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晨
字体: 16 + -

第22章 立项研究

    不管能不能做到,有了超级电池做靠山的宁晓峰也让钱对树对他的研究不敢轻视,哪怕这个磁重联发动机的想法在现如今来说多少有些不靠谱。但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打电话告知了正在京城出差的何海跃。

    何海跃这会儿正在和老战友途旧呢,接到电话后对于磁重联发动机这个新名词也是不怎么了解,当下表示立即赶回总部。李汉峰问及为何如此急着回去时,何海跃也只是回了四个字“暂时保密”,反正超级电池的样品也在运送途中,交待清楚一些事项后就告辞了。

    不要说何海跃了,海跃集团因为磁重联发动机的事情还特别开了一场临时会议征询大家的意见,与会人员有些一知半解,有些认为根本做不到,钱建树这样的老资格则报着观望的态度,但支持的人也有,大多是年轻人。这个临时会也是走个过场,真正的决策还得董事长来决定。对于此项目的临时会议也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不了了之,可宁晓峰则不这样认为,对于自己的东西他是很有信心的,这也怪不得这些研究人员态度不统一,纯粹是有些外星科技以他们目前的知识面根本无法理解,即便是宁晓峰本人也不是很懂,宁晓峰知道哪怕成功率只有一成他也会去努力实验,有些东西做出来后就会恍然大悟,如果怕这怕那什么都不做永远都进步不了。

    第二天一早九点,从京城赶回的何海跃组织了第二次的项目研讨会,其实在接到电话的当天晚上他就回到了集团总部,自个儿研究到凌晨三点多才在迷糊中睡下,这也怪不得何海跃了,他根本就不是科研人员,对于资料上的一大把专业术语,看得更是一个头两个大,这大晚上又找不到人解惑,只能遗憾地睡下,可就算这样他这一晚也没睡踏实,虽然说看不懂专业的东西,但整个发动机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还是清楚的,如果真的能实现资料上所描述的强大动力的话,这个发动机将不会成为海跃集团独有的旗帜,虽说何海跃是集团的董事长,但曾是军人的他深知如今的世界格局,为国家做出贡献是他一直的目标,钱是挣了很多,但对他来说钱多了只不过是一堆数字。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是他一生的目标。

    研讨会正式开始,宁晓峰也不是刚进集团的初哥了,在几十人面前游刃有余地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预想,整个过程除了何海跃没听过,各大研究部门基本都有过了解,对于此事的态度即然都不一样,那也就由董事长来拍板定案了。有些人觉得没必要跨越太大一步步来,有些则是认为根本做不到,这想法过于超前,但没有任何一人觉得这不是将来的目标,只是目前做不到罢了。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何海跃大手一挥道:“这个项目还在理论阶段,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这样吧,由宁晓峰牵头为组长,各个部门有兴趣的人员可以积极参与。现在有意向的可以和小宁所长报名参与项目组的工作,特别提醒大家,此项目不管成功与否,都将是顶级保密,与会人员都有签保密协议的,在此我也不多说什么纪律问题了”。

    磁重联发动机项目研究小组在何海跃讲话结束后正式成立,对外称之为“新型发动机研究小组”,这样命名也是为了保密工作考虑,报名参与的各研究所人员三十多人,都以年轻人为主,陈莹姗就不必说了,这个一定是跟着宁晓峰的,原本的五人班子在这次少了一个汪锐后变成了四人,这也是宁晓峰无容人之量,而是汪锐自己不参与了,可能是因为上次的宴会事件也没什么脸再呆下去。

    在问过专业和筛选过后,宁晓峰定下小组的人员为十二人,谢阳军和石南波为副所长,成为了宁晓峰的副手。原本的实验室因为场地较小的问题已经暂时停用,在宁晓峰的要求下,何海跃拍板把原实验室做为宁晓峰的私人实验室,将来的工作移至离原实验室二百米距离的发动机实验室,在一星期内进行整改并增加保留一些设备,为项目组的研究做好准备。何海跃的决定等于就是把宁晓峰的发动机这块完全独立出来,除非必要不与别的研究参与到一起。

    何海跃这样做除了保密方面,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明白宁晓峰的为人,从超级电池的研发就了解到,这个自己在公交车上认识的年轻人不简单,所涉猎的领域更是极广,更有是这么年轻而不贪图玩乐,全身心钻进研究里的劲头打动了他。何海跃如此信任宁晓峰也不是没有理由没做工作的,在宁晓峰研究超级电池其间他就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到了宁晓峰的身世,对于一个刚上大一没多久就成为孤儿的孩子他还是非常关心的。如果说最终宁晓峰把这个磁重联发动机搞出来的话,自己肯定留不住他了,可能过不了多久李汉峰那边就会来要人,超级电池的样品已经在途中,国家军工八一六研究所那可不是吃素的,那可是全国最重要的军工研发基地之一,里面的研究人员不管年龄大小,都是国内顶尖的人材。如果他们要人的话,自己是不可能拒绝也不会拒绝,撇弃老战友李汉峰不说,光是为了国家发展这点何海跃就不会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去阻挠。

    新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同时对于新进人员也开了个短会,由谢阳军、石南波带领进行材料的研究实验,材料是基础这个大家都清楚知道,材料的质量将导致最终成品的成色,每一步都不能有错。针对发动机项目单独订制的专用超级池组则由宁晓峰和陈莹姗为主负责,人员十人,为发动机能源供应做好相应的准备。石南波提议道:“我们材料组从新型电池研究中得到了世界领先的纳米级技术,是否用新技术进行材料的研发工作”?宁晓峰在材料科学方面无疑是更有研究,想了想回道:“这个先不急,反正新实验室改造也要十天左右,这些天我来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再进一步”。石南波错愕道:“所长,不可能再小了吧?目前的我们的纳米技术不说领先多少,但领先世界至少也有五年,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再有所突破吧”?陈莹姗接道:“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想法,做做尝试也不是不可以,大胆想像,小心求证,可以做到为什么不做呢”?石南波想想也是,这也谓尝不可,能做为什么不做?宁晓峰笑道:“莹姗说得不错,经过我这些天的研究,发现还是有潜力挖的,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不在新电池上使用呢?那是因为当时我的想法也不怎么成熟,而且有些实验受设备限制,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研发出可操作更为精细的纳米级工具及显微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算我有更新更好的想法,没有工具也做不出来”。

    这话说出来,大家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做得出来和控不控制得了那完全是两码事,不受控的东西做出来能有什么用?往大了说,核聚变是可以做出来,但可控吗?如果不可控的话,那将是灾难。宁晓峰说得有道理,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研究的方向,除了两个副所长,大家都是年轻人,相互之间也好交流,会议还没结束大家就三三两两的讨论起来,宁晓峰看着大家热情如此之高,也很是高兴。陈莹姗则给大家添了茶水,反正新实验室还在整改中,除了讨论也没啥事情着急了。眼下陈莹姗和宁晓峰商量的就是新设备的购买,市场上有的当然可以买,可没有的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会议也只开了一个小时左右,宁晓峰就把一些可以让他们知道的资料给了各位让他们自己回去研究,这几天没什么事也不用天天上班了。留下两个副所长后,大家都离开了,两人知道宁晓峰有事交待,喝着茶等着这个小所长开口。两人也是明白人,在宁晓峰面前也从不倚老卖老,从超级电池的开发过程中他们可都明白,这个宁所长虽然年纪不大,但着实是个聪明人,敢于想像敢于创新,为人很谦虚,对待他们也尊重。一开始让他们来跟着宁晓峰他们也是有点情绪的,毕竟宁晓峰的年龄摆在那里,这么个毛头小伙,大学都没毕业能有多大本事,宁晓峰交待的事情他们也只求没过错,但也不上心,完成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可现在不一样了,对于宁晓峰有了一丝佩服,关于这个发动机项目成功与否他们不知道,但他们在完成超级电池的工作后以为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但宁晓峰却想得比他们更深远,那就是配套!没有配套设备,再好的东西也无法发辉其作用。

    实验室的改造进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比原本计划足足提高了三天,这当然得益于何海跃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工人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干,弄得宁晓峰晚上休息都成问题,工地上的声音那可是很大的,好在宁晓峰年轻,换了个有失眠的人那可真过不下去。不过自从上次头晕事件以后,这些天每天起床宁晓峰都会有那么一个小时左右的头晕,除此之外宁晓峰也没觉得身体有何不适,只能归于工地噪音影响了他的休息导致。

    该购买的设备已经陆续到位,看着比原来大上四倍多的新实验室宁晓峰豪情万千:“这将是个新起点,离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然后第一个带队进了新实验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