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七章 按部就班

    “参加大殿下。”看见李存道,三位客人赶忙上前见礼。

    “不知大殿下在此,是下官疏忽了。”孔有德继续说到。

    “这儿不是在宫中,诸位大人不用多礼。”李存道温和说道“我也是接到舅父的通知才赶到他的府上,也就比你们早到了一会。我在这待的时间也不能太久,诸位大人,不如早些进入正题吧!”

    听见李存道如此说了,孔有德也不再客套,直接说道“礼部这边关于宴会的诸项事宜,我都已经准备妥当。我们礼部的杨侍郎,那个丞相的侄儿最近也是忙着准备将来进京官员的接待工作,所以宫里的很多安排,他并不知情。大殿下既然比我们先到,想来梁尚书所在兵部的安排都已经向殿下汇报了,只是不知道徐侍郎的户部还有没有问题?”

    “我这也按之前说好的已经准备妥当,进京官员的名单已经由曹尚书核对拟定,还请大殿下和诸位大人放心。”徐浩回道。

    徐浩刚一说完,魏清平就不悦说道“大殿下,恕下官冒犯,我魏清平虽然为官多年,可靠的是当今圣上和先皇的隆恩,而非在官场的经营有术。所以你们这般哑语,下官听不懂也不愿听,请恩准下官告辞。”魏清平本就是莫名其妙被孔有德请来的,现在又听着这云山雾绕的话,自然心中不爽,不想再继续听下去了。

    “好了好了,孔大人也别再打机锋了,虽然这几年由我代替父皇打理朝政,可我毕竟还是皇子,私下会见官员仍然于理不合。大家不要浪费时间,既然已经把我和魏大人都请来了,又都是相熟的自己人,还是话尽言明吧。”李存道面带微笑的对孔有德说道,显然并没因为魏清平的唐突而生气。

    “既然大殿下都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再弯弯绕绕。”孔有德说道“所有在京为官且平日里和我们观念一致的官员,在三个月后的大宴上,我们礼部都会将他们分散安排在各桌。等到宴会开始,我和梁尚书会在祝寿之后借机率先向圣上进谏,让圣上立储并同时罢免这些年不断结党营私的奸相杨辅,并把祸乱朝纲的贤贵妃打入冷宫。届时,早已联络好的各级在京官员也会一起附议,在宴会上支持我们,到时各桌皆有官员附议,相信那些平日里对朝政早有想法,却敢怒不敢言的同僚也会加入一起进谏。这样,相信圣上也不得不支持我们。”

    顿了一下,孔有德继续说道“请魏大人前来,最好还是希望由被杨辅不顾法度架空权力的副相带领已经致士却威望仍在的勋贵老臣们率先进谏。这样更显杨辅的作恶多端,诸位老大人也能让圣上想起当年对先皇的承若,建立一个强盛的大乾,而不是十六年不上朝理政。”

    孔有德说完后看向兵部尚书梁肃和户部侍郎徐浩,徐浩立马接着补充道“这次进京贺寿的官员名单都由我们户部拟定,我也已经最大程度的把非相党官员写进名单,现在已经交给我们户部曹尚书核查拟定,相信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这些地方官员必将配合在京的诸位大人一起在大宴上进谏。”

    等徐浩说话。梁肃也开口接着说

    道“我从兵部员外郎一直熬到兵部尚书,在大乾军队中还是有些门生故吏的。最重要的是,我也已经书信联系好大乾的两位大将军,古大将军已经表态会全力支持我们,而向来不参与朝政的冯大将军也表示如若是能让圣上重新上朝,重肃朝纲,他也会支持我们的进谏。以冯大将军在大乾军人心中的威望和地位。军部这边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听完三人的话,魏清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请他而来。于是怒道“诸位既然当着我的面不讳言,那我也就直说了。如果是向圣上进谏罢免杨辅,下官一定支持。但是立储和废妃二事,诸位就当下官今天没来过吧。你们当下官怕死也好,无能也罢。这两件事,下官绝不会支持诸位的。身为天子之臣,却干预天家之事,你们这是在逼宫,和谋反何异??今日大乾之盛世,全靠圣上当年改革所得,所以即便如今圣上十七年不上朝,大乾天下依然繁荣昌盛。特别是大殿下,诸位说是立储,其实就是想支持大殿下成为太子吧?虽然圣上多年来不立太子确实不妥,可圣上必定有圣上的考虑,而我本人也是支持大殿下为太子的,但我再支持,这事也只能以圣上一人的意见为准,我们做臣子的不可越权。诸位可知你们现在做的这些事一旦失败,大殿下就永无可能成为太子,等圣上百年之后,最好的皇位继承人无法登基,你们这是在断自己和大殿下的命,断大乾的命”

    说完,魏清平转身就往堂外走去,一路上早就受不了他那冷嘲热讽的徐浩,终于忍不住骂道“亏你魏大人还是参知政事,朝廷副相。你莫非不知自己早已只是闲职?不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接触不到各项朝廷政令?那你可知道如今出了京城,各地州府都变成了什么样?以最富有的苏州城为例,你知道苏州城外有多少土地被相党之人圈走占为己有?你知道有多少农户因为没有土地,吃不饱饭,把子女卖入城里的青楼为娼?”

    徐浩越说越气,站起来指着梁肃继续说道“你再问问梁大人,为何近年边关战事越来越多?那是因为如今走私猖獗,而走私的违禁物资让北元,南蛮有了足够的铁器物资制造更多兵刃屠戮我们的百姓,让我们镇守边关的将士流血牺牲。可因为相党官员参与其中,所以屡禁不止。我甚至还听说,京中有人胆子大到向南蛮输送火药,先皇曾经言明,火药这种东西,别说输送给外敌,就是自己人都严禁买卖,必须由朝廷配给,违者必斩。如此严令都有敢违背作案,可想如今相党猖獗到了何种地步。这些,都是你们这群尸位素餐,整日空谈的官员造成的。你魏清平,身为参知政事,职责本是监督制衡相党。可正事你不做,反到对朝廷的有志之士冷嘲热讽,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们?”

    “行了”一声断喝止住了徐浩继续说下去,开口的是梁肃“魏大人,你也别怪徐侍郎,他在户部,每天接触到那些真正的民间疾苦,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想必你也感同身受。”

    魏清平如何不知,参知政事本就是为平衡相权而设,可前任胡渊致仕后,他上任还不到一年,就成为了大乾开国以来最清闲的参知政事。看着相府这些年来不停颁布的一些乱命,

    自己作为本该阻止并更正这些乱命的参知政事,却无能为力。他的心里确实也一直憋着火。

    见魏清平面色难看,眼神也不如先前那般刚毅,梁肃知道徐浩的一番义正言辞起作用了。便继续对魏清平说道“如今大乾一切乱局看似因为杨辅的相党,可根本却是…”梁肃没有说完,而是抬手指了指天,再继续说道“如若根本不变,杨辅就不会倒,大乾也只会更加混乱下去。我们并非逼宫更不是造反,而是利用这个十几年来唯一的一次可以跨过杨辅直接面圣的机会。先让圣上立储,再扳倒杨辅,我们的确是准备支持大殿下为太子,到时候大殿下成为太子理政,便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党遗留的问题。现在不这么做,我们这些人难道又再等个十年,等来圣上的七十寿诞?可大乾这样下去,还能再撑十年吗?所以这次大宴是一个维系国运的机会,且是唯一的机会,我们只能这么做。”

    “其实能否成为太子,我并不在意”一直默默看着几人争论的李存道终于说话了“我在意的是大乾,而非皇位。我们大乾太大了,大到经不起多少折腾,再折腾下去,迟早分崩离析。就算不至于亡国,但吾等父辈打下的偌大江山也肯定是守不住的。如今北元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不少元气,对我们中原大地一直虎视眈眈。南蛮四国虽然没有了,可这四国移民重建得南蛮国却也更加团结,黔南之地也是他们随时准备拿回的心中故土。大乾建国不过几十年,当初中原其余五国的遗毒也并未彻底清除,他们也都等着大乾衰弱后重新复国。诸位,我想大家都不想成为日后史书上丢城失地的罪人吧?大乾能有今日之盛世的确是源于父皇的改革政策,而如今大乾若想继续强盛下去,就只能继续变革。魏大人,请助我等完成变革,让大乾长治久安。”说完,李存道对着魏清平深鞠一躬。

    听完李存道的话,魏清平呆立在场,李存道说的不错,这样的愚忠只能祸国。等魏清平想明白了,才发现李存道还是保持者鞠躬姿态,于是赶忙上前将他扶起,自责说道“看来人清闲久了,脑袋瓜子的确是要生锈的。徐侍郎,你虽然比我年轻许多,可你比我看的透啊,我们这些老人这几年确实在尸位素餐。”说完这话,魏清平又恢复了一开始的刚毅神色。

    魏清平对着李存道长还一礼,诚恳说道“请大殿下放心,我与那些已经致仕或者一样清闲的老人们都还有联系。在大宴当天,我们都会站出来支持梁大人与孔大人他们。作为服侍过两任皇帝的老臣,我会第一个站出来进谏圣上。立殿下为太子,罢免丞相杨辅,将那靠唱戏迷惑圣上的水仙儿打入冷宫。”

    “多谢魏大人高义”听完魏清平的话,孔有德也一鞠到底谢道。

    “该是我李存道替大乾谢谢诸位,有诸位国之柱石,我相信大乾一定会永久昌盛。此事无论成败,我李存道,都将与诸位大人共进退。”

    梁府夜谈后,关于大宴的一切事宜,无论是宫里宫外的,还是相党和李存道他们,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准备。

    (本章完)