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帝剑仙
字体: 16 + -

第172章 初心和在

    交代了一些王府之事过后,天色已晚,凌小涵要先回灵犀宗,而陈星云则要直接回到燕王府。

    在街头分别的时候,陈星云幽黑的眼眸之中多了几分深邃,而陈星云心中的重量,也渐渐的减轻了几分!

    回到燕王府,便看见纳兰蓉嫣站在一棵肥妹的芭蕉树下。

    啪!

    一声清脆的声响!

    纳兰蓉嫣那本就丰满多肉的臀瓣上下抖动,极是有弹性!

    面色微愠纳兰蓉嫣,正要予以反击,那傲人的胸脯是一阵的气势汹涌,可是这弱不禁风的一巴掌却被陈星云云淡风轻的躲开了!

    陈星云打趣道:“这次去神都,你是留在燕地还是跟着我一起去?”

    纳兰蓉嫣犹豫片刻,涨红的俏脸斗转冰霜,声细如蚊的道:“我要是去有什么好处?”

    陈星云愣了一下!

    思虑片刻后,脱口道:“养花要浇水吗!你一个人在家就算是再漂亮也没人欣赏,跟着去了,多多少少我会看上一眼,身上什么地方胖了瘦了,摸着是滑润还是粗糙,我总要亲眼见证才是~”

    纳兰蓉嫣的脸又深红了几分!

    “那我要是不去呢?”

    陈星云猖狂大笑道:“男人怎么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牡丹再好再华贵,可终究比不上野花的风情万种!脱缰的野马你听说过吗?”

    出落得一脸俊俏的陈星云显然是在外面留恋的过于久了,这句话说得怎么听都像是个混蛋!

    纳兰蓉嫣一脸涨红的跑远了,心里其实并不纠结!男人裤裆里那玩意可要保持住,若是哪一天真的不受控制,纳兰蓉嫣宁愿陈星云成为大内的人!

    一个好的女人,要贤良淑德,品貌端庄,看起来就落落大方的女子,多半是心无杂念,不会在外面招蜂引蝶,还要宜其室家,多子多男,这些都是身后之事,纳兰蓉嫣现在想做的,只是把陈星云抓住而已。

    燕王府的东南一角有一个小小的祠堂,没有陈星云的允许任何人也不敢进去,只是因为这里的神袛,是陈星云的母亲!

    来到母亲的灵前,陈星云放低了身段双膝跪下,面上神色严肃,远处高山的寺庙中传来声声钟鸣,悠扬而轻灵!

    掀起了伪装的面纱,在目前面前,陈星云也许是最真实的!

    母亲临走的时候,一直劝诫自己,一面不问恩仇,一面仇深似海,陈星云此刻的心情,倒不如那钟声传的悠远!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黑暗之中,陈星云的思绪才会平静下来,才会不想着那样刻骨铭心的隔世之仇!

    陈星云不发一言,只是静静的跪在灵前!黑暗中,那白色的袍裾有着些许的曲折,眼中波光流转,也许此刻,流不尽的只有母亲眼中的清泪,而自己要将这一切化作怨恨,埋藏在心中。

    身后是轮廓依旧的燕地,前途是满眼浮华的京师,这已渐渐浸入白茫茫雾色中的身影,何时才能以真面目示人?

    仇恨到了尽头,便是极度的麻木,就像是生离死别,两心孤寂的飞天火石,压得人粉身碎骨,魂飞魄散!

    陈星云眉头紧锁,脸上浮现出幽深的煞气!

    一代盗圣文顶,真的就为了那一抹毫不诱人的金钱地位,竟然甘做那被江湖所不齿的狡诈恶徒?

    身在神都两京的那几位王兄,为了得到储君之位真的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纳兰蓉嫣毫不掩饰的将自己全然坦诚在自己的眼前,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无奈,她真的没有一丝的怀疑过自己的身份?

    饮风清澈的像一张白纸,无论怎么查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在这翻云覆雨的北方四州,饮风却又为何能无声胜有声的拼搏出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

    这一次身出燕地,燕王没有带多少兵马,在京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史大丞相会这么袖手旁观的不发一言?还是说北平王真的要与那些个儒酸斗个你死我活?

    “母亲,孩儿心中疑惑,人常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可为何就有人偏偏放不下心中的仇恨?母亲口中所说的亡国之恨,说到底只是母妃和其他妃子两家的恩怨,又与这大箫百姓有何干系?

    这一次出行神都,危险重重,几位皇兄滥杀无辜,屠戮大箫百姓,孩儿是否应该袖手旁观?还是应该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

    父皇将心比心,丝毫不怀疑我。母亲要我来燕地,无非就是控制燕地三十万铁骑的军权,到时候北周来犯,大箫就像是个空壳子一样,过了燕地,一马平川,介时生灵涂炭,他国觊觎,是幸灾乐祸还是得不偿失?

    母亲,您的仇我不敢忘,可是孩儿的初心又要到哪里出寻找?”

    星夜渐阔,月上昆仑,陈星云于母亲灵前表露心声!

    华朝六年春,冰河开化,暖意盎然,陈星云一行人浩浩汤汤,直奔神都而去!

    神都离燕地有几千里的距离,其间平原广袤,山势都以较为平缓的丘陵为主。

    尤其燕地周围的几周都是很佩服这位年轻的王爷,能将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条,陈星云算是一代贤王。

    陈星云要经过滨州,滨州刺督是一位势利眼眼中的官员。

    此刻滨州南城门大开,文武官员并立官道两侧,滨州刺督赵言已是年过花甲满面沧桑,多年来在滨州生了根,治理州县井井有条,堪称一方水土父母官。

    貌不惊人的滨州督尉并不卸甲,任由汗流浃背,虽然官衔不大,可气势恢宏让人不敢小觑,高唐州不比京城,不管文臣气脉如何壮大,可终究没到势大压人的地步。

    不说太平盛世时有游隼略过滨州,那马蹄声声刺耳令人心凉。东郊悍匪更是骄横,越是太平的日子便越想出来翻云覆雨,赵言再是高门子弟出身,可如今年纪大了也不可能投笔从戎,靠着这些兵权在握的武将官员,足可保一方太平。

    这一行人赶在这个时候立在官道两侧,无疑是有溜须拍马的意思,无事献殷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