帮泰王继位。何尚书只得如实相告,原来泰王早就厌倦了朝中各皇子之间的你争我夺,看破红尘,一个月前便剃度出家了。

    老皇上一听,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他另外的二个皇子就更不用考虑了,就算扶上了位,也会被赶下来。即使如此,他也迟迟不下立李峄为储君的诏书。

    吴公公见事情僵持到这里,又满脸堆笑来到皇上面前:

    “老奴前几日得了皇后的差遣,为皇上您去强身健体的良药。怎么这几日不见,皇上又消瘦了许多。小狗子你是怎么侍候皇上的?”

    说着就拿起拂尘朝杨公公挥去。

    深得吴公公真传的小狗子是何等机灵,连忙跪地求饶。配合吴公公演戏:说是皇上习惯了吴公公的侍候,他如何侍奉皇上,皇上都觉得不如师傅侍候得好。

    如今,可把师傅给盼回来了,皇上还就得师傅亲自照料。

    皇上摆了摆手:

    “回来就好了,小狗子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你也不要责罚他了。”

    吴公公见戏已演完,朝杨公公使了个眼色,让他退出去了。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从里面倒出一粒药丸,说这就是自己这几日替皇上寻得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