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道茫茫
字体: 16 + -

第五十三章杨浩游历大夏洲安琥县城是净土

    这明州上章郡四国,世代皆是以重文轻武为主,代代君主礼崇儒士,重视科举,自然而然的国泰民安,农不易亩,市不易肆。世人皆知读书好处。国内多为饱学之士,深谙圣贤之道的学子,大夫。

    可以这样说,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家中都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牌位。儒学大兴,自然其余的学术,教派当然式微。

    杨浩这一路走来,见过夜半子时仍在苦读的学子,见过不少官府建立的书院,学宫,从朝廷告老还乡的鸿儒办的私塾。整个上章郡儒学氛围分外浓郁。

    杨浩赶路路过大宋京都之时,还看见了规模宏大的泮宫,占地千亩,宫室雕梁画栋,装潢华贵。内心不由震撼:如此重视学术,亘古未闻。有此崇尚仁义儒门之君王,天下间河清海晏。

    不过杨浩未多久留,匆匆而过,不过遗憾:此生未熟读圣贤之书,不明白圣贤之道。路过国都之时,杨浩感觉到了京师内有几位筑基的修士聚集在皇宫大内。应该是保卫皇城。

    真不理解,修士早已断绝红尘,为何还要相助皇室。尘缘未了,六根不净,如何证得大道?杨浩内心不屑。

    快要走到安琥县城之时,杨浩飞下仿龙泉,改为行走。原来以为只要自己施法就会毒发,现在知道了只要自己不施展大法术,抽调体内大量灵力就不会有事,施展些许小法术,御剑缓慢飞行等这些都不会影响毒发。

    杨浩这一路也算战战兢兢,生怕遇到了高手。不过还好,一路上出除了遇见那老夫子以外,并未遇见任何其他修士,也许是老天终于眷顾了杨浩,这一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到达了安琥县城。那安琥县城,地处都城西北方向,隶属于宋国八府之一的永宁府。

    安琥县城,坐落于一座大

    青山中,俗语说:“八山一水一分田。”

    这里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城镇繁华。

    杨浩走在镇上,看见这里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两边商户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而这街上一条全是卖些吃食的,有糟鹅掌,烤鹿肉,糟鹌鹑,胭脂鹅肉脯,鸡髓笋,豆腐皮包子,酸笋鸡皮汤,松香鹅油卷,鸡油卷儿,火腿鲜笋汤,藕粉桂花糕等等。

    忽然杨浩看见了一家三口在街边叫卖糕点,这一家子其乐融融,恍惚间杨浩仿佛回到了楚州小杨村镇子上,又想起了自己的爹娘。直到被人叫了几声,杨浩拿了点散碎银子,买了些枣糕尝尝,淡淡的甜丝丝软面可口。

    又到那炒鸡丁摊子买了点五香鸡丁,那五香鸡丁做法较为复杂,是用茄子扒皮削去,将鸡胸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杨浩尝了尝,这五香鸡丁十分可口!

    但是杨浩深知修士不可贪口腹之欲,道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修道修真之士切莫过追求六感之刺激。

    一直走到一家醉仙居,找间上房住下。杨浩留意到就是这区区的穷乡僻壤的县城,仍有一所私塾,一所书院。规模都不太大,私塾不过十余人,而书院不过百余人,书院由官府创办。当地知府蒯(念kuai三声)菁华更是当年的殿试二甲进士出身,这等遐方绝域的父母官儿依然有如此“科举出身”,而且兼任该书院的山长。

    这几天杨浩都展开神识,扫描附近。筑基期修士神识已经可以外放,大概几里,练气期的修士神识不可外放,只可内视自己,等到金丹期,神识可达十几到百里,神识所扫之处,草木虫蚁具

    显无疑,当真是明察秋毫。

    朝阳初生,在述信书院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不古。)里声声读书入得杨浩耳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这些年轻的学子早早就在这里,做功课,早读。有一位少年身形瘦弱穿得单薄,坐在其中。时值初秋,那少年有些发冷,愈发缩紧了身子。虽然他正在诵读论语,但是脑子里却在回想着昨晚读的搜神记,想着那赤松子,崔文子,彭祖等等,三皇五帝远古洪荒的神仙故事。

    “会不会有朝一日,我也能像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御剑飞行。”这少年痴痴地想着。

    那前面站立的先生,年过四十许,国字脸,三缕胡须,目光有神,手拿论语,监视诸位早读,看见那少年漫不经心,随即走向面前,问道:“高轩,用心读书!不许胡思乱想。”

    “是,惊蛰先生。”那叫高轩的少年,受到斥责后,专心读书。

    这时候杨浩会心一笑,察觉到,那惊蛰先生虽然不是修士,但是他却隐隐散发出一种类似于修士身上才有的威压。

    杨浩忽然想起九州志里的描绘儒门修士,亦或是饱学鸿儒的凡人,身上都会有所谓的“浩然之气”,因为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杨浩隐隐觉得,儒门修士也许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简单。杨浩不知道,就在他用神识观察惊蛰先生的时候,惊蛰早已觉察到杨浩的存在。只是境界高出杨浩太多,杨浩并未发觉,且惊蛰对杨浩并无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